人民网记者 朱虹
6600亿元!
2025年,四川省林草产业总产值已设定新目标!
2月20日,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工作会议在成都举行。这场研究部署四川林草工作的重要会议,明确了新一年全省林草系统力争全年完成营造林350万亩、修复治理退化草原432万亩,还提出了上述目标。
如何实现?
四川省林草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近年来,通过持续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四川省在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绿色发展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
“蓄水于山、藏粮于林、摇钱于树、固碳于木”。
先看过去的一年,“天府森林四库”正式启动建设。在建设“天府森林四库”的实践中,广袤森林激发出无限潜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叙事,在四川真实而生动。
以“钱库”为例,去年四川林草生态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00亿元。青川县青溪镇阴平村,依托森林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参与民宿经营200余户,生态旅游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三分之二。
为充分发挥“森林粮库”效能,四川启动实施了千万亩核桃提质、百万亩油茶倍增、百万亩油橄榄领先、百万亩竹笋培优、百万亩林药提升、千万亩林菌双增六大工程,着力培育木本粮食、木本油料、森林蔬菜、森林药材、林产调料、林产饮料、森林水果、食药用花卉“八大林粮”,探索林下种植、养殖、采集3种发展模式。预计到2030年,四川林粮经营面积将达到1亿亩、年产林粮2000万吨,越来越多生态美味的“森林热量”“森林蛋白”将走上老百姓的餐桌。
会议现场。人民网记者 朱虹摄
四川扼守长江、黄河上游,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腹地,生态区位十分特殊。去年6月,由甘孜州草原工作站栽培驯化的“石渠垂穗披碱草”新品种,顺利通过四川省草品种审定。过去一年,四川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完成营造林522.5万亩、退化草原修复956.3万亩,分别达到年度目标的151.5%和116%。这些,都是四川全域增绿的缩影。
森林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根基,不仅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更能生产大量物质产品。依托森林资源发展的林业产业,涵盖一二三产业,具有显著的绿色、低碳、生态和可循环特点,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据统计,2024年四川林草产业总产值超过5800亿元,同比增长11.5%。
上述这些成绩,为四川林草产业总产值冲刺6600亿元,奠定了底气。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李天满说,过去的一年,全省林草系统在五大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天府森林四库”正式启动建设;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加快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成效明显;林草要素保障有力有效;林草传播效能持续增强。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蓄势之年。梳理成果,不难看出,四川凭借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坚实的产业基础、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科技创新能力,在林草产业发展中优势凸显。
厚植生态本底,促进林业发展。在全省林业和草原工作会议上,建设“天府森林四库”被列为总抓手,作为四川推进生态价值转换的有力支撑。
李天满将今年林草系统的重点工作进行了逐一拆解:坚持“四库联动”,全面建设“天府森林四库”;坚持科学绿化,扎实推进试点示范省建设;坚持保护优先,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坚持产业为要,全力为经济稳增长多作贡献;坚持依法治理,切实加强林草资源保护管理;坚持预防为主,牢牢守住林草安全底线;坚持改革激活,充分释放林草发展动能潜能;坚持科技赋能,大力培育林草新质生产力;坚持项目为王,营造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浓厚氛围;坚持强基固本,不断提升林草支撑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