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系真实案件改写,所用人名皆为化名,资料来源:
- 人民日报《占道经营不可取,暴力执法何时休》
-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案件真实画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 声明:作者专属原创文章,无授权转载搬运行为一律追究到底!
“求求你们,不要砸我的摊子!我就靠这个活命啊!”
安徽某小镇的早市上,一个65岁的老太被两名城管摁倒在地,她的哭喊声穿透了整条街。
围观的人群议论纷纷,却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阻止。
“占道经营,就得整治!别哭哭啼啼的,像个穷鬼一样!”其中一个城管的声音冰冷刺耳。
张阿婆,65岁,生活在安徽小镇边缘的老破小平房里。
五年前,她的儿子和儿媳因一场车祸双双去世,留下一岁多的孙子小浩。
那时候,张阿婆一夜白了头。
为了养活小浩,她靠着自己的双手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每天凌晨四点,她准时起床,把手推车推到批发市场,装上一筐筐的水果,再摆到早市去卖。
“只要能让小浩吃饱穿暖,我做什么都值。”张阿婆经常这样对自己说。
可即使再努力,她的收入也少得可怜,勉强够交房租和买些生活必需品。
小浩上学后,生活的压力更是压得她喘不过气。
这天清晨,张阿婆一如既往地推着车来到早市。
她摆好了新鲜的西红柿、黄瓜和橘子,想着赶紧卖出一些好回家给小浩做饭。
可没想到,才摆好摊没多久,就看见远处两个身穿制服的城管朝她走过来。
这两个人,张阿婆认识。
一个叫王军,身材高大,总是一副趾高气扬的模样;另一个叫李强,皮肤黝黑,性子暴躁。
小镇上的小摊贩都知道这两人不好惹,经常以“占道经营”为借口砸摊子,或者索要“好处费”。
“张阿婆,又是你啊!”王军走上前,冷着脸说道,“上次说过了,没有摊位证就不许出摊,你是不是当我的话耳旁风?”
张阿婆连忙站起来,脸上堆满了讨好的笑容:“王队长,我就摆一会儿,卖完就走,您行个方便吧。”
王军皱了皱眉,冷冷地看着她:“什么方便不方便,规矩就是规矩!赶紧收摊,要不然……”
话音未落,站在一旁的李强突然上前一步,抬脚就踢翻了摊位。
水果哗啦啦地滚了一地,鲜红的西红柿砸在地上,摔得粉碎。
“你们这是干什么!别砸啊!”张阿婆吓得蹲下身想去捡水果,可李强却冷笑着一把推倒了她:“少废话!再敢摆摊,砸得更狠!”
张阿婆重重摔在地上,疼得她倒吸一口冷气,却只能捂着腰艰难地撑起来:“我只是养家糊口,求求你们了……”
王军不耐烦地踢开脚边的水果,语气里带着冰冷的嘲讽:“谁管你养不养家?穷人还敢不守规矩,活该!”
围观的群众纷纷议论起来,但没有一个人敢上前帮忙。
有人悄悄拿出手机录下了这一幕,而两名城管却毫不在意,得意洋洋地转身离开了。
张阿婆瘫坐在地上,脸色苍白,浑身上下都在颤抖。
水果摊被砸得稀巴烂,地上一片狼藉,而她的腰椎因为摔伤疼得无法动弹。
街坊邻居围上来,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这两个人简直不是人!欺负一个老太太,真是丧尽天良!”
“这俩城管早就干过这样的事了,上次不是把一个年轻摊贩都逼得要跳河了吗?”
有人想报警,可又被劝住:“报警有啥用?这两个人和镇上的人事处有关系,根本没人敢动他们。”
张阿婆被人扶回家后,医生的诊断让所有人心头一紧。
她的腰椎受伤严重,必须长期卧床休养。
“我不能躺着啊,我还得养我孙子呢!”张阿婆抹着眼泪说道。
可面对高昂的医疗费用,她却只能绝望地摇头。
第二天一早,小镇上一片风平浪静,而那两个城管却开始经历一些莫名其妙的“怪事”。
李强回到家后,发现门口贴满了骂人的纸条,连车玻璃都被砸了。
晚上睡觉时,他总觉得耳边有人在低语,声音冷得让人发毛:“你欺负穷人,天理不容……”
而王军早晨骑车上班时,突然被一辆失控的三轮车撞倒,虽然没受重伤,但手机被摔成了两半。
更怪异的是,他在摔倒时隐约听到耳边传来一声冷笑,仿佛是有人在嘲讽他。
“这些事太邪门了!”王军和李强对视一眼,脸色都有些难看。
当天晚上,两人在值班宿舍里喝酒解闷,开始打趣起张阿婆来。
王军一口灌下啤酒,打了个饱嗝,得意洋洋地说道:“可真爽啊,那老太太摔得跟狗一样,哈哈哈!”
“是啊,搞这些小摊贩,最轻松不过了。”
李强也笑了起来,眼中满是讥讽的意味,“这些人,没钱没势,欺负起来才有意思。”
“哈哈哈,强哥,你真是看透了。来,干一个!”王军举起酒杯,和李强碰了碰,两人越聊越起劲。
刚喝到一半,宿舍的大门被一阵沉闷的敲门声打断了。
“咚、咚、咚——”
“这么晚了,谁啊?”李强不耐烦地骂了一句,站起来开门。
可当门打开时,门外却空无一人。
“咚、咚、咚——”
敲门声再次响起,这一次更加急促。
两人对视一眼,脸色都有些发白。
“别搞这些虚的!什么东西,进来!”
王军向着门外怒吼了一句。
就在这时,他们身后的房间里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
两人猛地回头,眼前出现的人影却让他们瞬间脸色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