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慈利县,从前有位双目失明的婆婆,膝下有两位儿媳。周围的人都夸赞这两位妯娌容貌秀丽,只是无人知晓她们心地究竟如何。要说儿媳怎样,婆婆心里最是清楚,只是默不作声,将想法藏在心底。儿子们是母亲的心头肉,即便母子间从未提及此事,两个儿子心里也跟明镜似的。


婆婆生日那天,妯娌俩暗自较劲,都想表达孝心。大儿媳心中寻思:婆婆一生抚儿育女,历经无数艰辛,如今年迈眼盲,理应安享清福。可无奈大儿子身患痼疾,无力劳作,家中实在凑不出丰盛菜肴孝敬老人,于是精心揉制了一碗糠皮碎米汤圆,端给婆婆庆生。

而小儿媳却暗自盘算:这瞎眼老太婆,光吃饭不做事,留着何用。可又一转念,老太婆手头还有些物件,一副石碓、一个方柜,外加一个吹火筒和一个旧灯笼壳。虽说这些旧物值不了几个钱,但凭什么便宜了老大。小儿媳眼珠一转,心生一计,迅速盛上一碗馊臭的剩饭,上面蒙上几根肉骨头,再浇上半碗剩肉汤,乍一闻还真有股香味。

随后,妯娌俩将婆婆扶到桌前,各自说了些家中艰难的话,便请婆婆趁热用餐。婆婆摸到肉汤饭时,小儿媳急忙说道:“白饭泡肉汤,香得很呐,还有肉骨头啃呢。”婆婆端起饭碗闻了闻,便搁在一旁没再理会;她的手又摸到汤圆碗,大儿媳见状,满心愧疚,有话难以言说,只能在一旁默默抹泪。谁料瞎眼婆婆二话不说,端起汤圆就吃。小儿媳见状急得不行,赶忙提及分东西的事。婆婆扬起头,翻了翻瞎眼,连气都不喘一口,只顾大口吃着汤圆,对那碗肉汤饭再也不闻不问。这下轮到小儿媳流泪了,她端着肉汤饭,哭哭啼啼地去找自己丈夫。小儿子气鼓鼓地说道:“咱娘瞎眼翻了几下就是在表态,瞎子吃汤圆——心里有数!”小儿子赶忙跑去给瞎眼母亲赔不是。可瞎眼母亲依旧一声不吭,只是给大儿子分了一个大方柜,给小儿子分了一个吹火筒。小儿媳气得直跺脚,她丈夫却悄悄对她说:“你快别出声了,娘这分东西是在骂咱们小里小气,夸赞大哥大嫂大大方方呢!”


冬天来了,鹅毛大雪纷纷扬扬飘落。瞎眼婆婆被褥单薄,年纪又大,睡在床上冻得瑟瑟发抖。大儿媳想给婆婆添置一床新棉絮,却力不从心,于是她先钻进婆婆被褥里,等身子暖和后再让婆婆睡进去。小儿媳也想表表孝心,她让婆婆把床铺搬到火坑屋的狗窝旁边,还说:“您看那一对小狗崽睡得可香了。”瞎眼婆婆没有多言,这次她给大儿媳分了一副石碓,给小儿媳分了个旧灯笼壳。小儿媳心里明知分得不公道,想起上次分东西被暗骂,这次也就不好意思再提。她把灯笼壳拿回家,竟发现里面有三枚旧铜钱。她丈夫无奈叹气:“咱娘又在夸大嫂石碓舂米实实在在,让你花这仨小钱买根蜡烛点灯笼,心里可得明白点!”

转年,枇杷上市,药铺门庭若市。瞎眼婆婆却一病不起,许久都无法进食。大儿媳关切地对婆婆说:“娘,您想吃点啥尽管说,想吃东西就是好兆头,我就是想尽办法也得给您弄来。”婆婆半晌才说出想喝鸡汤。可大儿媳的鸡刚孵出不久,这可如何是好?她突然想起娘家有只大乌骨鸡,乌鸡汤营养又美味,于是急忙赶回娘家,好说歹说劝父母杀了乌骨鸡,拿了半边鸡肉便匆匆往回赶。心急脚下乱,不慎被石头绊倒,鸡肉飞出老远,恰好掉进路边的粪坑。大儿媳又急又哭,好不容易弄来的鸡肉,竟变得臭气熏天。她赶忙捞起鸡肉,泪水冲去了不少粪臭。过河过沟,见水就洗,终于洗净鸡肉上的粪臭味。回到家马上熬制鸡汤,自己先尝了尝,确定没有异味才送到婆婆手中。她问婆婆鸡汤臭不臭,婆婆摇摇头,喝得津津有味,还直说:“好心自有好报!”此时,天空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大儿媳想起鸡肉掉进粪坑的事儿,担心自己有罪,赶忙搬来一口水缸,跪在禾场坪里祈求上天饶恕,想用天雨水洗净自己的过错。等缸里水满,雨过天晴,缸中金光闪烁,竟是满满一缸瓜子金。大儿媳把这些瓜子金分给了周围的穷人,自己只留下一份。说来也怪,婆婆的眼睛竟也明亮了几分。


小儿媳见大嫂把到手的财宝分给他人,暗地里骂她傻。隔天,她也回娘家要了半边鸡肉,走到粪坑边,故意将鸡肉丢进去,捞起来随便洗了洗便回家。回到家后匆忙煮成鸡汤,自己连闻都不敢闻,就端到婆婆跟前,问婆婆香不香。婆婆喝了一口说道:“好心才有好报!”这时,天上同样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小儿媳赶忙搬来大水缸,扑通一声跪地,两眼直勾勾盯着缸里,只见缸里白花花一片,心想这莫不是银子?她急忙伸手去捧,却发现满是粪蛆,顿时全身发麻。从那以后,小儿媳总感觉身上麻痒难耐,受尽了皮肉之苦。直到瞎眼婆婆离世,她为婆婆守孝七七四十九天,这份折磨才渐渐消退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