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肥东管湾国家湿地公园
研学课程荣获一等奖
近日,由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合肥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2024年度合肥市研学旅游课程设计大赛公布了获奖名单。其中,安徽东锦管湾生态旅游有限公司设计申报的2门研学旅游课程,荣获2024年度合肥市研学旅游课程设计大赛(基地组)一等奖!
一
管湾国家湿地动物自然科普
植物寻宝行——小学1-2年级研学课程
课程亮点
1、多维度能力培养,知行合一
科学探究
艺术表达
研学过程中将管湾湿地植物分类、特点等知识学习与观察绘画、植物辨识手册制作相结合,同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学生能够了解管湾湿地公园植物的分类,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等。
团队协作
独立思考
公园专业研学导师给学生进行分组布置研学任务,强化学生沟通能力、自主提问和问题解决等能力。从观察记录到成果分享,始终贯穿生态保护理念,引导学生从认知到行动。
2、趣味实践驱动深度学习
“寻宝式”
探索体验
以安徽肥东管湾国家湿地公园水生植物为线索,通过实物观察、记录手册制作,让抽象知识具象化、趣味化。
场景化
知识应用
依托管湾小微湿地生态系统,学生现场验证植物分类与适应性理论,强化知识留存率。并通过展示手册作品,即时反馈,增强学习成就感,激发持续探索兴趣。
课程特色
• 紧扣管湾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特色,设计“植物寻宝行”专属路线,解锁地域性生态密码;
• 融入植物学分类、环境适应、生态链等知识点,构建“湿地微型生态系统”认知体系;
• 开营仪式明确目标→现场观察记录知识→手册制作内化知识→分享交流升华认知;
• 个人反思、同伴互评、导师反馈三维评估,精准追踪学生科学思维、实践能力与价值观成长;
• 从分组到实地引导,全程嵌入安全规范,保障探索自由与风险管控平衡。
管湾国家湿地动物自然科普
陂塘奇遇记——小学5-6年级研学课程
课程亮点
多学科融合沉浸式学习
“陂塘奇遇记”研学课程里巧妙融合了自然科学、艺术创作与劳动教育,在管湾湿地实景中解锁生物多样性密码。学生化身“生态侦探”,通过科学工具(放大镜、望远镜等)观测动植物特征,再用彩泥绘制出陂塘湿地动物园,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创意作品,让科学思维与艺术灵感碰撞出火花。
“五感联动”
的生态实践课堂
打破传统教室边界,公园专业研学导师带领学生走进管湾湿地,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微观结构,用望远镜追踪候鸟的飞行轨迹,用画笔定格水生植物的形态。通过视觉记录、触觉塑形、听觉感知自然之声,构建“眼观、手作、心悟”的全感官学习体验。
课程特色
•公园专业研学导师将带领学生从基础认知到实地取证,从现象记录到生态模型构建。学生在“发现-提问-验证-创造”的闭环中,逐步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形成“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的思维模式;
•研学活动过程中,将生态保护意识融入实践细节,学生既是湿地探索者,又是环境小卫士,在协作中感悟个体行动对生态系统的深远影响;
•创新采用“我的自然成长档案”记录模式,融合个人日志、小组创意互评、教师专业反馈,形成可视化成长轨迹,让知识收获与品格培养同步可见。
安徽肥东管湾国家湿地公园精心设计的2025年春季研学手册,包含自然生态、自然科学、红色人文历史、综合实践教育、传统工艺等研学内容,旨在通过多元化的教育形式,帮助学生们了解湿地生态、认识管湾国家湿地公园野生动植物,并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深厚兴趣。学生们在管湾国家湿地公园,通过亲身观察、动手实践、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等一系列互动环节,在欢声笑语中收获知识、建立环保意识、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实际问题解决等能力。
►信息来源:肥东管湾国家湿地公园
►编审: 李柳 二审:刘坤 审核:陈宏云 张建新
►邮箱:wxxffd@163.com
看完别急着走哦~
记得戳下面的“在看”给小编ZAN一个!
~欢迎留言~
主管单位:中共肥东县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肥东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