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余晖
2月20日,国务院以“坚持促消费和惠民生相结合,大力提振消费扩大国内需求”为主题,进行第十二次专题学习。
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学习。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何立峰,国务委员谌贻琴作交流发言。
这是2025年国务院首次专题学习。
根据《国务院工作规则》,国务院建立学习制度,一般两个月安排一次专题学习,学习活动由总理主持,国务院领导同志及各部门、单位负责人参加。
学习主题由总理确定,重点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增强知识本领、提升履职能力;学习采取领导同志自学交流、集体研讨,安排部门负责人汇报或邀请专家作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
本次专题学习的关键词,聚焦“提振消费”。
这也是2025年经济的重点工作之一。
为什么要提振消费?
向外看,全球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外部需求波动加大。向内看,我国国内总供给和总需求失衡,需求不足问题仍然突出。因此,我国经济发展,亟须通过扩大内需来实现稳定增长。
扩大内需离不开消费和投资两个抓手,其中,提振消费是重中之重。在2月20日的专题学习会上,总理强调,“要把消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多依靠提振消费扩大国内需求、畅通经济循环、拉动经济增长。”
政知君注意到,今年以来,从1月10日的扩消费工作推进会,2月5日的国务院第七次全体会议,到2月1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到这次专题学习,国务院层面已多次部署促消费工作。
2月10日和2月20日的会议还都提到了人工智能。
2月10日的会议提到,促进“人工智能+消费”。2月20日的会议上则对科技消费提出了更为详细的要求,“要大力促进科技消费,用好我国应用场景丰富、技术迭代能力强等优势,加快人工智能技术推广,释放人工智能终端产品等消费潜力。”
由此可见,“人工智能+消费”正成为提振消费的重要方向之一。
近年来,我国抢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机遇,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落地应用。
今年1月,新华社报道称,在ChatGPT出现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国就有130多个大模型问世。截至目前,10亿参数规模以上大模型数量更是超过了100个,远超美国大模型数量。
在技术层面,国内AI大模型在创新技术与架构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比如,深度求索(DeepSeek)推出性能优越、免费商用的开源大模型,且训练成本相较同类产品更低,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为“人工智能+消费”提供了坚实支撑。
事实上,人工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深入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AI+智能驾驶等数个场景创新应用层出,多款AI手机、AI眼镜、AI耳机、AI音箱等硬件产品也相继推出。
相关企业也在发力。
2月17日,民营企业座谈会后,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雷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小米一直聚焦在手机、汽车、智能家居、智能制造这些领域。要下决心把最新的,像AI技术怎么能够落地到我们各个终端产品上,能够让消费者体验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
放眼未来,人工智能终端产品的消费潜力巨大。
在2025(第十五届)中国互联网产业年会上,有参会专家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对智能终端产品的重构,预计在2025年或2026年会出现新的终端产品换代潮。
欢迎下载“北京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