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改编自真实案例,取材于2010年6月央视播出的今日说法;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2010年3月14日,星期天,家住广东肇庆的白玉莲女士遇到了一件让她终生难忘的事——在光天化日之下,宝贝儿子丢了。
白女士在某保险公司上班,当天上午还有个客户需要拜访,她便让母亲在家陪着年仅12个月的儿子恒恒玩耍。
她出去的时候是早晨8时许,到了中午11点多回来时,却发现屋子里空空如也,不见了母亲和儿子的身影。
白女士以为母亲带孩子在外面附近玩耍,也没有多想,戴上围裙去厨房做饭。一个小时过去了,她做好一桌丰盛的午餐,左等右等,却不见母亲带孩子回来。
着急了的她赶紧拨打母亲的电话,始终是无法接通的状态。
白女士急了,开始胡思乱想,莫非母亲带孩子出去玩遇到了不测?把孩子弄丢,或者是被人贩子拐走了?
不过她很快推翻了这个猜测,自己安慰自己,肇庆的社会治安很好,人贩子拐卖孩子的事这些年很少发生。况且,又是大白天,母亲还是见过世面的人,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正在白女士焦急万分,坐立不安的时候,家里的座机响了,屏幕上显示的来电,正是母亲的手机号。
让她奇怪的是,听筒里传来的却不是母亲那熟悉的声音,而是一个陌生男子低沉的声音:“白玉莲吗?你的儿子恒恒在我手上。”
“你是谁?为什么要扣留我的儿子,我母亲在哪?他们怎么样了?你想干什么?”白女士听后强装镇静,发出了一连串的质问。
“别问那么多,你母亲和儿子绝对没事,我现在遇到了困难,现在只有一个要求,在24小时之内,给我准备30万现金,保证她们二人平安。”对方不耐烦地说。
听了这话,白女士的脸唰地一下变得惨白,坏了,自己的儿子是真的被不法分子绑架了。
在电视剧中,她曾经看到相似的一幕,当时还觉得那都是虚构的,现实中不会发生。没想到,这事不但发生了,还轮到了自己头上。
她尽量让自己保持镇定,回拨过去,跟对方周旋。
拨打之前,她不动声色地打开了录音机,希望录下对方说话的声音,引导绑匪暴露关键信息,为后续解救儿子提供帮助。
电话中,她积极跟对方商谈,希望绑匪放弃贪婪的报价:“无论你是谁,有困难我应该帮助,可我是个上班族,日子过得很一般,去哪里给你搞那么多钱?”
“少给我装糊涂,你的底细我还不知道?作为保险公司的金牌销售员,月收入几万,拿出这笔钱对你来说不是难事。”绑匪旁敲侧击地说。
听了这话,白女士心里一惊,她不知道对方怎么知道自己的收入情况,但还是分辩说:“你一定弄错了,我不是什么金牌销售员,我的业绩很差,挣的钱只够糊口。”
“别再废话了,我不管你收入多少,也不管你是去借还是去抢,拿不来30万元的话就撕票。”绑匪显然失去了耐心,在电话中吼道。
白女士听了虽然很着急,但仍旧努力让自己保持镇定,对绑匪说:“你说我母亲跟儿子在你手上,那就让我听听她们的声音,这样我才能相信。”
绑匪听了,犹豫片刻,表示同意。不一会,听筒里传来儿子的声音:“妈妈,我怕……”白女士听了心里一紧,像刀割一样疼,却还是镇定下来,想知道母亲的安危。如果母亲没事,儿子的处境就应该没有那么糟。
几分钟之后,在她的坚决要求下,绑匪终于答应让她母亲接了电话。电话中,母亲显得万分焦急,她惶恐不安地说:“玉莲,赶快把你在银行的存款取出来交给他,保孩子的命要紧。”
白女士既是对母亲,也是对绑匪说:“妈妈,我哪里有什么存款,您是老糊涂了吧?”
母亲哭唧唧地说道:“玉莲,妈没有糊涂,你的收入我知根知底,你要是爱财如命,把恒恒的命给丢了,不光你老公跟你没完,到时候我也不认你这个女儿。”
白女士听了感到颇有些困惑,甚至是吃惊。身为一个见多识广的母亲,难道不应该配合自己,在绑匪面前哭穷,争取少拿赎金吗?可为何她却在对方面前抖露出女儿的收入情况,还做出威胁,这口气怎么都不像与自己同一个立场,怎么听都像是在替绑匪说话。
不过既然母亲都说自己有钱,百女士觉得继续纠缠这个话题已经失去意义,自己要做的,只能是稳住绑匪,争取母亲和儿子早日获救。
她随后对绑匪表示,自己会想办法凑钱,希望对方不要为难母亲和儿子,保证二人的绝对安全。
挂了电话,白女士赶紧给在邻近城市工作的丈夫打电话,让他赶快回家。两小时之后,丈夫丁先生回来了,夫妻商量之后,达成了共识。那就是不能跟绑匪私下里处理,这些人是不讲信用的。当务之急就是马上报警,让警察来解救母亲和儿子。
接到报警后,警方非常重视,当即派出办案经验丰富的刑侦大队长卢宽,处理这起性质恶劣的绑架案。
卢宽是个老刑侦,从警20多年,侦破过不少大案,办案经验丰富。听了白女士介绍情况之后,又听了绑匪的录音,然后召开会议,全面分析了案情。
卢宽根据多年的办案经验,分析指出,绑匪跟白女士的母亲极有可能认识,因为他对老太太说话比较客气。
还有一点,白母的语气虽然急促,但是仔细一听,觉得她一点都不惊慌,显得胸有成竹,似乎笃定自己的外孙没事。
对卢队长的分析,白女士比较认同,却又难以置信。
在平时,母亲对外孙很好,跟对待亲孙子那样。当天出门之前,母亲神态自若,像往常一样,给外孙换衣服,一口一口喂他吃饭,并没有什么异常。
卢宽听了之后没有反驳,而是打开录音机,让白女士反复听绑匪的讲话,再回忆一下,看是不是觉得耳熟。
白女士听了几遍,果然觉得绑匪声音似乎有点熟悉,似乎在哪里听过,一时又想不起来。卢宽只好让白女士回去,保持电话畅通,跟绑匪周旋,不要逼急了对方。
随后,卢队长安排派出所的民警,以查户口的名义,到白女士所在的小区挨家挨户走访。这样的话,既可以了解白女士的人际关系,也能了解到白母的情况,还不会被绑匪察觉。
邻居反映,白女士和丈夫来自广西,经过多年打拼,他们在肇庆站稳了脚跟,都有不错的事业。白女士从事保险行业,丈夫在一家工厂当销售经理。他们为人谨慎,礼貌客气,跟邻居没有什么过密往来。在城市的人际关系比农村淡薄,即使是邻居,也老死不相往来,这再也正常不过。
卢宽本人来到保险公司,了解白女士的人品和收入情况。
反馈的信息显示,她的确是公司的金牌销售,收入不低,每个月基本上都是五位数。不过白女士比较低调,穿的是工装,没有佩戴名贵首饰,也没有开车,只是骑着电动车上下班。在大街上遇到,谁也不会将她跟高收入阶层联系起来。
这更加证明卢宽的判断,绑匪之所以知根知底,一定有内应。这个“内应”,很可能是白女士的母亲。要么是他们之前认识,要么是白母说起过女儿的收入,不然的话,对方不可能对白女士的经济状况知道这么清楚。
调查发现,白女士的母亲年轻的时候卖过化妆品,当过销售员,社会关系复杂,认识的人很多,三教九流什么职业的都有。
调查还得知,白母年轻的时候也颇有姿色,思想还比较开放,异性朋友不少。
由此看来,绑匪很有可能早就认识白母,从她的口中得知其女儿收入不低,产生了绑架勒索的想法。
那么,白母的表现为何如此镇定?这一点也让办案人员颇为费解。为了弄清真相,刑侦大队长卢宽做出决定,对白女士住宅周围的监控进行查看,希望从中找到答案,发现绑匪的蛛丝马迹。
监控显示发现,白女士出门之后,其母一直带着孩子在家。直到上午10点45分,白母才带着恒恒出去,一边走一边打电话。
出门之后不到两分钟,一辆黑色家用轿车悄然而至,停在了小区门口,白母随即抱着外孙恒恒上了汽车。司机驾车一溜烟向东南方向驶去,转眼就不见了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