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毛主席在玉泉山的静谧小径上悠然散步,享受着难得的宁静,突然,警卫们看到一个人,大喊:“抓起来!”

当时发生了什么,这个被抓住的人是谁?



北京市的郊外,有一处名为玉泉山的胜地,这里山川秀美,环境静谧。1949年,党的重要领导人任弼时身体状况欠佳,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来调养身体,毛主席便极力推荐他前往玉泉山居住。

后来,中央安排毛主席在这里居住,在那之前,主席曾特地向中央表达意见:“我不住新房子,别人住过我才住。”

为满足毛主席的这一要求,中央警备团精心挑选一支小部队,专门负责在玉泉山寻找合适的住所。这些小战士们要考察房子的地理位置、建筑结构,还要亲自入住体验,确保每一处细节都符合主席的要求。

经过一个星期的仔细筛选和亲身体验,警卫们终于找到一处既符合毛主席要求又安全可靠的住所,立即向主席汇报,安排他前来居住。

就这样,玉泉山成为毛主席和任弼时等党的重要领导人的休养之地,在这里,他们静心养病、思考未来。



可玉泉山的安保问题始悬在警卫人员心头,玉泉山周边地形虽高,但建筑低矮,围墙薄弱,普通人皆可轻易攀越。

有一次,中央警备团团长刘辉山与后勤部部长董济民共同前往玉泉山考察房源,由于不熟悉地形,选择翻越后墙进入,不料这一举动触发警戒哨兵的警觉,经过双方的一番解释与沟通,这场误会得以消除。

某个夜晚,警卫人员察觉到有翻墙的异响,然经过一番仔细搜寻,却并未发现任何可疑人员。

为确保毛主席的人身安全,警卫部门当机立断,决定进一步加强安保措施,甚至考虑在周边设置电网,这一举措实施后,玉泉山的安全系数显著提升,毛主席因此得以安心搬回此地居住。

毛主席与江青偶尔会选择步行进入玉泉山,这条路上几乎不见车辆与行人的踪迹,营造出一片难得的宁静氛围,就在这样一次寻常的散步中,一个不寻常的身影闯入他们的视线。



这名男子身着农民装扮,却携带着一个鼓鼓的钱袋,这在当时北平周边的乡村生活中显得极不合时宜,因为当地农民并不习惯携带如此显眼的钱物,这一异常立即引起沿途负责安全警戒的战士们的高度警觉。

战士们保持着冷静,开始密切留意这名男子的举动,他们注意到,该男子的眼神总是四处游离,似乎在刻意观察周围的环境,这样的行为更加深他们的疑虑。

当男子意识到自己被安全人员关注后,突然加快脚步,闪身进入一家路边的小店。见男子慌慌张张,行为异常,考虑到毛主席的安全,警卫干部向身边的便衣警卫喊道:“抓起来!”

两名便衣警卫员见状,立刻紧随其后,就在这时,店内突然发生变故,男子竟然从怀中掏出一把手枪,企图进行抵抗。

便衣警卫员们训练有素,反应极为迅速,他们大喊一声“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男子制服。经过后续的审讯,这名男子的真实身份被揭露,他是一名潜伏的特务。

特务事件之后,警卫团队始终保持高度警觉,确保毛主席的安全无虞。与此同时,中央加大对敌特分子的侦查与抓捕力度,力求彻底消除潜在的安全风险。



随着岁月的流逝,毛主席晚年生活方式也悄然发生变化,减少外出活动的频次,更多地选择在家中静养与阅读。相应地,警卫工作也作出调整,更加注重对毛主席居住环境的守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