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界与蔚来的爆胎测试“约战”:一场技术较量的背后
事件背景:从发布会到CEO隔空喊话
2025年2月20日,华为鸿蒙智行尊界技术发布会上,余承东展示了尊界S800在时速120公里、左前轮爆胎且路面湿滑的情况下,车辆仍能保持稳定行驶的技术能力。他提到,前轮爆胎的操控难度高于后轮,并称蔚来ET9此前发布的160公里时速后轮爆胎测试“表现不错”。
当晚,蔚来董事长李斌通过社交媒体回应,承认尊界S800前轮爆胎测试的出色表现,同时公开了一段蔚来ET9在时速150公里以上、前后轮同时爆胎的测试视频。他表示,后轮爆胎容易引发甩尾,危险性更高,但蔚来“没有只做简单的测试”,并邀请余承东“作为安徽老乡一起上车亲自验证”。
技术对比:前轮与后轮,谁的难度更高?
从技术角度看,前轮爆胎对车辆稳定性的威胁确实更大。前轮直接参与转向,爆胎后易导致方向失控,尤其在高速状态下。尊界S800通过“途灵龙行底盘”的分布式电驱动和线控转向技术,在0.2秒内响应爆胎信号,并通过扭矩分配和悬架调整保持车身稳定。
蔚来ET9则依赖“天行智能底盘”的线控转向和全主动悬架系统。其VMC智算平台能在300毫秒内协调十余个底盘执行器,避免爆胎瞬间的方向盘扭力突变,并抑制用户误操作。值得注意的是,蔚来公布的测试条件更为复杂:除前后轮同时爆胎外,还包含弯道爆胎场景,且最高测试时速达到160公里。
CEO亲自测试:营销噱头还是技术自信?
李斌与余承东的“约战”,本质是两家企业对技术话语权的争夺。余承东在发布会上强调尊界S800的“行业首个前轮爆胎不失控”,而李斌则通过更高时速、更复杂场景的测试视频,试图证明蔚来的技术储备更全面。
事实上,CEO亲自参与高风险测试已成为车企营销的新趋势。李斌早在2024年12月便驾驶ET9完成160公里时速爆胎测试,并调侃“做车太费CEO”;余承东此次虽未上车,但通过实景演示强化了华为技术的可信度。这种“老板带货”的模式,既能吸引流量,也能直观传递技术实力。
市场影响:高端电动车竞争进入“安全赛道”
尊界S800与蔚来ET9的定价均瞄准百万级市场,目标客群对安全性能的敏感度极高。华为通过“天使座主动安全防护”和“全域融合架构”,强调对冰雪路面、极端碰撞等场景的预判能力;蔚来则凭借“天枢系统”和线控技术,实现高速爆胎下的车身稳定。
两者的技术路径差异明显:华为侧重多域协同的中央控制,蔚来偏向分布式执行的快速响应。例如,尊界S800的底盘可兼容四电机动力和900V高压系统,而蔚来ET9的线控转向完全取消机械连接,为智能驾驶预留更多空间。
消费者需要关注什么?
1. 场景覆盖的真实性:车企公布的测试条件是否贴近日常驾驶?例如,尊界S800的“对开路面爆胎”模拟了极端湿滑环境,而蔚来的“弯道爆胎”更考验动态平衡能力。
2. 技术冗余与成本:线控转向、全主动悬架等技术的可靠性尚未经过长期验证,且维修成本可能高于传统机械结构。
3. 数据透明度:例如,蔚来ET9的“170公里时速爆胎测试”仅提及偏航0.1度,但未公开车身摆动幅度等细节。
较量的赢家或许是消费者
尊界与蔚来的“隔空交锋”,本质上推动了行业对安全技术的重视。无论是华为的全域融合控制,还是蔚来的分布式执行,最终目标都是降低极端风险对驾驶的影响。至于“CEO约战”,不妨看作一场技术演示的加码——当老板们愿意用自身安全为产品背书,至少说明他们对技术有足够信心。
普通消费者或许不必纠结“谁更强”,而应关注自身需求:若常跑高速,可重点考察爆胎应急能力;若多在城区通行,蟹行转向(尊界S800支持16度灵活转向)或更实用。毕竟,安全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合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