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江来

来源 | 看电视

近期,《演员请就位3》一经开播,瞬间掀起舆论巨浪,有人抱着看乐子心态,热衷于对夸张演技的造梗调侃,有人在认真重温名场面后,震惊于实力派导师与节目中的演员搭戏时强烈的反差。

无论如何,这档热度遥遥领先的开年综艺,再次撕开了内娱遮羞布,让演技的优劣与虚实探讨再次成为整个行业和广大观众共同关注的议题。

演员赛道、SAB定级、真实生态模拟,透过“乐子”表象审视《演员请就位3》,不难发现其对挖掘好演员这一核心理念的坚定和真人秀呈现上的升级。

而这些掩盖在“喜剧素材”背后的立意和价值,恐怕与节目通过层层试炼让好演员上桌一样,也需要拨开迷雾后方能被看见。

乐子背后

照见演技的虚与实

自首期节目张嘉元因表演态度被导师轰下台起,《演员请就位3》就被贴上了“乐子”“喜剧综艺”等标签。这些印象均来自以张嘉元为代表的演员们自称包含讽刺意味的浮夸表演,以及“表演之城”里部分演员在初亮相中难以打动人的即兴演出。


这场限时准备、无剧本自由发挥的极限考核,成为最为极致的内娱演员审判场和演技试炼场。众多演员被迫“零帧起手”,有人假疯,沦为笑料,当然有人以强代入感表演打动导师。

而引起争议的无疑是前者,网友口中“大搞抽象的天赋选手”,为了在短暂时间内迅速抓住导师眼球,肢体语言和表情极尽夸张。

这种现象也让陈凯歌感慨,“年轻演员里好多都对演疯子情有独钟”,章子怡无奈道,“那叫表演吗”,部分演员对演技理解的肤浅、抗压性和基本功的薄弱彻底暴露。


实际上,这种“假疯”式表演充斥也成为内娱表演乱象的一个缩影。为追求戏剧张力而刻意“发疯”,并将其作为展现虚假演技的捷径,已成为大小荧幕随处可见的表演误区。

节目所设计的“表演之城”,成为活生生的内娱演技“放大镜”,看似荒诞、实则精准,锋利也残酷;也如一把行业手术刀,彻底剖开了内娱病灶。


到了全面进入面试小考环节的第二期节目,随着导师与演员深入互动、命题考验的展开,这把刀锐利依旧,进一步剖析出当下影视表演的症结所在。在“假疯”式表演与真表达的充分对照中,演员们的演技问题进一步暴露,好演员的可塑性与局限性也随之展示,节目照见演技虚与实的镜鉴价值更加彰显。

从在真实场景中即兴表演,到自选赛道、逐步摸清自身优劣势,仅看这一季节目开篇设置,就能感受出对演员考验难度的显著升级、与影视生态的充分匹配以及检验演技真伪的高效性。

短短两期节目后,一秒融入角色的表演好手与舞台上的“表演型人格”,对比已逐渐清晰,丑态百出的演员难以称之为好演员,而如张百乔、宋伊人等沉浸于角色的演员终于被看到。


某种意义上,很难说《演员请就位3》的升级不是行业生态与综艺赛制的高效缝合,短时间内让从业者和观众一道看清其中溃烂的剖面和等待闪光的宝藏。

高光表演

专业主义重塑演技标杆

第二期观感的提升不仅在于“套路式演技”“流量型表演”的冷却和退场,更吸引人的是各怀表演绝学的导师的下场,他们作为对手戏演员对其他演员的暖心托举,以及作为导师言之有物的点评,让节目真正好看了起来。

面对张嘉元的用力过猛,陈凯歌导演一针见血地指出:“表演不是唯恐不用力,你疯得过了。”而在他调整状态后,经过一番观察,陈凯歌又点出,“你的安静比那个夸张有力量得多”。一语道破表演的真谛——克制远比放纵更难、更有力量。


章子怡从第一期节目中终止张嘉元不真诚表演表现出的严肃和高标准,到为演员递纸条出题、不断提供新机会的循循善诱和暖心鼓励,总有股将综艺拉回演技的考核与演员培养这条纯粹专业主线的强大力量。

一边是三季元老继续坐镇,一边是顶级影后首度加盟,形成的演技类综艺的顶级配置,以充分的专业性提供了“大师课”级别的指导和护航。

第二期节目的惊喜还来自国际导师、法国国宝级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特邀导师惠英红吴镇宇,特邀参谋团王志飞的亲身搭戏示范。于佩尔与吴镇宇贡献了打破语言障碍的精妙演出;惠英红帮助张亮搭戏,饰演的黑帮大佬压迫感十足,只需一个眼神,就能让人心里发毛,随口哼出的小曲就能令现场演员起一身鸡皮疙瘩。


这些演技高光时刻和专业评点,让节目回归用演技说话的本质。无论业界和舆论场如何浮躁,在这个舞台上,决定演员能否入席、能否收获好口碑的,只有演技这一个标准。

在王志飞助演张百乔的小考中,张百乔未能充分展现其表演能力,而导师团和现场演员也围绕这段表演展开热议。市场导师杨晓培直言,这段表演未达预期,与对手戏演员王志飞提供过多信息、没有为张百乔留出充裕空间有关。与她节目开篇便通过严酷拷问还原演员真实生态位一样,犀利、客观。而王志飞及其他导师也并未回避,在这个聚焦专业的现场展开不同观点的探讨和交锋。


严苛点评、悉心指导,可谓《演员请就位3》导师团提供的全面功能和荧屏表现。他们远离矛盾和争议、无意制造话题和流量,持续输出“表演无需太多的你来我往,是一种情感的传递”“不能内外结合的时候,表演就很难动人”等探讨何为好表演的金句,他们秉持专业主义打假“假疯式”演技,揭开“努力扮演好演员”的演员的面纱,并希望帮助陷入困局的演员重建表演认知,直面真实。


第二期渐渐有了表演专业课堂的味道,很大程度上也要归功于导师作为节目专业性的有力保障,树立起真正好演技的标杆。

重塑好表演的标准、助力演技的精进是“演员请就位”这一IP永恒的主题,本季节目对行业现实更紧密的观照和更具实验性的环节设置背后,在更为强大和全面的导师团的坐镇加持之下,内核依然没有偏离。

先破后立

好演员在这里闪光

导师团对选择反派狠人赛道的张百乔考核后,章子怡评价道:“今天的表现有一点让人失望,但我们认为你还是一块美玉,有待发光发彩。”她和陈凯歌两位导师均只给出了B卡,这一结果略显意外。


节目中,张百乔在导师的鼓励和指引下尝试了四种不同角色,不断突破舒适区,探索自我全新可能。然而从呈现来看,似乎总是离优秀表演有些距离。虽然没能达到导师预期,但导师团最终的点评暖意满满,均对其未来表现报以高度期许。这不仅基于张百乔首期脑瘫患者宝藏表演留下的深刻印象,更在于导师对潜力演员的珍视和培养。


通过节目的舆论不难看出,真诚表达、真情演绎的演员便能收获导师肯定、扭转大众印象,而节目也通过真实场景和专业表达让这些被埋没的演员被看见,为优秀演员提供充足的养成空间。

第三季节目的一大升级在于首次引入时下行业流行的“赛道”概念,通过前期调研,为演员提供了50个市场常见的赛道选择,以便精准匹配各自适合的赛道。


从分赛道试炼起,节目就在着力挖掘好演员身上的闪光点和优势所在,也帮助演员重新自我审视,打破固有认知,先破后立,逐渐找到自己在当前演员生态中的位置。

这是对影视行业痛点的把脉和演员发展路径的厘清。节目不仅要承担演员演技试金石功能,赤裸裸地解剖行业顽疾和表演症结,更力图在弱竞技感的真人秀叙事和议程设置中,全面还原影视工业的真实生态,探索演员成长的通路和好演员“上桌”的可能性。

后续节目将呈现行业选角、定妆试戏、争取角色、跑组排练、片场拍摄等一系列真实过程,并通过导师、观众、行业的全方位考核,让演员直面市场和大众的选择。

有人说,《演员请就位3》如同一记惊雷,在一开年就为内娱注入了一剂清醒剂,也有人为其被视作“乐子”综艺而惋惜和焦虑。

或许不必过分着急,“想入席,先入戏”slogan的背后,是专业主义的归位和净化演员生态的愿景,只有真正聚焦演技锤炼与品格磨砺的“入戏”演员,才能实现自我破局、真正“入席”。

挖掘演员闪光点的理念,支撑着节目记录并推动演员的专业成长与蜕变,进而让搅局者出局,让值得的演员被看见。

以一档节目之力或许难以达到“整顿内娱”的高度,但至少在揭开行业乱象、倒逼演员提升业务上向前迈了一步,这样的破局探索自然值得肯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