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老桂林的痕迹一点点消失,真的让人心痛....

本周,关于“西城路步行街”的各种话题再次出现在了桂林本地抖音、微博、论坛等社交平台中。这些信息不但引起了一些市民再次前往“西城路步行街”的冲动,也勾起了很多市民对这条桂林市区老街的种种回忆。

为探究“西城路步行街”现状,每日桂林互动编辑部也于近日来到了这座在桂林市民心中颇具分量的这条老街。


如今的西城路步行街可谓“一片寂寥”,相较于过去的繁华,如今的“它”只剩下少部分商家还在苦苦支撑,其整体街的现状令人心痛不已

虚惊一场

依旧是熟悉的象山区中山中路6号,来到这条在桂林人心中有着特殊地位的老街前,“西城路步行街”六个金色大字赫然矗立在编辑部一行人的眼前。


只不过和过去相比,这六个金色大字的光芒暗淡了不少,就如这条老牌商业街一样,仿佛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虽然很想跟上时代的步伐,无奈早已步履蹒跚。


当事实上,编辑部一行人来到这里,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阵惊叹。相较于过去的热闹非凡,如今的西城路步行街大多都是蓝色的圈闸门下一家家贴满“出租”字样的商店


我记得以前这门口不是有个专门卖手工辣椒酱的店吗?天天在这里锤辣椒,不见了啊?”一位同行者如是说。


幸运的是,当我们走进步行街深处,这家被很多桂林市民赞叹的“贵阳羊肉粉”还在,熟悉的街道转角处,那家每天中午12点准时出摊的“小木屋串串”还在。


在这里这么多年了,也不想跑了。生意虽然不如以前,但很多回头客还是回来,总要生活,总要吃饭吧,能得点就得点


与“贵阳羊肉粉老板”闲聊起“是否考虑过换个好点的地方开店时”后得到这样的答案,我们这群人悬着的心也暂时放下不少。


最起码,这条老街并非完全物是人非,上天怜悯般的给我们这一行人留下了一丝熟悉的“痕迹”。

熬码头的商家

但“生意不如以前”却是事实。或许因为探访当天阴雨绵绵加上并非休息日,整条步行街的人流确实不多。举目四望,整条街最多的除了途经此地行色匆匆的路人,剩下的就是那些“熬码头”的商家。


走进西城路步行街这家“西城路老布行7号”。“人少,清闲”,是这里给编辑部的印象。看到有客人来,一位大姐热情的招待我们,询问我们需要些什么?但一番交流下来,大姐的话却让我们一行人心酸不已。


“你们是媒体吧?”,在得到我们肯定的答复后大姐接着说道。“我就晓得,现在像你们这种年轻人哪可能还会跑来这里买东西咯”。


当我们担心打扰大姐做生意时,大姐却热情的回应称“没事,反正也没得生意,和你们扯扯板路反而没那么无聊”。而在与大姐的聊天中,出现频率最多的则是三个字“熬码头


不做浪子搞,多多少少能得点,你不做就没得吃。我这个年纪了,出克打工人家也不要啊?熬咯,还能浪子?


把时间倒回20年前,桂林市区名头最响的两条街,一个是“正阳步行街”,一个便是“西城路步行街”


彼时的西城路步行街,人流如织。桂林各色土特产在这里应有尽有,甚至在文章开头提到的步行街入口处的“锤子打辣椒”都是外地游客来此必看的节目之一。


而到了晚上,这里的夜市又能再次吸引一波“夜猫子”游客品尝桂林美食。街尾十来家的大排档,是热闹的发源地。来到此地,减肥的事早已抛之脑后,想的是要不要再来一瓶酒


那时的西城路步行街,商铺是一铺难求的,卖东西是不愁销路,做生意是能养家糊口的。而如今的这里,映入眼帘最多的则是拉下的蓝色卷闸门及各色写着“出租”字眼的贴纸


如今的客人只要进入商店,哪怕仅仅是看一眼,老板都会热情的为你服务。巧的是,就在我们探访时,一位客人同老板就一件标明30元的特价衣服在杀价。


放在过去的西城路步行街老板身上,或许脸上早已显出一丝不快。但今时不同往日,这年头双方都为了这几块钱争得面红耳赤。也应了那句话“你不做就没得吃”

“留守”的味道

幸运的是,并非所有的商家都离我们而去。在探访中我们依旧发现一些在此坚守的老板们。也是他们的存在,让桂林老街对我们而言不会显得那么陌生。


譬如这家“贵阳羊肉粉”。老板是贵阳人,老板娘是玉林人。“他家的羊肉还是可以的,那时候我经常来这里吃”,我们一位同行人员如是说。


关于这家店的好评,网络上已有太多。只不过这次来到此地探访时发现,这里不光卖羊肉,还将店面招牌换成了“招牌红烧牛肉面”。


面对这个变化老板似乎也很坦诚,“都做点,有的人不吃羊肉,嫌膻,那就搞点别的卖,客人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昔年,这里原来有“澳门酒家”,后来变成了“阿甘”,如今这两位早已搬离此地,只剩“顺友家味馆”和“王城饭店”依旧在此。


探访时正值饭店,两家饭店的客流还算不错。从食客推杯换盏,心满意足的表情中我们猜测。或许“王城饭店”的马肉手艺,依旧让很多老桂林流连忘返。


辗转了许久,终于在转角的巷口找到了这家“小木屋串串”。不知是老板会做生意还是熟客间的暗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当和老板闲聊起他过去的“小木屋推车”时,这位老板送了一串豆腐给我们,并聊起了西城路步行街的现状。


搬,到处都在搬,现在都是靠一些老顾客和住着附近或者上班的在撑着


把成本去掉,每天还能搞点买菜钱,我们就蛮满意了”,短短几个字,这位“小木屋串串”老板道出了目前在西城路步行街店主们共同的心声。

雨过天晴

每日桂林互动写过不少关于桂林老商场、老商圈、老街道的故事。当记录下这些桂林逐步消失的记忆时,每一个采编人员的内心都五味杂陈。


一方面,我们希望以此让更多人为桂林这些“老地方”出谋划策,让它们离开我们的脚步能放缓一些。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知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每个年代独有的“奏鸣曲”终有曲终的那一天。


但我们终究觉得,虽抵不过时代变迁,往昔的辉煌已然不在。但要将“再见”二字说出,至今我们依旧不甘。


或许,能让这些“老桂林记忆”留步的方式只有恳请市民多到西城路步行街看看,体验一把久违的线下买窗帘的杀价快感,品尝一番王城饭店的马肉,重温一下当年在此的快乐时光


在路边,一行人看到了一辆和“共享单车”抢生意的私人电马。这像极了如今“西城路步行街”的现状——尽管举步维艰,但坚守在此的人们依旧想办法努力生存,因为他们觉得只要熬下去,希望就在前方。


当探访结束,头顶的绵绵细雨忽然停止。我们也希望西城路步行街能“雨过天晴”,如果这是奢望,那么恳求上天能满足我们的愿望,让这座陪伴了我们多年“老朋友”再一次春暖花开。

2025头条留言活动继续进行

1、活动不定期选取头条文章

2、我们将在当天头条内容下方的评论区,随机选取10位用户发放奖励

3、中奖用户可获得10万桂林字牌金币

4、参与活动的头条文章会在发文当天,通过每日桂林小官在每日桂林微信粉丝群和朋友圈进行公布

提起“西城路步行街”相信很多桂林人都熟悉!无论你曾经在此留下过什么回忆,它都是一代桂林人最珍贵的东西。如今的它,你可以说它不如过去,但有机会的话,还是请大家过来看看,吃完米粉,哪怕买包口纸,这或许都是对这些商家的支持。因为这里面的一家家铺子,很可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对于西城路步行街你有什么想说的?你在这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对西城路步行街的未来有什么美好的希望和祝福?请大家转发这条新闻后评论区聊聊!

▍内容来源:每日桂林互动、最美象山

▍图片来源:见标注(其余源于网络)

▍图文编辑:必被LQ的人字拖

顾晃任律师

广西瀛桂律师事务所律师

微信同号

该律师专注于公司法、知识产权法、合同法、劳动法等领域,任桂林多家企业法律顾问,有需可联系咨询。

支持我们

就请给我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