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夜色中穿过一个寂静的公园,走进灯火通明的青年之家,全国人大代表李君、郑喆轩、唐利军终于见到了等候他们的几名年轻人。这3名全国人大代表都是四川省青联委员。2月18日晚,他们在这里进行了一场特殊的对话。
2月17日至19日,部分在川的全国人大代表赴成都市、资阳市、自贡市开展集中视察。视察期间,3名年轻的全国人大代表见缝插针,连续两晚在视察行程之外,与资阳市、自贡市的基层青年见面、交流,听取他们的发展需求和建议。
2月18日,代表们结束当天的工作到达青年之家时,已近22时。这里是自贡市青年发展服务中心,位于市中心一个人流量较大的公园里,里面有一间“青年议事厅”,白天很多年轻人会在这里开展各种交流活动。夜晚,这里则十分安静,适合交流。
落座后,自贡市富顺县骑龙镇大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郭平打破沉默,率先发言。结合自己在农村工作12年的观察,她谈到,虽然目前有诸多政策鼓励年轻人奔赴基层,但基层岗位服务时间有限等现实情况,并不能为西部农村有效留下年轻人才。
这位年轻的村干部坦言,过去人们常说留在农村的都是“386199部队”,意指妇女、儿童、老人,现在连妇女也少了,农村的发展急需年轻人。“能不能让青年人才有更多的成长空间,让他们更愿意留在农村呢?”她希望全国人大代表能帮着出出主意、吆喝吆喝,为乡村缺人的困境破破题。
郭平的困惑引起邻座的全国人大代表李君的共鸣。李君是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也是四川省青联农业农村界别主任,他当村干部17年,对农村工作了如指掌。
“这是普遍性问题。”李君说,农村发展需要年轻的带头人,但村干部不高的工资很难留住能干的年轻人。他赞同郭平的想法:要为年轻人开辟更广阔的成长、发展通道。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团委副书记林波接过话茬。他刚刚在四川省南江县的一个村里结束驻村帮扶工作,他提到的话题关于年轻村干部的后续发展空间。他建议优化干部选拔机制,为在农村历练过的年轻人才创造更多机会。
讨论转向创新创业话题时,四川万汇大数据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飞提出,资本、政策往往会关注头部企业或成熟赛道,一些初创企业在最需要资金、人才支持时往往得不到关注,这该怎么办?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唐利军表示,一方面应加大地方政府政策使用方面的自由裁量空间,另一方面可以考虑设立诸如早期投资损失容忍率等可量化的容错指标。
当话题跳入考古,自贡市恐龙博物馆科研人员沈昕打开了话匣子。她注意到,中小型博物馆的研究资金主要依赖自有资金或研究人员自行争取科研资金,而这需要资源和时间的积累,制约了青年人才的发展空间。
“你最近有时间和我共同做这项调研吗?”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考古研究所所长郑喆轩认为,沈昕提出的问题切入点很好,也具有普遍性,他希望可以抓紧时间调研,争取围绕这方面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这场面对面交流活动一直持续到了夜晚11点半,大家还围绕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创业融资等青年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代表联络处处长、四川省青联委员鲁翰霖说,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期待通过这样的交流,为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两会期间为青年发声提供参考。
编 辑:胡子轩
一审一校:成唯榕
二审二校:肖 然
三审三校:杨可瑕
来 源:中国青年报、四川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