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在对华政策上再次显露出其不稳定的立场!
2月18日,立陶宛总统的高级外交顾问对媒体公开表达了不满。
他声称,尽管立陶宛已经表现出愿意修复与中国的外交关系的意愿,但中国对此“似乎并不特别关心”。
这位顾问试图将两国关系恶化的责任推给我们,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但实际情况是这样吗?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立陶宛频繁发起挑衅
近年来,立陶宛在国际舞台上一直充当着反华的急先锋,对中国的挑衅和污蔑从未间断。
然而,面对中国的坚定回应和立陶宛经济的快速下滑,立陶宛又开始展现出一种“求和”的姿态。
信息来源于鲁中晨报2025.1.26发布
但诚意尚未显现,“威胁”却先行一步……
慕尼黑安全会议
在2月中旬举行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立陶宛前外长兰斯伯格斯放出了强硬的言论:
如果中国继续对立陶宛施加压力,可能会引发“不希望看到的后果”。
这种反复无常的对华态度,加上这番言论,让人感到虚伪和可笑。
而帕卢茨卡斯上台后,在对华关系上的态度也出现了180度的转变。
立陶宛前外长兰斯伯格斯
起初,他还表示要与中国修复关系,但仅仅两个月后,帕卢茨卡斯就改口称媒体“过度解读”了他的言论。
他声称,恢复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并要求中方先行派遣大使。
中国与立陶宛两国关系的恶化,并非一蹴而就。
在关系降至冰点之前,两国的经贸合作可谓蓬勃发展。
帕卢茨卡斯
202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了23亿美元的高峰,同比增长高达82%。
为立陶宛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为立陶宛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然而,好景不长,2020年底,立陶宛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剧变。
执政的祖国联盟—立陶宛基督教民主党,是一个标榜反共、反俄的右翼政党。
他们将中国视为前苏联的继承者,认为与中国交往就是在背叛立陶宛的历史。
立陶宛对华出口额
在这种偏执的意识形态的推动下,立陶宛开启了全面反华模式。
而当时的总统瑙塞达,更是将立陶宛的外交重心彻底转向美国。
他积极联络欧盟内部的反华势力,试图在国际舞台上孤立中国。
瑙塞达
2021年,立陶宛更是公然挑战中国的底线。
允许台湾当局以“台湾”的名义,在立陶宛设立“代表处”。
这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严重侵犯,也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公然背离。
立陶宛的这一行动,彻底激怒了中国政府和人民。
当年的新闻报道
中国反制,立陶宛求援无果
面对立陶宛的接连挑衅,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
两国的外交关系被降至代办级,中方召回了驻立陶宛大使,并要求立陶宛驻华大使离境。
同时,中国也暂停了与立陶宛之间的所有经济合作项目,包括备受瞩目的“一带一路”倡议。
瑙塞达
中方还明确重申了,立陶宛需要满足的两个基本原则性要求:
第一,立陶宛必须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反思和改正在涉台问题上的错误行为;
第二,立陶宛应当以实际行动展现诚意,停止一切损害中国主权的行为。
只有立陶宛做出切实努力,中立关系才有望重回正轨。
然而,立陶宛却视而不见,但它显然低估了与中国为敌的代价。
瑙塞达
中立关系恶化后,立陶宛的经济陷入了严重困境。
出口额骤降78.3%,1300家企业倒闭,失业率飙升,民生凋敝。
面对中国的反制措施,立陶宛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他们开始在国际社会中四处寻求援助,希望获得外部力量的支持。
瑙塞达
然而,事与愿违,立陶宛的求助并没有得到积极回应。
立陶宛曾经寄希望于美国和欧盟,认为这两大力量会给予他们强有力的支持。
但令立陶宛失望的是,美欧都对其诉求保持了沉默。
事实上,美国曾经对多个国家做出过类似的承诺。
立陶宛国旗
他们声称只要这些国家与中国“脱钩”,美国就会提供相应的补偿和援助。
但时至今日,美国的承诺从未兑现过。
尽管如此,立陶宛仍然一味地讨好美国,甚至不惜牺牲本国的切身利益。
这种盲目跟随的行为,不仅没有换来美国的真心实意,反而让立陶宛在国际社会中越来越孤立。
世界贸易组织
2022年,立陶宛竟然张嘴就来,把中国诉至世界贸易组织(WTO)。
而所谓的指控,竟是中国向立陶宛实施所谓的“贸易歧视”。
然而,由于立陶宛拿不出任何有力证据,这一诉讼很快被WTO驳回。
欧盟有意替立陶宛出头,也向WTO提起诉讼,但同样因证据不足,在2024年1月暂停诉讼。
欧盟与成员国国旗
立陶宛反华的原因分析
2024年,立陶宛迎来了总统大选,作为现任总统,瑙塞达面临着连任的压力。
在竞选过程中,他意识到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对于缓解立陶宛的经济困境至关重要。
因此,瑙塞达开始释放出与中国恢复关系的信号。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就在他成功连任后,却突然改变了态度。
瑙塞达
为了阻止新政府与中国恢复关系,瑙塞达在11月29日竟然驱逐了3名中国外交官!
据路透社报道,立陶宛外交部当天宣布:
3名中国驻立陶宛使馆外交官,被认定为“有损立陶宛国家安全利益的人士”,必须在5天内离开立陶宛。
立方声称,此举是对中方此前,驱逐立陶宛外交官的“对等回应”。
瑙塞达
但中方表示,立方的说法完全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中方此前采取的措施,完全是对立方挑衅性行径的正当、必要回应。
中方强调,立陶宛应立即纠正错误,为双边关系重回正轨创造条件,否则中方将作出进一步反应。
瑙塞达的反复表态,再次将中立关系推向冰点。
瑙塞达
更加令人困惑的是,尽管立陶宛民众深受经济困境的影响,但他们似乎并没有认清问题的根源。
在瑙塞达的煽动下,立陶宛民众仍然继续支持他所在的政党,对其对华政策持赞同态度。
这种盲从的民意,无疑给立陶宛的对华政策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瑙塞达
而立陶宛反复无常的对华政策,也有可能是立陶宛政客的一种政治手段。
他们试图通过挑战中国的底线,测试中国的反应,同时向美国和台湾讨好,以获取政治和经济利益。
这种行为无疑是极其短视和危险的,却被一些立陶宛政客视为“聪明”之举。
而且立陶宛也很有可能,在试图利用反华的态度,与美国捆绑得更紧。
特朗普
特别是在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对华政策转向强硬,立陶宛便迫不及待地跟随美国的步伐,以讨好特朗普政府。
他们幻想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支持和庇护。
然而,他们忽视了一个事实:在美国人眼中,利益永远高于一切。
而立陶宛不过是美国棋盘上的一枚小棋子,随时可能被牺牲。
俄罗斯士兵
此外,作为俄罗斯的近邻,立陶宛担心自己会成为俄罗斯下一个目标。
在这种担忧下,立陶宛更加急切地寻求美国的保护,而反华就成为了他们讨好美国的一种手段。
对于立陶宛的反复无常,中国虽然感到遗憾和不满,但仍然本着礼仪之邦的传统,不愿看到立陶宛人民受苦。
然而,一些立陶宛政客竟然认为,与中国恢复关系是一件“恶心”的事情。
瑙塞达
既然立陶宛有这样的想法,中国也就不必勉强,遂其所愿,暂不考虑恢复双边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立陶宛人民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完全是其自身“民主选择”的结果,而不是中国逼迫的结果。
是立陶宛自己选择了对抗中国的道路,是立陶宛自己放弃了与中国合作的机会。
立陶宛妄想通过挑衅中国来获取某种利益,但最终只会自食恶果,自讨苦吃。
帕卢茨卡斯
结语
立陶宛在对华关系上的反复无常和虚伪做派肉眼可见。对于这样一个出尔反尔、毫无信誉可言的国家,中方已经充分表达了严正立场。
立陶宛若想重获中国信任,就必须以实际行动证明诚意。否则即便勉强恢复了外交关系,也难以重建互信的基础。
中国与立陶宛国旗
参考文献:1.鲁中晨报-2025.1.26-《中国驻立陶宛代办处:对该国绝不是“经济胁迫”》中华网军事-2024.12.5-2.观察者网-2025.1.23-《立陶宛怂恿“接着告中国”,欧盟挠头:真没证据啊……》3.《毫无理由驱逐中国外交官,沉默3天后中方表态,这次不会手下留情毫无理由驱逐中国外交官,沉默3天后中方表态,这次不会手下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