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完年,地处苏鲁交界的连云港赣榆区柘汪镇西棘荡村,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开工氛围。在这个全国最大的尼龙颗粒加工专业村里,人们早已紧锣密鼓地开始忙活新一年招商引资的“大单”。“最近我们准备和福建恒申集团、广东金发科技等全国500强企业,还有韩国现代集团等国际知名公司进行洽谈,开展下一步的深度合作。”说起村集体企业的发展,西棘荡村党委书记钟佰均劲头十足。
右一为钟佰均 从负债20万元,到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2亿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478万元,从贫穷小渔村到全国文明村,西棘荡村的变化离不开钟佰均。
时间倒退到20多年前,曾经的西棘荡村偏僻、贫穷,连一条像样的进村路都没有。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1998年,钟佰均放弃待遇优厚的工作,毅然回到西棘荡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钟佰均上任后带领村民种过红提、栽过洋葱,都因水土不服而告终。他没气馁,带着村干部跑市场、搞调研,偶然在周边渔村了解到尼龙颗粒加工产业。“家乡沿海废旧渔网资源丰富,何不变废为宝?”说干就干,群众创业没资金,他以个人名义担保;没技术,他与党员干部手把手教;没市场,他带着村民一起跑。2000年,全村第一家颗粒加工厂投产,当年就盈利40多万元。到2010年,西棘荡村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尼龙颗粒加工专业村,每年“吃”掉全国80%以上的废旧渔网,带动周边1600余人创业就业。一个贫穷落后村,走出了一条创业富民、共享发展之路。
2016年底,就在加工产业越做越大,大家伙干劲铆足的时候,平日里就关注国家政策走向的钟佰均却坐不住了。原来,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深入人心,他认识到村里粗放散乱、污水任意排放的颗粒加工厂肯定会触碰环保政策整治红线。与其被动整改,不如主动转型。不到两年,钟佰均带领党员干部在村里先后关停、合并加工小企业140多家,转产企业10多家,投资1.2亿元组建村集体企业——占地187亩的永泰塑业有限公司,拥有尼龙颗粒生产线12条,聚丙烯生产线12条,聚乙烯生产线12条,还拥有日处理8000吨的污水处理厂、16套废气处理设备,实现污染“零排放”。
村集体企业——永泰塑业 从散乱粗犷的生产模式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不仅带来了更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也让西棘荡村天蓝水清,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产业兴旺,带来村集体收入增加,为民办事的“腰杆”也直了起来。钟佰均带领村集体,先后投入数千万元规划建设,为村主干道配套了绿化、亮化,排水系统工程,还在村里修建老年公寓,面向全村免费医疗,建立爱心基金,表彰道德典型……一件件惠民实事相继落地。如今,西棘荡村里的文化广场、主题公园,别墅错落有致,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最新政策解读、农技知识学习“飞入寻常百姓家”,乡村大舞台上,文体娱乐活动丰富了村民业余生活,用乡亲们的话说,“咱的日子一点不比城里人差!”
回到村里27年来,创业干事的激情和为民服务的真情始终在钟佰均的心里涌动。他一直记得,最初为村子招商引资时,他带着煎饼大葱,连夜搭乘运输废旧渔网的货车远赴浙江,反复给客商算经济账,对方才答应到西棘荡实地调研一下。可是天公不作美,雨路烂滑,客商的小汽车停在村外开不进去,摇摇头,连饭也没吃就走了。钟佰均没有放弃,痛定思痛,他争取上级政策扶持,组织村民和社会捐助,带领大家利用三个月时间修出一条通村大路,建好一片厂房,全部通水通电后再度南下,客商终于被感动答应投资:“钟书记,你是干事的人!”钟佰均说,自己一直以来都在给村集体企业的股东、员工传递不骄不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理念,“不忘初心负重前行,才能让企业永葆生机活力,为村民创造更多的财富。”
在钟佰均看来,乡村的发展不仅仅要让老百姓有房子、车子、票子,更要让村民长久拥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他规划建设村史馆,村里常年开展“传家风、晒家训”活动,设立“孝老爱亲奖”,以乡风文明引领乡村善治。“通过我们不断地对精神文明的表彰,西棘荡村现在形成了家风纯正、民风淳朴、村风优良的新气象。”钟佰均说,村庄更美、老百姓更富、村风更好,这就是自己最大的追求。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吴雨阳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