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尽快买房,留给普通人的买房时间不多了。对于普通人而言,这或许不是你最后的上车机会,但一定会是普通人命运的转折点。


2 月 19 号上午 12 点 17 分,中国房产报发表了《一二线城市房价开始涨了》的重要文章,这是住建部的官媒,级别很高,发表的内容代表的是官方的看法。要是没有上层同意,怎么可能发表房价上涨的言论呢?这代表着上层对楼市房价态度的重要转变。


当天上午,国家统计局也发布了 2025 年 1 月份全国 70 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的情况,其中有 28 个城市的新房价格环比上涨。相比于 24 年 11 月份的 21 个、12 月份的 23 个,又多了 5 座城市。


其中,上海的房价表现尤其亮眼,已经连续 3 个月实现同比环比上涨。三个月累计环比上涨 1.7%,累计同比上涨 16.2%,并且 90 平米以下的刚需、90 到 144 平米的改善、144 平米以上的豪宅全部实现了上涨,而且 1 月份上海的新房刚需户型价格环比大增 1%,这意味着上海的刚需客户在豪宅客户、改善客户之后开始入场。上海的房价已经连续三个月正向增长,这代表着上海楼市已经反转。


为啥我一再强调上海房价?因为上海楼市的动态和房价具有全国风向标的意义。上海楼市的反转,意味着其他城市反转的时间点很快就会到来。


除了上海,南京、成都的涨幅超过 0.7%,涨幅全国第一。24 年 12 月份,成都房价上涨幅度是 0.6%,领涨全国第一。我在 1 月份发表了一篇视频,叫《成都楼市率先启动》,预测了成都的房价已经反转并开启了上行周期,成都新房可以尽快入手。


除此以外,武汉、宁波、无锡、重庆、太原、郑州等重点城市涨幅也很明显,楼市反转在即,房价上涨是大势所趋。


另外一组金融数据也充分证明了我的预测,央行发布的 1 月份金融数据,我国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 4935 亿,而 24 年 10 月新增贷款是 111 亿,11 月和 12 月是 3000 亿。1 月份的贷款金额猛增 50%,这都说明居民资金在加速流入楼市。


2 月 5 号,重庆市的一把手在重庆新春会议上明确强调全力推动房地产业和建筑业企稳。在中国的形势下,当一把手明确了目标,接下来就是如何实现目标的问题。


国外的大投行摩根士丹利也发表了对中国楼市的研判。
第一,2025 年 2 季度,中国的新房将会触底反弹。
第二,2025 年下半年,中国的楼市可能会出现全面反弹。


大投行的研判基于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新房的销售面积已经超过供应面积。
第二,新房改善的需求非常旺盛。


除此以外,我再补充几点。
第一,11 月到 1 月份,全国重点的 28 座城市房价环比实现上涨。
第二,从土地供应端来看,926 之后,全国多个城市拍出的地块,这是前几年没有的事情。供应端的土地价格决定了房子销售端的基数价格。


第三,今年开年,全国省府的两会中,明确各地今年的三项重要任务。


第一是提升消费,住宅消费是消费中的大项,这意味着对住房消费的政策利好还会继续增加。
第二,城市更新。上海全面启动城市更新工作,并制定了严格的计划节点,2025 年底全面完成中心城区零星二级旧里以下的房屋改造,26 年底全面完成城市政改造,27 年底全面完成小梁薄板房屋改造。上海在未来 3 到 5 年会有大量手持房价和巨量现金的新增需求。


还有,河南 2025 年要实施的城镇村拆迁是 416 个,其中仅郑州就有 214 个,占比全省的一半,可以预见货币化安置下汹涌的新增住房需求。


第三是投资,全国各地开年就已经开始大规模启动基建。各地的机场、高速、高铁、运河等等,通过基建拉动投资,进一步带动就业和消费。就业提高,收入增加,就会带动经济复苏,而经济复苏又会进一步带动消费,这必然是利好楼市的。


给普通人买房的最佳时间不会太多了,而这次的趋势也有很明显的分化。从全国各地的土地供应来看,近半年供应的大多是主城区的用地,土地指标明显是改善型,而刚需的供给在急剧减少。


这一方面说明了改善住宅的需求旺盛,已经成为本轮楼市的主要增长引擎。而存量新房中的刚需住宅,随着土地供应的减少,以及市场消化和大力售出,存量被急剧减少。这意味着刚需住房的需求在接下来可能会面临无房可选的局面,进一步挤压选择二手房。


这符合我一直在强调的中国住房体系的趋势,改善买新房,刚需买二手,底层保障房的逻辑。所以赶快买房。


如果你资金充裕,建议尽快购置市中心的优质好房,住着舒服,资产还能保值增值。如果资金不太充裕的刚需客户,建议买入市场现存的新房。对刚需来讲,这或许是最后一次买入新房的机会了。如果资金不足,那就买二手房或者保障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