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CVD)、慢性肾脏病(CKD)以及代谢性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慢性疾病,三者常常共存,相互影响,给患者带来极大健康负担。2023年10月,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主席建议,提出了“心血管-肾脏-代谢(CKM)综合征”这一全新概念,并对CKM的定义、分期及综合管理进行了概述。在第35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GW-ICC 2024)暨亚洲心脏大会(AHS 2024)上,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彭道泉教授带来了题为“从CK到CKM——2023 AHA心肾代谢健康主席建议解读”的精彩报告。本文整理要点内容,以飨读者!

一、CKM的定义

AHA主席建议将CKM综合征定义为一种健康紊乱,是由肥胖、糖尿病、CKD和CVD(包括心衰、房颤、冠心病、脑卒中和外周动脉疾病)之间病理生理相互作用导致的全身性疾病。

CKM的定义包括了CVD风险人群及CVD患者。CKM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较高的不良心血管结局风险。

二、CKM分期

根据病理生理机制、防治策略以及疾病风险将CKM综合征分为5个阶段(0期至4期):

➤0期:无CKM危险因素。体重指数(BMI)和腰围正常,血糖、血压、血脂正常,无CKD或亚临床/临床CVD证据;

➤1期:存在过度或已引起功能异常的肥胖。个体存在超重/肥胖、腹型肥胖或功能异常的脂肪组织,但未合并其他代谢危险因素或CKD。BMI≥25kg/m²(亚洲人群≥23kg/m²)。女性腰围≥88cm,男性≥102cm(亚洲人群女/男≥80/90cm)。空腹血糖≥100-124 mg/dl或HbA1c在5.7%-6.4%;

➤2期存在代谢危险因素与CKD。个体合并代谢危险因素(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和/或中至高危CKD。

➤3期:CKM合并亚临床CVD。个体罹患心肾代谢性疾病且合并亚临床心血管疾病,或处于同等危险程度(经预测为高危心血管病或极高危慢性肾脏病)。

➤4期:CKM合并临床CVD。存在过度/功能失调肥胖、其他CKM危险因素或CKD的个体合并临床CVD(冠心病、心衰、卒中、外周动脉疾病、房颤)。


图1 CKM综合征的分期

此外,还有一些风险增强因素可能影响CKM各分期进展,包括:

➤慢性炎症性疾病,(如银屑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HIV感染/艾滋病)。

➤高危人群(南亚裔人群、低社会经济地位人群)。

➤高负担的不良健康社会决定因素。

➤睡眠障碍(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

➤性别特异性风险增强因素:

•早熟绝经史(年龄<40岁);

•不良妊娠结局史(如妊娠期高血压、早产、胎儿生长受限);

•多囊卵巢综合征;

•勃起功能障碍。

➤高敏C反应蛋白升高(≥2.0mg/L)。

➤肾衰竭、糖尿病家族史。

三、CKM的病理生理机制

CKM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胰岛素抵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过度激活、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炎症以及氧化应激等病理生理机制促进代谢性疾病、CVD和CKD之间相互作用,导致CKM的恶性循环。


图2 CKM的病理生理机制

除病理生理因素,社会因素也可能最终导致CKM,包括经济状况、受教育水平、居住环境、社交关系、个人习惯(如饮食习惯、情绪管理、吸烟和睡眠质量等)以及个体的易感性(如激素水平和肠道微生物差异等)。


图3 CKM的社会生态学网络

四、CKM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01

CKM的筛查

为了在早期识别CKM综合征,需要在人群中进行积极的筛查。以21岁为年龄分界点,筛查重点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生命阶段CKM的筛查


02

CKM的管理

不同 CKM分期患者管理策略有所不同:

•第0-3期侧重于预防CVD事件,促进心血管健康,强调生命的八大基本要素:健康饮食、多运动、戒烟、健康睡眠、体重管理、控制胆固醇、血糖和血压。


图4 CKM综合征1-3期患者的管理方案

•第4期侧重于CKM背景下的CVD管理。在3期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了跨学科护理团队的参与。对于心衰患者,所有患者均应接受指南推荐的治疗方案。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推荐使用阿司匹林和高强度他汀类药物,并根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 醇(LDL-C)水平或高危ASCVD患者的情况,考虑添加依折麦布和PCSK9抑制剂。


图5 CKM综合征4期患者的管理方案

03

CKM的治疗策略

整体治疗策略: 由于2型糖尿病(T2DM)、心衰和CKD经常共存,且具有共同相互作用的病理生理机制,因此应对CKM综合征采用具有多重作用靶点的整体治疗策略,从而产生协同作用,改善患者预后。

表2 已证实对CKM有益的药物及其对CKM的作用靶点


小结

•T2DM、CVD和CKD的发病密切相关, CKM综合征是由肥胖、糖尿病、CKD和CVD之间病理生理相互作用导致的一种全身性疾病。

•CKM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 胰岛素抵抗、RAAS过度激活、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炎症以及氧化应激等病理生理机制促进代谢性疾病、CVD和CKD之间相互作用,导致CKM的恶性循环。

•CKM的管理需要针对多重病理生理机制进行综合干预 ,GLP-1RA、SGLT2i、MRA等新型降糖药将有望成为新的标准治疗方案。此外,CKM的管理需以患者为中心的多方协作。

专家简介


彭道泉 教授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 中南大学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所所长

  • 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心肌病与心衰专科主任

  • 中华预防医学会心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临床研究学组委员、国家标准化心血管专病中心-心血管与代谢疾病中心主任、湖南省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副会长、湖南省心血管病学会心血管疑难罕见病学组组长

  •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及美国克利夫兰临床中心博士后研究4年

  • 主持美国心脏病协会(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等科研课题20余项。

  • 发表SCI论文90余篇

  • 获美国专利创新奖2项

  • 获教育部、卫生部、省科委等科技成果奖6项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