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一端连接城市繁华地段较场口,另一端通往中心城区的‘绿肺’南山” 。

它是346路公交,但它又不仅仅是一条公交线路,在过去二十多年里,尤其是重庆旅游发展得风生水起的这十余年,重庆交通开投公交集团南部公交南山分部运行的346路公交,更像是一个流动的宣传窗口,为重庆这座旅游城市做着无声的宣传。


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四星级驾驶员郑中刚

它对城市的贡献,早已超过“346”这3个数字本身,上游新闻记者通过对这条线路进行探访,从多个角度了解这条线路是如何变成乘客出行或打卡的主要选择。

失而复得的相机

八旬老人用锦旗表达感谢

2024年10月9日下午,84岁的蒋惠仪老人和老年大学的同学们一起,带着相机前往南山采风。

他们从较场口坐上了346路公交车,老人回忆,因为手上拿着一个装相机的手提包,上车后,她选择在驾驶室背后的座位坐下,将包放在了前方的高台上。


老人说当天包就放在这个位置

下午5:20分,车辆抵达黄桷垭时,她和同学们一起下了车,“当时同学们喊,下车了、下车了,我也就跟着下了车。”

下车后,她才发现相机连同包一起丢在了车上。无心继续拍照的她,乘坐346路公交回到了较场口起点站,她挨个公交车询问有没有看到一个相机包,一位好心的驾驶员告诉她,可以拨打公交服务热线。

在接下来寻找失物到过程中,她得到了346路公交集中调度黎文的帮助,对方一边安抚她不要着急,一边帮她寻找失物。最终,通过提醒“那个包像个提饭盒的包”后,驾驶员郑中刚有了回应:我捡了一个包,还以为是饭盒,现在放在新力村的驾驶员休息室,马上就和乘客联系。


蒋惠仪老人为346路公交驾驶员送去锦旗

晚上9点多接到电话时,老人激动得不得了,不断地表达着感谢,“那不只是相机,还有我生活的全部。”

服务更好车辆更优

二十年老乘客眼中的服务蝶变

“从前是坐车,现在是享受服务。”44岁的邱林作为南山老厂片区原住民,亲历了346路公交二十载变迁。这位靠乘坐346路公交出行的城市打工人细数变化:普通话报站的普及让外地游客能迅速了解经过到每一站,无障碍踏板让轮椅畅通无阻,甚至驾驶员搀扶老人的手势都形成标准流程。

数据印证着这份改变:346路公交现有三位四星级驾驶员,普通话达标率100%,是公交集团的四星级线路。线路负责人透露,针对老年乘客设计的“三秒等候”规则——车辆停稳后至少等待三秒再关门,让行动不便者从容上下车。

“现在,不少老君洞的游客都会专门等346路公交。”邱林说,随着城市的旅游热度不断点燃,老君洞、黄桷垭老街等旅游景点打卡的游客越来越多,346路也有了更多生面孔。

周韩也是一名四星级驾驶员,在做好自己本职本业的同时,他还化身“义务导游”,利用空闲候车时间为乘客讲述南山掌故,这种服务延伸意外带火沿线文旅经济。

“作为乘客,我们对346路公交非常满意。”邱林说。

四星驾驶员的十年坚守

它不仅仅是城市公交更是人情纽带

郑中刚的工作服肩章上,四颗金星徽章格外醒目。保持了10多年的四星,郑中刚表示,“星级不是挂在墙上,而是刻在乘客心里。”他这样理解服务真谛。

早上7:05的首班车上,总能看到他提前半小时预热车辆的身影;面对乘客,永远面带微笑;面对提问,他能做到有问必答;如果乘客对乘车有建议或者意见,他还能当好解释工作。


四星级驾驶员周涵(左)和四星级驾驶员郑中刚(右)探讨工作

“我们从来没想过,自己还能坐公交车到南山看花。”肢残人士丁先生在2024年和同伴们一起组队坐轮椅到南山看花,丁先生由于先天性残疾,在40岁以前从来没有独自出过门,当他看到媒体上关于城市公交无障碍出行的报道后,和很多有着同样经历的小伙伴们有了出行的想法,“那天我们在上新街地铁站招手,郑师傅就下来接我们,挨个推我们上车。”看完花后,他们又乘坐346路公交返程。


在346路公交驾驶员的帮助下,不少肢残人士外出游玩更加便利

“90后”周韩是346路的年轻驾驶员,而他肩章上的四颗星,更是对他技术和服务的认可。周韩说,要一路观察老人的乘车状况,把有形的服务化作五星的关心,让城市公交更美好。

从相机包的温暖归途,到二十年乘客的认同见证,346路公交的故事仍在继续。当城市公交不再只是交通工具,当十米车厢变成传递温情的空间,这条穿行于山城大街小巷中的敬老专线,正书写着新时代公共服务的暖心答卷。

上游新闻记者 王渝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