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已抵达南非约翰内斯堡,出席2月20日至21日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外长会议。
根据中国外交部的通告,王毅外长同样将出席这一会议。鉴于中俄长期以来的紧密关系,以及拉夫罗夫与王毅之间的私人交情,两人在此次会议期间进行会谈的可能性极大。
【俄外长拉夫罗夫抵达南非】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不久前,俄美代表在沙特首都利雅得进行了长达4个半小时的谈判,并且双方均给予了“积极评价”,称之为一次“富有成效”的对话。
在特朗普多次试图“联俄抗中”的背景下,此次谈判的顺利进行让外界纷纷猜测,美俄关系是否迎来了破冰时刻?甚至有西方媒体分析认为,中俄关系可能会因此发生变化。
然而,从俄罗斯的实际行动来看,这种担忧显然是多虑了。尽管俄罗斯希望缓和与美国的关系,以便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大的回旋空间,但要让俄罗斯站在美国一边,对抗中国,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首先,俄乌冲突已进入尾声,经济恢复与外交格局重塑是俄罗斯的核心关注点。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是俄罗斯最为关键的合作伙伴之一。无论是经济复苏,还是国际影响力的延续,俄罗斯都需要中国的支持,特别是在能源、贸易和科技等领域的合作。
其次,俄罗斯对美国的信任度极低。在过去三十多年里,美国对俄罗斯的承诺屡次落空,甚至屡屡打压俄罗斯的利益。例如,北约东扩、制裁打压、撕毁《中导条约》等等,俄罗斯早已对美国的承诺产生严重质疑。因此,仅凭特朗普或美国政府的几句“和解”言辞,就让俄罗斯改变其战略方向,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特朗普有意“联俄抗中”】
更何况,俄罗斯在国际格局中的盟友体系同样不允许它倒向美国。近年来,中俄在全球事务中紧密合作,在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框架内协同推进地区发展。如果俄罗斯轻易倒向美国,那么不仅会让其在中亚、非洲和拉美的盟友产生信任危机,甚至可能导致其国际影响力下降。这是俄罗斯无法承受的风险。
正因如此,在此次G20外长会议期间,中俄外长的会晤尤为关键。拉夫罗夫与王毅的交流,必然会涉及美俄利雅得会谈的核心内容。
事实上,俄罗斯总统普京已经明确表示,俄罗斯将在近期向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国家通报美俄谈判的细节。这意味着,中方将第一时间掌握美俄谈判的核心信息,以便在后续外交博弈中做出最佳应对。
【普京或将在8月底出访中国】
与此同时,俄罗斯方面近期也在不断向外界释放信号,表明其对华关系的稳定性。例如,拉夫罗夫近日透露,普京将在今年8月底至9月初访问中国,并将参加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
这一举动不仅展现了俄中关系的稳固,也是在向外界明确宣示:俄罗斯不会在中美之间动摇立场,更不会因美方施压而改变对华态度。
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美国仍然会尝试通过各种方式在中俄之间打入“楔子”,试图让俄罗斯在关键问题上与中国拉开距离。中国对此应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深化中俄合作,同时继续推进多边外交,以确保在国际事务中掌握更大的主动权。
总体而言,中俄关系的稳定性主要基于深层次的战略互信、经济互补以及共同应对外部压力的需求。尽管外界势力试图挑拨,但短期内很难撼动两国的合作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