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杜蔚 每经编辑:杨夏
2025开年,老铺黄金(6181.HK,股价468.4港元,市值788.63亿港元)凭借其火热的销售势头成为市场“顶流”:排队5小时才能买到、黄牛日赚1万等消息频繁刷屏。赚足了关注度的老铺黄金,也在资本市场风光无限,股价9个月涨10倍,市值迈过800亿港元。
就在众人追逐老铺黄金的热潮中,不法分子也动起了歪心思。“为图那5%的折扣,省几千,我被骗子(代购)骗走巨额本金。”“他伪装成买家,让我帮忙垫款购买。”“后来我们才知道,骗子借‘白单’(即购买老铺黄金时的销售凭证)一物多卖”⋯⋯近日,多个社交平台出现“买老铺黄金被骗”的帖子。
有消费者发文称自己购买老铺黄金时被骗。 图片来源:社交媒体截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行骗者于2月10日前后,一边披上“买家”外衣,以求购热门黄金饰品为幌子,让代购者放松警惕,帮忙垫款购货,骗取“白单”;一边又伪装成“代购”,用骗来的“白单”诱骗买家。截至目前,已有多位受害者被骗,他们分布在上海、深圳、江苏、香港等多地,其中,仅10位受害者被骗金额合计超46万元。
多位受访者均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行骗者利用了老铺黄金的“白单”机制,致使他们更加相信交易的真实性。
代购:她用1500元,骗我损失3万元
“2月14日前后,行骗者从短视频平台找到我,咨询代买老铺黄金的事情,我们便添加了微信。”深圳的一名代购胡佳佳(化名)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诉说了自己遭遇欺诈的始末。
胡佳佳表示,自己并非专业代购,“因为有些城市没有老铺黄金,而各城市和商场的优惠力度不一样,我本来就有购买需求,想着能保级(在商场的VIP级别),就帮其他人代购了”。
老铺黄金的创办时间可以追溯到2009年,是我国率先推广“古法金”概念的品牌,于2024年年中成功登陆港股。与周大福、周生生等店铺数量众多的黄金品牌不同,老铺黄金的开店较为“谨慎”。截至2024年6月30日,老铺黄金仅在全国14座城市共开设了33间店铺。
2025年春节,老铺黄金突然成为黄金市场中的一匹黑马,销售火热,多地门店甚至排起长龙,这也引发了一波波代买的热潮。一位熟悉老铺黄金的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该品牌十分专注于做设计。
行骗者使用的“白单”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临近2月14日,市场上找人代买老铺黄金的人更多了,所以当行骗者支付了1500元,请胡佳佳帮忙代买一个黄金坠子时,胡佳佳并未发觉异常。“她还给了我收件方的姓名、电话和地址,我也给店员登记在了‘白单’上。当我拿给她确认时,她表示自己有笔理财,让我帮忙先垫付。”
随后,胡佳佳垫付了近3万元,老铺黄金也根据“白单”地址,将商品发出。当胡佳佳向行骗者催款时,发现对方竟然“消失了”。
“我立刻就联系了行骗者留给我的收货方。对方也是个女生,她(小孟)是真买家,但她是通过行骗者购买。”胡佳佳对此深感意外,她告诉记者,小孟自称向行骗者购买了两样老铺黄金的饰品,但只收到一件。
面对这样的情况,胡佳佳说,她也无法向小孟追讨自己垫钱购买的饰品,二人的纠纷尚不知如何解决。
上当的代购不只胡佳佳,《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还获悉,一位香港地区的老铺黄金代购陈辉(化名)也落入了行骗者相同的套路。在行骗者向他支付1万元订金后,陈辉垫付了16万元,但万幸的是,陈辉未将货品发出。
买家:两天被骗8万元,“一物多卖”把我们都忽悠了
行骗者伪装成“买家”,向代购支付少量订金,代买老铺黄金的背后,是为了骗得“白单”,进而向更多真买家“下手”。
“内地市场(老铺黄金)的优惠差不多结束了,我就想找香港地区的代购。通过一个老铺黄金的代购群,有人向我推荐了行骗者。”生活在苏州的赵虹(化名)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当她把想买的饰品名称发给行骗者后,“当晚(2月14日)9点多,她就给我发‘白单’了,跟我说东西已经买好,现在店铺要关门了,晚点和我算钱”。
行骗者自称的“已垫付”行为,让赵虹放松了警惕,随后转去三万多元。“第二天(2月15日)下午快五点时,她又联系我说有爆款补货了,问我要不要,我就又转了4万元给她。”
和赵虹一样,上海的陈欢(化名)及其两个朋友,也被行骗者用同样的方式,合计骗走了15万元。“起初,我们三个人并没有互通行骗者发来的‘白单’上的具体信息,但我们都曾在不同时间用同一张‘白单’,向老铺黄金的同一家店铺进行了核实。得到的回复都是‘确实是我们店里售出的’。”
在赵虹、陈欢等买家催促发货后,行骗者开始回复得很慢,甚至不再回复。
心急如焚的陈欢、赵虹以及胡佳佳等人,便将自己找代购买老铺黄金的遭遇发布在了短视频平台上,没想到引来了众多关注和回复。
“帖子热度上去了,我们目前联系到了十余位受害者,大家在群里发了行骗者的信息,竟然都是同一个行骗者。”赵虹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受害者称该行骗者有多个账号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陈欢则告诉记者,她把收到的“白单”发进群里时,有另外两位素不相识的受害者表示,和自己收到的“白单”一模一样。“行骗者‘一物多卖’,而且受骗者购买的产品也相对集中。”陈欢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她算是反欺诈边缘从业人员,但未曾料想到,有一天自己也会遭遇欺诈。
采访中,数位受害者均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最近老铺黄金的活动很多,且听说该品牌马上要涨价了,所以有点冲动。“黄牛的代购款,从以前先部分支付变为全款才帮忙代购。”赵虹说。
“我其实是被这次涨价前排长队的氛围以及要涨价影响到,觉得不买就亏了,本身这件产品并不是非买不可。”陈欢有些懊恼地告诉记者,她此前也曾找代购买过老铺黄金,没想到这次被骗。
多地已接警,律师:行骗者涉嫌诈骗罪
上述多位消费者认为,行骗者巧妙利用了老铺黄金的“白单”机制,让自己更加相信了交易的真实性。
“品牌方在发货前,是否应该核对‘白单’上收货人的地址?或再次联系购买者确认发货地址?”胡佳佳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陈欢等人也提出疑惑,他们认为,每件黄金饰品都略有不同,而老铺黄金写有商品详细信息的“白单”,好比是“身份证”。但为何不同的人拿同一张“白单”,反复向老铺黄金的同一门店确认核查,却并未引发警觉?
针对上述问题,2月19日,记者从老铺黄金方面了解到,“所谓的白单,即商品销售凭证。根据管理的规定要求,不完成所有付款、消费者签字确认后,绝对不可能把销售凭证(白单)开具出来,更不可能拿去拍照”。
而在谈及目前市场上出现大量黄牛争相代购老铺黄金产品时,业内人士表示,黄牛毫无疑问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对品牌来说更是容易引发消费纠纷严重伤害品牌声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春节前后,老铺黄金多次通过官方渠道发表声明,希望消费者通过其门店或线上官方渠道购买品牌商品。
消费者排队购买老铺黄金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杜蔚 摄
在意识到自己被骗后,自2月17日起,赵虹等人纷纷选择了报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获悉,目前上海、深圳、苏州等地已接警。“已立案了。”2月19日,深圳一派出所民警也向记者证实了此事。
“立即报警是正确的做法。受害者应及时报警,并详细地向警方提供与行骗者的沟通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便于警方侦破案件,挽回损失。”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律师贾玉倩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受害者还可与老铺黄金进行沟通协商,告知由于“白单”管理疏漏及发货流程不严谨等导致他们的损失。
“本案涉及多地、多名受害人,所以可能存在多个犯罪结果地。依据相关规定,当多个公安机关都有权管辖时,由最初受理的公安机关管辖。”针对本案,贾玉倩进一步告诉记者,必要时,可以由主要犯罪地的公安机关管辖。多地公安也可以协同配合,共同侦办,配合抓捕犯罪嫌疑人。无法协商时,也可由共同上级公安指定有关公安机关侦办。
根据陈欢、赵虹等人向记者提供的转账证据,截至2月20日,10位受害者合计被骗超46万元。“行骗者的行为涉嫌构成诈骗罪。在该案件中,已知涉案金额合计将近50万元,若经审查存在法定从重情形或特别严重情节,行骗者有可能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并会被处以罚金或没收财产。”贾玉倩表示,即便没有从重情形,行骗者因其诈骗数额巨大,也可能面临三到十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