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再度挥舞关税大棒,日本首相石破茂这次彻底坐不住了。面对美国突然宣布的25%汽车关税,日本一方面感到愤怒和困惑,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迅速调整策略,在中美之间权衡利弊,试图找到出路。于是乎,我们就看到了这样一幕外交操作——日本经济代表团访华与中方会谈完毕后,石破茂将会派经济产业大臣武藤容治赴美,试图在最后关头争取豁免。石破茂明白,美国的经济霸凌日本难以招架,但彻底倒向中国也不现实,唯有见招拆招,谋划“两手准备”。
据澎湃新闻报道,特朗普宣布汽车关税政策后,石破茂表示,日本在美国的投资超过任何其他国家,为美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而如今却要与其他国家一起被加征关税,这简直令人困惑。但事实摆在眼前,美国还是不愿放过日本,特朗普的保护主义策略根本不讲情面,日本企业再多的投资和贡献,依然难逃特朗普政府的经济打压。
石破茂的困惑并非毫无道理。日本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的忠实盟友,在经济、军事上都紧密配合。然而,特朗普政府却丝毫不顾及这种“特殊关系”,关税政策一刀切,让日本和其他国家一样面临沉重的经济负担。尤其是汽车行业,日本汽车占美国进口市场的28.3%,如果25%的高额关税生效,日本汽车制造商的利润空间将被严重挤压,甚至可能直接影响日本的整体经济增长。
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经济代表团迅速行动,前往北京与中国商务部长举行了会谈。据共同社报道,双方在会议中形成了“共识”——日中两国应携手,对抗多用关税政策的美国特朗普政府。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对此明确表示,中日两国应该加强合作,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反对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尽管日本在对华经济政策上有所顾虑,但现实摆在眼前,美国的政策已经威胁到日本的核心利益,日本需要一个替代方案,而中国显然是一个重要的选项。
此次访华,日本企业界也借机向中方表达了多个诉求,包括希望中国改善外资企业的营商环境,并对出口管制政策有所克制。日本一方面担忧《反间谍法》的修改可能对在华日企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也清楚,在全球供应链日益复杂的今天,与中国的合作已经无法回避。特别是在半导体和新能源等关键行业,中日之间的产业链依存度越来越高。可以说,日本这次访华既是寻求经济合作,也是为了在与美国谈判前增加自己的筹码。
然而,日本并未完全寄希望于中国。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在结束北京之行后,日本政府立刻着手安排经济产业大臣武藤容治3月赴美访问,希望能在关税生效前的最后关头与美方达成某种妥协。而日本政府的策略就是利用美日领导人会谈时达成的协议作为谈判筹码。日本希望用“增加美国液化天然气进口”等作为交换条件,换取特朗普政府在汽车关税问题上的让步。此外,日本还可能会借机重提日本制铁公司收购美国钢铁公司被拒一事,试图在钢铁贸易上争取更大的话语权。
但问题在于,特朗普的贸易政策一直以“美国优先”为核心,日本的诉求未必能真正改变美国政府的态度。此前,日本已经在半导体领域配合美国对华限制措施,但美国却依然在汽车和钢铁关税问题上毫不手软。换句话说,日本即便“听话”,也未必能换来特朗普的善意。
现实是残酷的,显然日本很难在中美之间找到真正的“安全地带”。如果美国执意加征关税,日本只能吞下苦果;如果日本与中国走得太近,又可能引发美方的不满。这一次,石破茂试图左右逢源,但最终能否成功,仍是个未知数。而在这场全球贸易博弈中,日本的角色正变得越来越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