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海外社交媒体上,有开源情报分析师援引商业卫星照片,称中国在靠近缅甸的边境附近修建了一座新的远程预警雷达,探测范围可覆盖西南方向的印度、印度洋地区。
【国产远程预警雷达近景照片】
作为一个货真价实的“国之重器”,外界有关国产远程预警雷达的讨论一直不多,上次相关话题被炒作还是2022年的事。
一来是因为该型雷达的主要应用的领域是战略预警和反导拦截,和同为“国之重器”的战略核武器、战略核潜艇相比更偏向防御。
中国建新战略预警雷达的消息,远没有中国扩核的消息有热度。
【海外社交媒体传播的预警雷达照片】
二来,这些雷达的曝光度实在太低了,长期以来只有几张西方卫星照片。直到今年春节期间,解放军官方媒体才在拜年视频中,首次公开了远程预警雷达的近景画面。
但也正因为讨论度不高,所以每次这个话题被炒作起来,都意味着中国在战略领域做出了新的动作。此次曝光的新雷达,就很可能意味着中国要向印度洋发展了。
要知道据开源情报分析,最晚到2023年,中国就已经围绕国土建立起了一套覆盖周边所有国家空域的远程预警雷达探测网络,真正做到了360°无死角探测来袭导弹。也因此当今年春节解放军首次曝光远程预警雷达近照时,一些观点就认为这是中国在对外暗示自己的战略预警体系已经全面投入运作。
【央视曝光的国产远程预警雷达照片】
通常情况下,这种耗时耗钱的大工程在完工后,没有什么特殊需求的话,一般就不会再继续扩建了。就是迭代升级,那也是几十年后的事。
但新雷达的出现打破了这个惯例,且瞄准印度、印度洋地区的部署方位,很可能意味着未来中国对外战略发展方向的重心在西边的印度洋,而不是在东边的太平洋。
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信息。要知道在中美博弈烈度日渐增加,两国矛盾持续积累的当下。不仅中国这边提出过:“地球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共同发展”的观点,希望两国化干戈为玉帛,转对抗为合作。美国国内其实也有不少人希望中美两国放下矛盾,共治太平洋。
【中国海军的航母打击群】
但这个能让中美“双赢”的提案没有在美国政府内部形成共识,不是因为美国人喜欢和中国搞对抗,或是美国的霸权地位让他们放不下身段和中国合作共存。
而是因为绝大多数美国人,都把中国当成了以前美英争霸时的美国,认为如果美国退让了,美国就会像当年的英国沦为美国“小弟”一样,被中国反客为主。
更进一步地讲,美国人现在只知道中国不甘于自己的影响力被美国局限在亚太地区,想要突破美国的封锁向外扩散。但他们不知道中国想要往哪里扩散影响力,会不会对美国的霸权地位构成威胁。
所以对于华盛顿领导层来说,他们只能全方位围堵中国,遏制所有可能存在的威胁。而这也导致了中美矛盾陷入恶性循环,美国越是围堵,中国的反击越是强烈,美国对自身地位稳固的担忧也就越严重,进而加大围堵力度。
【在印度洋上执行亚丁湾护航任务的海军编队】
但如果中国的对外发展重心是在印度洋,那么中美之间的博弈很可能会有所缓解。美国的核心利益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印度洋的重要性并不高。甚至因为有印度这个“刺头”在,美国可能会十分支持中国影响力向印度洋扩散,削弱印度的影响力。
至于为什么说一个面向印度、印度洋地区的战略雷达,会得出中国会向印度洋发展的推论,原因自然是出在印度自己身上。
首先印度认为印度洋是“印度自己的大洋”,别说身为战略对手的中国了,它们连美国都不欢迎,不想让美军舰船出现在印度洋上。而这也意味着,如果中国开始向印度洋扩散影响力,印度方面必然会想方设法阻止这一切发生。
其次,印度是一个拥核国家,具备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能力。且他们还在前些年具备了水下二次核反击能力,战略核威慑体系初具规模。
最后,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印度不止一次公开表示自己发展核能力就是为了威慑中国,在展示洲际导弹的射程数据时,也经常会附上导弹可以命中的中国城市。
【印度的烈火洲际弹道导弹】
这些因素使得在中国往印度洋扩散影响力时,印度很可能会由于常规军事力量处于下风,选择祭出核武器来作为博弈筹码。而面对这一威胁,中国也有必要继续加强对印度、印度洋地区的战略预警探测,防止他们狗急跳墙。
毕竟在莫迪的宣传政策影响下,今天的印度社会早就充斥着极端民族主义氛围。前面提到印度人认为印度洋是印度自己的大洋的说辞,就是这种极端民族主义叙事的直接体现。所以当中国的影响力扩散到印度洋时,印度会做出什么样的极端举措,都不是什么值得意外的事。
当然了,新雷达曝光其实也给美国提了一个醒。告诉他们现阶段的中国有能力在建成了一套战略预警体系后,再建一套备用的体系。配合中国的核武库现代化工作,美国奉行的先发制人核战略,对中国的效果已经大不如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