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既是市场经济的“信用证”、质量管理的“体检证”、国际贸易的“通行证”,也是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近年来,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聚焦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不断优化服务供给,深化改革创新,做强特色优势,部署实施全省首个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近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示范区创新中心喜传佳讯——由江苏亨通电力电缆有限公司等苏州企业生产的光电线缆产品正式获得“碳足迹标识认证”。全市获得产品碳标识认证证书的企业实现了“零的突破”。
“从十年前‘进军’欧洲市场开始,我们每年参与的国际投标项目有几十个,产品和价格都竞争力满满,但中标率并不理想,当时正是忽略了‘碳足迹认证’这道进入欧盟市场的重要门槛。”亨通力缆首席碳专家鞠麟麟还记得接过证书时的激动和感慨。为了让这项关键指标过关,亨通力缆经历十年“碳索”终如愿,一证在手,亨通力缆的海外市场之路豁然开朗,实力进一步获得了国际客户的采信。
如今在苏州,通过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力促企业发展、产业升级已是一幅生动群像。
绿色领航
激发优势产业新活力
据了解,此次首批获得碳标识足迹认证的江苏亨通电力电缆有限公司、通鼎互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均来自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重要区域——吴江区。为了提升全行业节能降碳意识,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苏州市、吴江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围绕光电线缆等产品,开展碳足迹标识认证技术标准研究,研发和制定光电线缆产业碳足迹核算技术规范和认证规则。成果的落地,为本地光电线缆产品提供了准确可靠的碳足迹背景数据,为光电产业链上下游提供了碳减排方案和技术支持,还为全省乃至全国开展直接涉碳类相关认证提供了宝贵先例,对加快构建碳管理体系、争取国际碳规则制定权和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推动产品全生命周期碳减排,既是积极践行‘双碳’战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硬要求,也是主动适应国际涉碳贸易政策发展新动向,助力苏州制造‘走出去’的必然选择。苏州已经走出了关键一步。”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为推动更高质量的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走出新路、形成示范,苏州引入了高能级平台赋能助力。2024年,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创新中心落户吴江区,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纺织等优势产业,率先探索开展相关领域碳足迹认证、数字认证等创新项目,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有力推动质量创新要素加速集聚,促进质量强企、质量强链、质量强区、质量强市联动提升。
开放融通
助力打响“苏州制造”品牌
不仅是绿色领航,市市场监管局聚焦品牌优化升级,深入推进“苏州制造”品牌认证,去年全市新增25个产品通过“苏州制造”品牌产品认证,累计通过该认证的产品达到166个;8家企业通过“苏州制造”品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得“苏州制造”品牌认证的产品还入驻了苏州制造名品中心,并由国内知名跨境电商进行推广。
为了让苏企“走出去”有更多底气,市市场监管局在全省率先推行“苏州制造”“1+N”认证新模式,实现“一次认证、多国证书”。目前,全市已有多种产品通过“苏州制造”“1+N”认证,拥有了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其中,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创耀(苏州)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星闪芯片产品同时获评“苏州制造”品牌认证及欧洲无线射频认证,成功打入了运营商、智能家居、人机接口设备(HID)技术及其应用等领域一线品牌客户供应链。苏州高新区企业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水离子涡扇电吹风产品同时取得“苏州制造”品牌认证和ETL(北美安全认证标志)认证等多张认证证书。“对标国际标准和认证规则 助力国产芯片融入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破解检测认证难题 帮助中国儿童汽车座椅出口美国”“多方参与 联合认证 促进擦窗机器人行业高质量发展”3个苏州政企合作的案例入选江苏省2024年度质量认证“小而美”国际互认合作优秀案例。
同时,全市市场监管系统还大力推进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成立小微企业质量提升专家服务团,去年共为367家企业提供惠企指导,帮助212家企业精准解难。《医疗器械生产行业小微企业质量管理核心过程实施指南》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推广。
此外,市市场监管局持续完善免予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即“CCC免办”的便利化举措,出台相关工作指引,2024年全市共办理企业申请2087件,发证1978件,惠及企业231家,涉及货值3.29亿元。
塑强合力
实现能力提升和服务发展双促进
过去一年,聚焦苏州“1030”产业体系和现代服务业“1840”产业体系建设,我市一批“高、精、尖”的服务平台协同发力,实现检验检测行业自身发展和服务产业发展双促进、双提升。
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共享研发平台资源,促进行业共同发展”的案例被列入江苏省检验检测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十大优秀案例。苏州电科院建成了全世界短路能力最强的冲击试验电源系统、满足特高压发展需求的高能量防爆试验系统等,完善了新能源设备检验检测平台,解决了国内企业研发缺平台、缺方法、缺手段的困难。2023年以来,该院研发平台服务全市及省内重点企业1200余家,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促进了省内新型电力装备产业集群的发展。
中认英泰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是中国中检(CCIC)在长三角区域设立的核心检测服务基地,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测试、认证、评价、培训、标准、专利等一站式整体质量解决方案。
由美国UL公司和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共同投资的苏州UL美华认证有限公司,是第一家将总部设在苏州的国外专业检测认证机构,服务全国超过22000家不同地域、不同产业的客户,满足这些企业产品“走出去”的需求。
拥有150多年经验的国际检测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üV集团全球最大实验室落户中国“德企之乡”太仓,推动了检验检测服务业与重点产业双向融合、互为支撑,让我市对德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提升。其汽车电子EMC实验室已获得30多家国内外知名车企的认可……
在吸引众多国内外检测认证服务企业扎根苏州的同时,我市也着力打造高能级平台,不断提升专业服务水平。2023年以来,全市建成了国家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模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获批筹建江苏省集成电路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江苏省羊绒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国家级质检中心、产业计量测试中心16家,纳米材料及微纳加工等省级质检中心、产业计量测试中心17家,数量全省领先。这些国家级、省级中心发挥不同领域服务优势,为重点产业发展赋能。
在做强平台的同时,苏州市场监管部门进一步创新举措,凝聚合力,在全省率先推动重点检验检测机构联合科研院所、骨干企业建立检验检测服务联盟,先后建立了苏州市低空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机器人+人工智能产业、纳米技术产业等4个检验检测服务联盟,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开展检验检测优化产业升级行动,举办检验检测认证服务行业沙龙等检企需求对接活动,推动本地重点企业、检验检测认证机构、高校与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共同解决产业链升级中遇到的“测不出、测不准、测不好”等问题,谋划推动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点”上着手,做强“苏州制造”;“线”上推进,赋能全链升级;“面”上发力,创优发展环境。2024年,全市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活跃度和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不断提升。2025年,我市市场监管系统将继续以“监管服务双优”为主线,完善扶持政策,推动建设一批重点产业链急需的国家级、省级质检中心;进一步发挥吴中区作为“国家公共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平台示范区”、苏州工业园区作为“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的引领作用;实施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支撑行动,争取更多国内外知名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在苏落户,打造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资源集聚高地。(苏报融媒记者 葛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