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茅补益强壮的故事

《本草纲目》载:颂曰:五代伪唐筠州刺史王颜著《续传信方》,因国书编录西域婆罗门僧服仙茅方,当时盛行。云五劳七伤,明目益筋力,宣而复补。云十斤乳石不及一斤仙茅,表其功力也。本西域道人所传。开元元年婆罗门僧进此药,明皇服之有效,当时禁方不传。天宝之乱,方书流散,上都僧不空三藏始得此方,传与司徒李勉、尚书路嗣恭、给事齐杭、仆射张建封服之,皆得力。路公久服金石无效,得此药,其益百倍。

时珍曰:沈括《笔谈》云︰夏文庄公禀赋异于人,但睡则身冷如逝者,既觉须令人温之,良久乃能动。常服仙茅、钟乳、硫黄,莫知纪极。观此则仙茅盖亦性热,补三焦命门之药也。惟阳弱精寒,禀赋素怯者宜之。若体壮相火炽盛者服之,反能动火。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二卷仙茅“发明”

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这样一段关于仙茅补益作用的故事。据宋代著名的药物学家苏颂介绍:五代时期伪唐筠州刺史王颜撰写《续传信方》,依据国书编录了西域婆罗门僧人的服用仙茅的药方,在当时广泛流行。据说这个药方可以治疗五劳七伤,能使眼睛明亮,增强筋力,既能宣泄又能滋补。还说十斤钟乳石的功效,都比不上一斤仙茅,以此来表明仙茅的功效之强。这个药方原本是西域的道人所传。开元元年,婆罗门僧人进献了这种药,唐明皇服用后颇有效果,当时这是宫廷禁方,不对外流传。天宝年间发生战乱,各种方书流散开来,当时京城的高僧不空三藏法师才得到这个药方,并传给了他要好的官员司徒李勉、尚书路嗣恭、给事齐杭、仆射张建封,他们服用后都很有补益效果。尚书路嗣恭长期服用金石类药物却没有什么成效,服用了这个仙茅药方后,其补益强壮作用很强,对身体的益处极大。

李时珍还指出: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还有记载:夏文庄公的体质禀赋与常人不同,只要一入睡身体就冰冷如同死去了一般,睡醒后必须让人给暖和身子,过了好久才能活动。他经常服用仙茅、钟乳、硫黄,服用的量多得没法计算。由此来看,仙茅大概也是药性温热,是补益三焦、命门的药物。只有阳气虚弱、肾精虚寒、生来体质就怯弱的人才适宜服用它。如果是身体强壮、相火旺盛的人服用了,反而会引发火气。

仙茅得名

《本草纲目》中记载仙茅“释名亦名独茅、茅爪子、婆罗门参”。在梵语中,它被称为“阿输乾陀”。仙茅原产于西域,李珣在《海药本草》中提到 “久服轻身,…其叶似茅,故名仙茅”,苏颂曰:其根独生。始因西域婆罗门僧献方于唐玄宗,故今江南呼为婆罗门参,言其功补如人参也。可见仙茅及其别名婆罗门参的得名是与其功效和性状、来源有关。称其仙茅是因为其有较好的补益作用,能使人轻身延年,长生不老而成“仙”,其叶的外观似茅草而故名。称其婆罗门参是因为最早进入中国是由西域婆罗门僧献此药为主的长寿方于唐玄宗,皇帝服用感觉有类似人参一样的补益作用而被民间命名的。

药用历史

唐末五代《海药本草》

最早记载仙茅具有 “主风,补暖腰脚,清安五脏,强筋骨,消食。久服轻身,益颜色…… 主丈夫七伤,明耳目,益筋力,填骨髓,益阳不倦” 等功效。

宋代《本草图经》

载 “今江南但呼此药为婆罗门参”,言其功补如人参也,还提到唐开元元年,西域婆罗门僧向唐明皇李隆基进献一方,方中主要药物即为仙茅,唐明皇服后精力倍增,后因 “安史之乱” 方书散失,秘方流入民间。

宋代《开宝本草》载“主心腹冷气不能食,腰脚风冷,挛痹不能行,丈夫虚劳,老人失溺,无子,益阳道。”

明代《本草纲目》

以“仙茅”为正名将其收入草部,指出是“补三焦命门之药”,强调其“性热”,“惟阳弱精寒、禀赋素怯者宜之,若体壮相火炽盛者服之,反能动火”。

清代《本草备要》

载其“燥,补肾命。辛,热,有小毒。助命火,益阳道,明耳目,补虚劳。治失溺无子,心腹冷气不能食 (温胃),腰脚冷痹不能行 (暖筋骨)。相火盛者忌服”。

近代《本草正义》

载:“仙茅乃补阳温肾之专药,故亦兼能袪除寒痹,与巴戟天、淫羊藿相类,而猛烈又过之”。

2020版《中国药典》

载其功效主治为补肾阳,强筋骨,袪寒湿。用于阳痿精冷,筋骨痿软,腰膝冷痛,阳虚冷泻。

道地产地

唐末五代李珣的《海药本草》一书记载,仙茅“生西域”,始因婆罗门僧献方于唐玄宗而传入我国,该书中亦载仙茅“蜀中诸州亦皆有之”,可见最早就是出自四川。北宋《本草图经》中记载仙茅“生西域,及大庾岭,今蜀川、江湖、两浙诸州亦有之”;明代《本草蒙荃》载其“西域多有,蜀、浙亦升”;《本草纲目》载“处处大山中有之,人惟取梅岭者用,而会典成都岁贡仙茅二十一斤”。清代《植物名实图考》记载“川中产亦多”。因此,古代本草中记载的仙茅是生长于大山之中,以四川、湖南、浙江、广东等地主产,且以四川为道地产地,明代时成都产的仙茅还作为贡品上交给朝廷使用。近代以来则推崇四川、贵州等地所产,奉为道地。现代仙茅的产地范围逐渐扩大,还有江苏、福建、台湾、海南岛、广西、云南、贵州和湖北等地。仙茅喜生于海拔 1600 米以下的树林、草地或荒坡上,我国西南的部分山区、丘陵地带的环境很适宜仙茅生长,而且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有助于仙茅积累有效成分,保证其质量。

近种及伪品的区分

根据对古今应用的仙茅性状及基原考证,历代仙茅的主流来源为石蒜科仙茅属植物仙茅,也是历版《中国药典》收载仙茅的唯一来源,但亦有用仙茅科仙茅属植物大叶仙茅的根茎作仙茅应用的,二者性状及功用均不同,应注意区分。

仙茅

根状茎近圆柱状,粗厚直生,直径约 1 厘米,长可达 10 厘米;叶线形或披针形,两面有柔毛或无毛花茎长6-7厘米,被柔毛;花黄色,花被片长圆状披针形,子房窄长,附着有疏毛;浆果近纺锤状。本品性味辛,热;有毒。归肾、肝、脾经。功能补肾阳,强筋骨,祛寒湿。

大叶仙茅

根茎块状粗厚,有细长走茎;叶纸质,长圆状披针形,顶端长渐尖,叶柄密被短柔毛花茎被褐色长柔毛,总状花序极短缩成头状,俯垂;花密集,黄色;浆果近球形。本品性味苦、涩、平,入肺、脾、肾经。主要功效润肺化痰、止咳平喘、镇静、健脾、补肾。

此外,仙茅一直以来都有伪品的出现,以往用的都是一些不知名的根茎和白芍侧根伪充而成。雪上一支蒿与仙茅本身很相似,很多鉴别特征都可以伪造,因此外观很难鉴别。主要是口尝以麻舌感来判断,雪上一支蒿有持久的麻舌感(当心剧毒,没有经验的请勿轻易口尝,口尝后及时漱口)。有报道称,雪上一支蒿伪充仙茅应用出现患者中毒的事故。


毒性及中毒解救

从《中药学》《本草求真》等古近本草文献及《中国药典》对仙茅的相关记载可知,仙茅有小毒,现代毒理研究也表明,在《中国药典》推荐每日剂量情况下,仙茅应属无明显毒性药物,其临床应用是相对安全的。但也提示临床不恰当的长期、大剂量给予仙茅,应当注意可能对肝、肾、生殖器官的毒性作用。

毒性成分

仙茅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仙茅中的皂苷类物质、生物碱、鞣质等成分在过量摄入时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中毒表现

过量服用仙茅可引起中毒反应。常见的中毒症状包括舌体肿胀、咽喉红肿疼痛,这是因为仙茅的刺激性成分对口腔和咽喉黏膜产生了刺激和炎症反应。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这是由于其对胃肠道的刺激和损害,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另外,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心血管系统症状,这主要是因为毒性成分干扰了心脏和血管的正常生理功能。

救治方法

①早期催吐、洗胃,一旦发现仙茅中毒,在中毒早期应尽快进行催吐。同时,要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洗胃,一般采用温盐水或 1:5000 的高锰酸钾溶液洗胃,这样可以清除胃内残留的毒物,减少毒物的吸收。

②对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可根据情况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③如果出现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心血管系统症状,需要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脏的电生理活动情况。

④中药解毒:在中医古籍记载和部分临床经验中,一些中药也可用于仙茅中毒的解救。如用大黄、朴硝等中药煎服,这些药物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泻下的作用,可以帮助排出体内的毒素。

药膳食疗

仙茅是有小毒性的补益类中药材,不属于药食两用范畴,但在民间有用其制作药膳的验方,其药膳主要用于改善肾阳不足的状况。对于男性,能够增强性功能,治疗阳痿、早泄等问题。还有在强筋健骨和祛湿散寒等方面的应用。常见的药膳方有:

仙茅牛鞭煲

将仙茅浸泡 24 小时,切薄片;菟丝子炒香;枸杞子除去果柄、杂质及黑秆洗净,沥干水分;牛鞭剁成 3 厘米的段,用油砂炒黄,洗净;鸡肉洗净,切 4 厘米见方的块;姜拍松,葱切段。把以上食材和调料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炖煮至熟烂即可。补肾阳,温脾胃,强筋骨,祛寒湿。适用于腰膝冷痛、尿频、遗尿、泄泻、阳痿、四肢麻痹等症。

仙茅金樱子炖鸭肉

仙茅10~12克,金樱子15克,鸭肉200~300克。仙茅要用炮制好的药品。将鸭肉切块,按煮肉常法放砂锅中炖,然后放入仙茅、金樱子,共炖。鸭肉熟烂后,取汤饮之,食肉。炖肉时,盐不要多放。炖时不要用铁锅。仙茅、金樱子、鸭肉三味同用补肾壮阳、敛精止遗,适用于肾阳虚之阳痿、滑精、尿频、尿多。

二仙烧羊肉

仙茅15克,仙灵脾15克,羊肉250克。先将羊肉洗净,切片。将仙茅、仙灵脾切片,装入纱布袋中,扎紧袋口,与羊肉片同入砂锅中,加水适量,以大火烧沸后,加入生姜片、葱段、料酒、精盐等调料,改以小火烧炖至羊肉熟烂,取出药袋,加少量味精、五香粉即成。佐餐当菜,随量食用。功效温补肾阳,主治肾阳不足型更年期综合征。

仙茅酒

仙茅200克,酒1000克。将仙茅用乌豆汁浸泡3日,取出九蒸九晒,然后放置于有盖的玻璃瓶或瓷器内,倒入酒,封盖,7日后可取饮。1日2次,每次1小杯。仙茅酒具补肾壮阳。祛除风湿,适用于肾阳不足的阳痿、腰膝冷痛、精冷、尿多、畏寒。

综合应用

1.药膳与食疗利用

仙茅可以制作多种养生药膳。如仙茅与山药、枸杞等食材搭配,制成滋补汤品用于日常保健。这种汤品具有温补肾阳、健脾益胃的功效,适合于体质虚寒、脾肾两虚的人群食用,能够帮助他们增强体质,改善消化功能。仙茅还可以用于制作药酒。

2.保健品开发利用

在保健品开发方面,仙茅的提取物可以作为主要成分用于开发补肾抗疲劳的保健品。

3.化妆品中的应用

仙茅中的三萜类化合物、皂苷类和甾体类化合物、有机酸类化合物等可能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中和自由基,减缓皮肤老化过程,促进健康肌肤的维持,有应用在化妆品的潜在优势。

4.农业和生态领域的利用

种植产业发展仙茅的种植可以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一个途径。种植过程中,可以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如合理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保证仙茅的质量和产量。仙茅的种植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对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功效与配伍

功效

仙茅性味辛,热;有毒。归肾、肝、脾经。其功效为补肾阳,强筋骨,袪寒湿。用于肾阳不足、腰脊冷痛、寒虚崩漏、带下、疮疡肿痛、肾虚内伤、筋骨疼痛等临床病症。

配伍应用

1.仙茅配伍淫羊藿

仙茅辛热性猛,为温补肾阳竣剂,除寒湿而暖腰膝;淫羊藿(仙灵脾)辛甘而温,补肾助阳、祛风湿、强筋骨。二者合用,共奏温肾壮阳、祛风散寒除湿之功效,用于治疗肾阳虚衰之阳痿、男女不育、四肢不温、腰膝冷痛,或寒湿痹痛以及更年期综合征。

2.仙茅配熟地

仙茅温肾补精,熟地黄填精益髓,取“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之功,两者配伍温肾填精,补益肝肾、生髓壮骨。可用于治疗肝肾不足、筋骨痿软等症。

3.仙茅配伍杜仲

二者皆有温补肾阳之功效,但杜仲又能强筋骨。相伍为用,有壮阳益精、强健筋骨之功效,用于治疗肾虚之阳痿、遗精、腰膝酸软无力等。

4.仙茅配伍枸杞

仙茅温补肾阳;枸杞子滋补肝肾之阴。二药伍用,有滋阴壮阳之功效,用于治疗肾虚之阳痿、遗精。

5.仙茅配伍细辛

仙茅温肾逐寒湿;细辛散风寒而止痛。二者合用,有温肾散寒、祛风除湿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寒湿腰膝冷痛等症

6.仙茅配伍金樱子

金樱子酸涩性平,功擅固精涩肠、缩尿止泻。仙茅辛温,长于温肾阳、壮筋骨、祛寒除湿。二者伍用,共奏温肾壮阳固精之功效,用于治疗肾阳不足、下元虚寒之阳痿、精冷、遗精、滑泄等症。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

仙茅的化学成分丰富多样,主要包含以下几类:三萜皂苷类,如仙茅苷、仙茅素 A、B、C 等;木脂素类,像仙茅酚及其乙酰化衍生物;黄酮类,例如杨梅素、槲皮素等;生物碱类,如石蒜碱等,虽有一定生理活性但也具毒性,此外还有多糖及挥发油。

药理作用

1.抗抑郁作用

仙茅苷具有抗抑郁作用,可抑制NLRP3、TNF-α、IL-1β 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改善抑郁行为。

2.抗氧化作用

仙茅能通过降低丙二醛的浓度,抑制一氧化氮的降解, 增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从而有抗氧化损伤的作用;仙茅的提取物可通过增加抗氧化酶的含量,抑制过氧化氢介导的氧化应激效应。

3.免疫调节作用

仙茅多糖可结合并激活巨噬细胞,增加TNF-α和一氧化氮的分泌、提高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器官指数、增强脾淋巴细胞的转化能力、调整脾 T淋巴细胞亚群和提高NK 细胞的杀伤活性,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4.抗凋亡作用

仙茅可通过抑制 p53mRNA 的表达,调控细胞凋亡途径的起始阶段而具有抗细胞凋亡的作用。还可在体外抑制氧葡萄糖剥夺所诱导的 caspase-3 的活性,减少缺氧诱导的细胞凋亡。

5.抗炎作用

仙茅治疗 Ⅱ 型胶原性关节炎时,其在体内外具有显著的抗关节炎作用。仙茅抗炎作用的实现是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下调 JAK/STAT 信号通路蛋白,以及增加NF-κB 的表达来介导的。

6.调节生殖系统功能

仙茅提取物可调节雄性生殖功能,改善精子的数量和活动度,增加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和睾丸激素水平。

民间验方

1.治疗无名肿毒

仙茅鲜药适量,捣烂,外敷患处。

2.治疗毒蛇咬伤

仙茅15 g,半边莲30 g,水酒各半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服。

3.治疗阳痿

仙茅6 g,淫羊藿15 g,枸杞子、菟丝子各9 g,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

4.治疗肾阳不足、腰膝冷痛

仙茅25 g,细辛3 g,当归9 g,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

5.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

仙茅、淫羊藿各 15 g,巴戟天、当归、黄柏、知母各 9 g。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

6.治疗月经过多

仙茅、艾叶各 10 g,仙鹤草 15 g,每日 1 剂,水煎分二次服。

7.治疗冲任不调症状的高血压病

仙茅、淫羊藿、巴戟天、知母、黄柏、当归,各等分,粉碎成粉末,煎成浓缩液。日服二次,每次15-30 g。

8.治鼻衄

仙茅、白茅根、踏地消各15 g。洗净,放入水中浸泡30分钟,加入洗净切成小块的猪瘦肉100 g,大伙煮开,小火慢炖一小时,放温后吃肉喝汤。

使用注意

1.仙茅辛热,阴虚火盛或阳亢之体慎用。

2.火热之证,如咽痛、便秘、消渴、阳强易举、尿赤等症忌用。

3.超大剂量、长期反复给药可能会引起肝、肾、生殖器官损伤,同时注意监测肝、肾、生殖功能。

作者:黄冈师范学院李时珍中医药文化与产业研究中心 梁新宇 武照娜 梅全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