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必细,比必快,串必准,打必狠。”贴在“韩作君工作室”外墙最显眼处的这几个字,是河南省洛阳市公安局洛龙分局刑侦大队警务技术一级主管韩作君精心提炼总结的工作法,如今被全市推广应用。

“我要加倍努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案件侦破工作中去,多破案、破好案。”当选2024“最美基层民警”后,韩作君更加坚定,要传授好知识带好徒弟,为城市的平安稳定贡献刑警力量。

走进“韩作君工作室”,满墙的专业书籍整齐摆放在他的办公桌后。办公桌的一角,叠放着厚厚的18本工作日记,他的故事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从警17年来,韩作君共勘查各类现场2200余次,协助全市公安机关侦破串并系列案件270余次、涉及2300余起案件,以他名字命名的“韩作君工作室”成为全市刑事技术交流的平台和疑难案件侦办的强力支撑。

为破获一起盗窃案,韩作君曾连续研究10余个小时。无数个夜晚,他沉浸在痕迹比对的世界里,十余年如一日。



“2023年6月16日的地下室被盗案中,捆扎带复原行为符合王某、孙某的作案手法。”翻开工作日记中的一页,映入眼帘的是韩作君做出的红色标记。在他的日记中,随处可见这样的圈圈点点。

在一本日记本中,夹着一张地图。地图上方,被韩作君画了一个轮胎印,共有12个地方呈散射状与之关联。韩作君介绍,这是证据关联,将各类痕迹物证、行为特点以图表形式关联起来,能够更直观地反映出案件特点,从中找出规律,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打防措施,控制发案。

2009年以来,韩作君把经手的每一起案件、每一条线索,都记录了下来。同事从现场回来,他总是询问现场建档情况,翻看现场照片及视频资料,熟悉现场信息及作案人相关特征,找寻案件间的关联线索。久而久之,相关数据也深深镌刻在他的脑海中。遇到类似案件,这些信息便会在他的大脑中快速运转,进行碰撞,让案件线索逐渐明朗。

“大案快破,小案多破,以实际行动赢得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在韩作君看来,每一起案件都值得他拼尽全力。身患癌症的情况下,他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2019年8月14日,上午我去老城分局侦查一起盗窃摩托车案;下午到涧西区三院缴费,并等待结果。19时许,出结果,膀胱癌……”这是韩作君确诊罹患癌症当日的工作日记。

确诊后的第二天,韩作君又如往常一样坐到办公桌前,继续开展比对工作。当年8月21日,是他第一次化疗的日子。第二天,他又在办公室开始工作。

“我大脑还可以正常运转,四肢也能动,在家待着肯定胡思乱想。在办公室,多比对出几个嫌疑人,分散一下精力,不是更好吗?”面对他人疑惑,韩作君平静地说。

为了照顾韩作君的身体,单位没有安排他值夜班,并减少了出现场次数,他就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案件分析比对上。2024年,韩作君研判出2名潜逃34年的命案积案在逃人员。

来源:中国警察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