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朝某次殿试的考场上,一个身形瘦削,面色黝黑,五官搭配得极不协调,嘴巴大得出奇,鼻梁塌陷,双眼狭长而无神,眉毛仿佛被风吹歪了一般的人站在众人当中十分“显眼”。
这样相貌丑陋的人偏偏一路过关斩将,站在了乾隆的面前。
乾隆当即便以他的相貌做对联出题,这位考生能应对吗?他最终的结局又如何呢?
一、皇帝的试探:一副上联暗藏锋芒
乾隆这天兴致勃勃的坐在大殿上看着下面人头攒动,心中想着:这些人未来都是国之栋梁,今天一定得好好试探一番才行。
正当乾隆目光在众考生间扫视时,忽然目光停在了一位考生的身上,他的眉头微微一挑,当即嘴角便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
“口大鼻低,眼小眉斜,堪称国士无双貌。”乾隆给出这样的上联,心情愉悦的看着殿下的考生。
这并非他刻意刁难,而是想看看,这个相貌平平的考生,是否真的有着与他才名相匹配的胆识与智慧。
随后,那名考生只是微微一笑,眼神淡然,不见丝毫慌乱,沉稳地朗声作答:
“腹宽心厚,才高学博,堪为天下第一才。”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陷入死寂。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纷纷投向乾隆,等待皇帝的反应。
二、才子的回应:智慧与气魄的交锋
这副下联,既工整对仗,又巧妙地将乾隆的戏谑之意化解,甚至在无形之中,将“丑陋”转化为“才学”的象征。
“口大”对应“腹宽”,“鼻低”对“心厚”,“眼小”对“才高”,“眉斜”对“学博”。不仅平仄相对,更在立意上实现了极大的反转——皇帝以外貌取笑,他却以才学自傲。
更绝妙的是,乾隆的上联虽带戏谑之意,但仍承认了“国士无双”的身份,而考生的下联,则更进一步,直接自诩“天下第一才”。
这不是逢迎,而是一种自信,一种面对皇帝试探时的从容不迫。
乾隆沉默了一瞬,随即大笑出声。
三、乾隆的惊喜:一纸诏书定探花
“好!好对仗!”乾隆的笑声在大殿中回荡,他的眼中不再是戏谑,而是欣赏,“朕本意是试探于你,没想到你不仅才思敏捷,还能如此机智应对,足见你的胆识与学识皆非凡俗!”
他毫不犹豫地挥笔,在名册上写下“探花”二字。
众臣哗然,谁都没想到,这位原本因相貌被取笑的考生,竟凭借一副对联,赢得了乾隆的青睐,一跃成为探花郎!
考生刘凤诰的名字虽然没有被人记住,但这场殿试的对联之事,成为了一段千古佳话,被后人传颂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