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盘中,头顶“燕窝第一股”的燕之屋股价创出6.01港元/股的历史新低,和2023年12月登陆港交所的9.7港元/股的发行价相比,已跌去38%。若和2024年15.34港元/股的高点相比,跌幅更是超过了6成。

股价跌跌不休背后,是燕之屋首次交出净利润下滑的业绩。近日,燕之屋发布盈利预警公告,预告称2024年度净利润同比下降15%至25%。

高增长神话破灭

2月14日,燕之屋发布年度业绩预告。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燕之屋将实现营收20亿元至21亿元,相较2023年同期增长2至7个百分点,净利润约为1.59亿元至1.80亿元,相较2023年同期下降15到25个百分点。

这是近四年来,燕之屋第一次出现净利润下滑的情况。

2020年至2023年间,燕之屋的归母净利润从1.22亿元稳增至1.9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接近18%。营业收入从13.01亿元增至19.6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也接近15%。

对于业绩下滑,燕之屋在财报中将其归因于三个方面。燕之屋表示,为了深化品牌高端化战略布局,截至2024年底完成了签约国际影后巩俐、青年演员王一博的双代言人矩阵建设。基于品牌战略的前置性投入,品牌效应逐渐释放,下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全年下来净利润降幅大幅收窄。

「快马财媒」发现,燕之屋在营销方面一直舍得花钱。从2020年至2024年上半年间,燕之屋分别投入销售费用3.18亿元、3.99亿元、5.04亿元、5.63亿元和3.65亿元,占到同期营收比例的24.4%、26.5%、29.1%、28.7%和34.5%。四年半时间内,燕之屋累计投入营销费用达到21.5亿元。而在签约巩俐和王一博前,燕之屋曾签约过刘嘉玲林志玲和赵丽颖等大牌明星出任代言人。

燕之屋还称,业绩下滑受到了宏观消费结构性调整的影响,以至于线下客户的消费趋于保守,导致线下渠道收入略有下滑,线上收入实现稳步增长。

大环境不行。据尼尔森IQ发布的《循势演进+重塑增长:2024年中国快消零售市场发展趋势展望报告》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全渠道快消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9%,但线上渠道销售额增长了11.1%,线下渠道则同比下降了1.2%。至于消费者对于自身的消费预期也比较谨慎,预期增长率不到3%。

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燕之屋在2024年上半年的线下收入下降了1.6%至4.19亿元,对于公司整体营收的贡献占比降到了40%以下。

线下销售收入下滑了,燕之屋线下的门店数量也减少了。2024年上半年,燕之屋在全国有门店740家,而在2023年底,燕之屋还有743家门店。半年下来,燕之屋的门店减少了3家。

对于净利润下滑,燕之屋还称公司在2024年5月完成了新的绿色智能工程搬迁投产工作,新工厂筹建过程导致生产成本略有上升。未来随着新工厂产能释放及生产效率提升,公司的生产成本将回归正常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和大手笔的营销投入相比,燕之屋对于研发投入十分吝啬。从2020年至2024年上半年,燕之屋分别投入研发费用1767.9万元、1898.2万元、2432.0万元、2638万元和1236万元,四年半间研发累计投入不到1亿元。

投诉不断

一直以来,燕窝因高昂的价格而被质疑“智商税”的言论此起彼伏。

不过,单看燕之屋鲜炖燕窝的配料表,配料只包含纯净水、冰糖和燕窝三种,在产品信息中还特别标注“食用燕窝投料量每瓶不低于1.5g”、“每瓶燕窝酸含量不低于108mg”。

一看这个配料表和食用燕窝的含量,外界便产生了“燕窝产品是糖水”的认知。对此判断,燕之屋董事长李有泉曾公开表示,“产品中糖水和增稠剂有97%”,这样的比例既能保证燕窝的营养价值,也能确保口感。

除了燕之屋产品的营养价值被质疑外,燕之屋还曾于2011年陷入“毒血燕”的事件中。当年,有消费者在线下店购买燕之屋生产的“特级血燕”并食用后,出现了发烧、头痛和恶心的症状,后经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发现,该产品中每千克亚硝酸盐的含量高达2371mg,远超国家最高强制标准33倍。

事发后,燕之屋回应称,燕窝所含的亚硝酸盐是天然形成的,并非人为添加染色而成。之后,燕之屋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挽救品牌声誉,如在2012年推出了高端滋养品牌“碗燕”,主打“0脂肪、0防腐剂、0增稠剂和0添加剂”的卖点,但该事件一直让消费者对燕之屋的产品质量有所顾虑。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和燕之屋关键词有关的投诉案件有68件,投诉多指向了收到货品后破损、拒绝退还差价、直播免单活动兑奖争议、电商平台随意调整产品价格、食品出现异物等。如有消费者投诉在京东燕之屋官方旗舰店买入一款燕窝产品,在其中一瓶中发现一根头发。事发后该消费者立即向店铺客服反映,客服要求该消费者寄回产品检查,不过之后迟迟不做相关处理,也没做相关赔偿。

另外,也有消费者于2021年11月在淘宝“燕之屋官旗”买入100g四星印尼溯源燕窝干盏,买入后发现近一半的燕盏泡发四五个小时都无法泡开,胶感十分严重,品质也极差,完全不符合所宣传的四星品质。

作为“燕窝第一股”的燕之屋,业绩高增长神话不再,资本市场表现十分萎靡。产品方面投诉不断,在公众记忆中也难以走出“毒血燕”事件带来的负面形象。再者燕窝领域竞争也愈发激烈,小仙炖、宫前燕等品牌的持续发力,也势必会动摇燕之屋“第一股”的行业地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