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书上,诛灭吕氏的故事似乎已经盖棺定论:陈平足智多谋,周勃率军入宫,合力铲除了吕氏势力,让刘家重新掌握皇权。但真相,远比史书描绘的更加惊险、更加复杂,也更加出人意料。
如果没有那个人,这场宫廷政变或许根本不会成功,甚至可能演变成另一场腥风血雨,功臣集团的命运,也将彻底改写。
那么,此人究竟是谁?
吕氏掌权,功臣集团隐忍求存
刘邦去世,吕后独掌朝政,开始清洗朝中异己,扶持吕家子弟掌控军政大权。
左丞相王陵因反对吕氏封王,被罢免回乡。御史大夫周昌因维护赵王刘如意,被吕后驱逐。陈平、周勃虽然贵为丞相、太尉,但手中毫无实权,仅是摆设。
接二连三的变故让整个长安全然成为吕家的天下。
功臣集团看似依旧位高权重,实则如履薄冰。他们知道,稍有不慎,便是满门抄斩的下场。
吕后去世,权力斗争骤然升级
然而,公元前180年,吕后病逝,大汉朝堂瞬间陷入混乱。
吕氏宗亲掌控着军权,尤其是吕产、吕禄,分别控制南军、北军,禁军也在吕家手中。长安城内,功臣集团毫无胜算。
此时,刘邦宗族的齐王刘襄率先发难,举兵西进,直指长安。吕氏一时慌了,急忙调派人马应战。他们需要一个经验丰富、战功赫赫的老将来领军,而这个人,出乎所有人意料——竟然是灌婴!
灌婴:被吕家重用的功臣,关键时刻倒向刘氏
灌婴是谁?
他是刘邦麾下的骑兵统帅,曾率军围歼项羽,战功赫赫。但奇怪的是,吕氏掌权后,并未打压他,反而让他统领十万大军,成为吕家的倚仗。
然而,吕氏做梦也想不到,正是这个他们信任的老将,最终给了他们致命一击!
荥阳之变:决定大汉命运的一步棋
灌婴率十万大军向东推进,但到了荥阳,他却停了下来——既不进攻齐王刘襄,也不回援长安。这时候他在观望形势,如果支持吕氏,他的军队就是长安的最后屏障,功臣集团不敢轻举妄动,刘氏皇族也难以翻盘。
如果支持刘氏,他的十万大军将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吕氏势力将彻底崩溃。
所以他在等,深思熟虑之后,他选择了刘氏。
一剑封喉,吕氏彻底覆灭
当灌婴表态支持刘氏,整个局势瞬间逆转。
他派人通知陈平、周勃,让他们在长安发动政变,铲除吕产、吕禄。
他则让自己的十万大军稳住荥阳,阻止任何援军南下,同时震慑所有骑墙派,让他们不得不站队刘氏。
吕禄得知灌婴倒戈,彻底绝望,主动交出北军帅印。
北军归周勃,长安政变成功,吕氏势力被彻底铲除!
灌婴的绝妙算计:不仅赢得胜利,还确保刘氏稳定
可灌婴的高明之处,不仅仅在于帮助刘氏翻盘,更在于他成功阻止了齐王刘襄篡位!
齐王刘襄,一直对皇位虎视眈眈。他兵强马壮,又在诛吕过程中立下大功,若是让他进京称帝,功臣集团的命运可能比吕氏当政时更惨。
灌婴的十万大军,挡在刘襄进军长安的路上,确保了刘氏江山的稳定。
最终,在功臣集团的操纵下,远在代国的刘恒(汉文帝)被迎立为皇帝。
为什么说灌婴才是诛吕安刘的真正关键人物?
首先是因为陈平、周勃没有兵权,无法独立行动,这也就说明灌婴的十万大军才是决定胜负的力量。
而在具体行动的时候,他不仅诛吕,还防止了刘襄篡位,确保刘恒上位。
吕氏覆灭,刘恒登基,大汉王朝进入新的时代。而这一切的关键,不是陈平,不是周勃,而是那个处变不惊、掌握十万大军、在关键时刻出手的老将——灌婴!
他没有急于表态,没有贸然行动,而是等到局势完全成熟,一出手便是致命一击。
诛吕安刘,世人皆知陈平、周勃之功,但若无灌婴,这场政变根本无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