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作者:拾光行古今 素材:案件改编

(本人用第一人称写故事,素材有原型,但情节有所演绎,请勿对号入座!)

2004年3月20日,西安正在举行一场“即开型体育彩票”的发行活动,广告语让人一眼就注意到:“中得宝马,潇洒人生。”三天后,一位17岁的男孩刘亮路过时,忍不住掏出十块钱买了一张彩票,结果真的中了辆宝马,还有12万的奖金。现场热闹非凡,鞭炮轰鸣,锣鼓喧天,刘亮高兴得不得了,脸上还佩戴着红花,坐在宝马车里四处游玩,为这次活动打响了名气。工作人员还跟他说,领奖的事过几天再来。

然而到了25号,刘亮却没去领奖,他居然爬上了十多米高的广告架,怒吼着:“快把我的宝马还回来!”这一举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26号,陕西省体育彩票中心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主任严厉声明:“我可以肯定,体彩中奖票绝对没有假!”这句话成了后来大家经常拿来讽刺的话。紧接着,体育彩票中心把刘亮告上了法庭。

而刘亮则坚定地认为自己的彩票是真货,甚至觉得就算有问题,那责任也在体彩中心的内部人员孙承贵。他也起诉了省市的体彩中心。警方起初找过孙承贵,但在专案组成立后再去找时发现他已经失踪了。由于他的失踪,警方没法对刘亮伪造彩票的事立案,而刘亮的起诉则在5月19号开庭。

在调查过程中,警方发现彩票销售中的违规操作层出不穷,比如中奖登记没有按照规定来,上已兑奖的彩票也没有进行编号,原本由公证人员保管的抽奖信封被彩票承包商杨永明私自保管……原本只是试图调查刘亮的彩票问题,结果却把彩票承包商的黑幕挖掘得一干二净。



要想理解这篇文章,得从“彩票承包商”的盈利模式说起。

2003年,财政部规定彩票机构不能把发售和销售业务外包或承包。既然如此,陕西体彩中心为何还是选择承包给其他人呢?我们来看看彩票资金的分配比例:彩票实际销售额的50%要返还给彩民,35%用于公益金(国家15%、陕西8%、市12%),成本费用占3%,体彩中心收1%管理费,承包商则可以拿到11%的发行费。由此可见,彩票市场的风险相当大,尤其是即开型彩票。

以杨永明承包的6000万销售额度为例,他能拿到的只有660万的发行费,但这还要扣掉广告、场地、员工等各种费用,最后真正的利润微乎其微。而且,一般情况下,彩票不可能全部售完,遇到恶劣天气就会亏损。考虑到风险,陕西体彩中心把期望寄托在承包商身上,但承包商们则不傻,他们要赚钱的办法只有两种:一是压缩成本,二是操控大奖。

显然,第一种几乎不可能,所以操控大奖就成了唯一的选择。杨永明就是这次的承包商,33岁,曾经做床上用品生意,得到了前辈的启发后进军彩票行业。1997年,他觉得自己能力已经可以,于是开始代理体彩,而在这期间,他通过伪造公证书,屡次冒领大奖。慢慢地,他找到了孙承贵,因觉得他办事靠谱,便将他带入了这个圈子。随着承包金额不断上升,杨永明和他的团队也赚得盆满钵满。

但好戏总有意外,杨永明的操控大奖也有失误的时候,而这次刘亮刚好撞上了。此次“即开型体彩”一共售出了1700万元的彩票,期间共开出四组奖,其中四人分别在不同时间赢得了宝马车和现金。除了刘亮是真正的玩家,其余三人竟然都是托儿。刘亮在起诉后,警方决定从刘小莉着手调查。

很快,警方赶到了汉中,找到刘小莉,查到她和孙承贵有频繁联系。刘小莉坦白,自己是通过表妹认识孙承贵的,开奖前夕,表妹让她去帮忙宣传,孙承贵还给她两千块路费。去西安后,孙承贵请她吃饭,拿出一张已经刮开的奖票给她,让她去领奖。刘小莉顺利获得奖票和奖金,感觉自己忙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后来刘亮爬广告架的事发生后,她有些害怕不想要奖品了,但孙承贵却打电话叫她继续弄,甚至表示可以和她平分宝马车卖掉的钱。刘小莉一听,这才明白,自己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于是默默决定还要拿大奖。

可事情总是没那么简单。刘小莉被捕后,警方立刻收到消息,随着审讯杨永明,真相也浮出水面。

最后,体彩中心也好奇,杨永明为什么愿意冒这么大的风险承包,毕竟销量一旦下跌就意味着大亏。杨永明表示,他有自己的技术规避方案。简单说,即开型体育彩票的中奖分为两个环节。首先要抽到“草花K”,接下来从几个信封中抽出一个,再从不同等次中挑选大奖。在这个过程中,杨永明通过细致安排掌控了整个抽奖流程,控制了哪位获奖者最终能中奖,最终让他的托儿们成功拿到奖。

随着这起案件的深入调查,所有黑幕都逐渐浮出水面,大批参赌的托儿和承包商露出了真实的罪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