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朋友们,大家赶街买年货、吃杀猪饭、走亲访友,喝酒不要开车,货车三轮车不要拉人……”春节期间,红河州农村“大喇叭”每天12点准时响起,将春节出行安全知识宣传到家家户户、田间地头。

  红河州人、车、路要素体量大,尤其农村道路安全隐患多,围绕防事故、保平安中心任务,全州公安交管部门把安全宣传前置到事故预防的源头,不断创新方法,由“灌输式”向“滴灌式”转变,增强辐射力、渗透力、创新力和感染力,为事故预防发挥基础性、源头性作用。



  提升辐射力 扩大“九个万”覆盖面

  沿广昆高速公路进入红河辖区,红河交警“警小牛”样式的公安元素宣传形式令人耳目一新,红河州结合实际,把万场警示教育、万场巡回宣讲、万堂安全课程、万个喇叭广播、万块屏幕提示、万张牌贴提醒、万条警示曝光、万名志愿服务、万条感言征集“九个万”贯穿事故预防全过程。细化落地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13个县市、138个乡镇的1366个行政村及高速公路“四站一区”。

  集中组织开展宣讲,对13个县市交通安全警示教育中心(室)进行更新升级,组建14支“巡回宣传”小分队,深入农村、企业、机关、学校,因地制宜开展巡回宣讲。扩大宣传覆盖面,开展警示教育1196场次、巡回宣讲1209场次、大喇叭广播703819条、学校安全课2225堂、“亮屏行动”1679块、警示提示牌1351块、安全提醒贴纸12377张、警示曝光1711条、志愿服务1281人次、征集感言1324条,着力提升宣传警示教育辐射力。

  提升创新力 突出源头宣传针对性

  牵住事故预防的“牛鼻子”,创新举措,把宣传教育前置到农村、学校和驾驶培训关口,突出源头宣传针对性。创新农村宣传形式,组建1281名农村交通安全专职监督员队伍,采取进村入户、“大喇叭”等形式广泛宣传,推出群众举报交通违法奖励办法,核实举报413起,兑现奖金7.39万元。

  创新源头宣传形式,联合交通运输、农业农村部门建立驾驶人源头管理教育六项机制,开展驾驶人源头管理教育12.9万余人,其中机动车5.9万余人、摩托车6.7万余人、拖拉机0.34万人,切实把好驾驶培训“出口”关。

  创新校园宣传形式,与教体部门建立交通安全宣传共同体,实行未成年人交通违法行为通报和家长到场处理制度,联合开展“万堂安全课程”进校园活动,以身边案例制作《花季之殇》警示片引起广泛关注,网友留言:“学校应该组织家长在群里认真观看一遍,血淋淋的教训。”“让学生知道他们任性和无知的代价。”



  提升渗透力 增强警示教育精准度

  找准易肇事肇祸的风险隐患“症结”,“对症下药”常态化开展点对点警示曝光,精准滴灌、渗透到重点群体。持续开展“五大曝光”行动,曝光终生禁驾48人、违法突出车辆1252辆、高风险企业47家、事故多发路段102个,客运车辆超员严重违法企业222家,“两客一危”、网约车违法未处理16376起。

  节假日定期开展“两公布一提示”,向社会发布路况信息、天气预警和安全提示,短信平台、微信群向“两客一危一货”及校车等重点人群推送提示短信1822次140.1万条。通过“交管12123”平台,对重点人群分类点对点推送宣传提示信息1.2万余条。

  提升感染力 弘扬交警队伍正能量

  加大典型选树,大力推介工作经验、亮点和成效,弘扬红河公安交管队伍正能量。大力推广宣传红河州创新交通安全治理体系和农村事故预防经验做法,《红河打造农村交通安全治理新模式》《红河州构建“五级组织”抓交通安全治理体系》稿件分别在10多家中央及省、州媒体上刊发推介。挖掘宣传爱岗敬业典型事迹,红河“摆渡哥”雨中护学暖心事迹被中央及省、州主流媒体刊载点赞;原创视频作品《你说……》《拒绝生命派送》等6部作品在省公安厅评比中获奖。加强交警公共文化建设,推出红河交警“警小牛”卡通形象,线上、线下互动,开展感言征集和有奖知识问答,“警小牛”成为红河交通安全的“使者”,走进机关、学校、企业、社区等宣传现场和广大交通参与者中间,提升了宣传工作的感染力。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红河公安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将聚焦中心工作任务,强化源头防范精准宣传,传播队伍正能量,不断提升工作质效,为防事故、保平安、优服务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本报记者 查小高 郭婷婷 朱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