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1年,英国人约翰·加德纳·威尔金森航行到埃及,从此开启了持续时间长达12年的埃及考古生涯。他住在底比斯的一个“古墓”中,搜集阅读当地铭文,考察大量古埃及文化民俗遗迹,用“第一手材料”将埃及从传说中解放出来,向西方世界证明了这个古老的文明与希腊和罗马一样有着令人惊叹的活力与复杂。《神的子民:古埃及的风俗与日常》就是一部回到法老时代,从生活、政治、艺术、宗教等方面研究和描述古埃及民间生活百态的作品。


《神的子民:古埃及人的风俗与日常》(第Ⅰ卷),[英]约翰·加德纳·威尔金森 著,梁力乔 译,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

>>内文选读:

古埃及榨汁设备在全国各地使用,但主要集中在下埃及。在底比斯,获取葡萄汁一般用脚踩,当然脚踩法也在下埃及使用,我们在一些雕像中发现脚踩和机械作业两种方式同时出现的场景。所以,葡萄先用脚踩一次后放到设备里再榨一次的情况完全有可能出现。不过,从雕像判断,底比斯可能只是单独使用脚踩法,葡萄汁经过一根管道流向一个罐子。

有的大型榨汁设备的装饰很精美,不仅犹太人使用这样的设备,连维吉尔对此都有所了解。这种大型榨汁设备至少有两个独立部分,分别是下方的大桶和上方可以用双脚踩踏榨汁的槽,工人用悬挂在屋顶上的绳索支撑自己。从雕像上设定的槽高来看,我们认为中间可能还有一个类似过滤器的装置(拉丁语写作“colum”),用来接收杂质更少的葡萄汁。对古埃及和古罗马的风俗进行比较研究是很有趣的,因此笔者在书中呈现了插图《罗马城中一幢认为是昔日酒神庙建筑的顶部拼贴画》,它说明古罗马学者笔下描述的压榨机器和古埃及人的同款产品类似。

酒精发酵过程结束后,人们用带长嘴的小瓶取出汁液,倒入酷似罗马双耳罐的陶罐,但我们不清楚发酵程序的前后是否倒入某些添加剂,但从雕像的情况来看,又有这种可能,而历史上希腊人确实会往酿造中的酒里兑水甚至加海水。如果认为酿造状态已经足够好,就用一个类似碟子的盖子盖上,然后用沥青、石膏、灰泥或其他成分封口,上面盖上印章,最后把装酒的双耳罐搬到地窖里竖着放好。

在倒入酒之前,古埃及人通常会在双耳罐的底部涂上一定量的树脂或沥青,这是为了保存酒,甚至被认为是为了改善酒的味道。这种观念可能源于古埃及人最初使用的是皮袋而不是罐子,而树脂是保存皮袋所必需的。所以涂抹树脂在漫长的时间变迁中成为一种最受欢迎的习俗,后来被古埃及人采用陶器装酒后继续沿用。这种习俗以前在埃及、意大利和希腊非常普遍,直到19世纪仍然被传承。古埃及用于装酒的双耳罐底部总是有一种树脂或沥青物质。根据老普林尼的说法,古罗马人出于类似的目的使用了布鲁特松脂,或者云杉树脂,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如果在西班牙,他们使用了松树的树脂,那也是不受欢迎的,因为它的味道很难闻。“在东方,红脂乳香树提供了最好的树脂,甚至比乳香黄连木的还好。而朱迪亚和叙利亚的树脂在质量上仅次于塞浦路斯。这种用于双耳罐内部的树脂涂层被罗马人普遍使用,是他们保存和改善酒味的众多手段之一。除了熏制,他们有时还会煮一部分树脂,这样可以使酒体更加丰满,并提高保存的质量。

古埃及人在地窖里摆放双耳罐的方式跟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类似,一字排开,排好几排,最里面的罐子靠墙。有时挪罐子,考虑到双耳罐是尖底,底部会托一个铜底座或者木架子。从偶尔能看到的罐子摆放的位置来看,很多双耳罐就像罗马神龛中的那些一样,是被摆放在上层房间里的。

原标题:你知道古埃及人是怎么酿酒的吗?

栏目主编:朱自奋 文字编辑:袁琭璐

来源:作者:[英]约翰·加德纳·威尔金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