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根据民间传说整理,含传统文化中的玄学、民间传说的内容,情节均为虚构故事。请理性看待!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千八百多年的张氏天师世家,能与开山祖师张道陵比肩的,唯有虚靖天师张继先一人。

但在他36岁那年,却留下了一个至今仍让人困惑的预言。

而随着2026年的临近,这个古老的预言再次引发关注。



在道教历史上,有一个广为流传的预言,说的是赤色的骏马和红色的山羊。

这匹马日行千里,夜奔八百,是难得的良驹。那只羊则通晓是非,堪称神兽。

但这两者若在同一年出现,就预示着将有大事发生,可能是内部动乱、外敌入侵,或者天灾人祸等,因此有「杀羊羔断」的说法。

这个说法最早是由正一派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提出的。



张继先字号有两个,一个叫嘉闻,一个叫道正,道号翛然子,终身未婚,也没有子嗣。

他在元符三年(1100年)继承天师之位,宋徽宗赐他「虚靖先生」的称号。

张继先在靖康二年(1127年)去世,年仅三十六岁,安葬在安徽天庆观。

后来元朝武宗追封他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

张继先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天赋,九岁就崭露头角,被称为“神童”。传说他具有特殊的能力,留下了许多神奇的故事。

其中最出名的是他预言了靖康之变,但当时的宋徽宗并未重视。结果真的在丙午年和丁未年之间,发生了这场改变历史的大事。



在灾难来临前的一个雨夜,张继先在御花园的凉亭中遇到了宋徽宗。

看着徽宗正欣赏自己新得的一幅山水画,张继先意味深长地说起了眼前这片园林曾是片汪洋的传说。

「陛下可知麻姑仙子三次看海,眼见沧海变桑田。这天下之势,都在变啊……」

可惜徽宗只当是一个有趣的典故,转身又去欣赏他的新画了。

直到金兵包围汴京,他才意识到大宋江山可能要变天,急忙派人去请张继先回来救急。



张继先赶到杭州时,城中已是风声鹤唳。他登上城楼,看着北方滚滚的尘烟,知道大势已去。

回到驿馆后,他取出随身携带多年的一面青铜古镜,对着烛光端详许久,仿佛要从中看出什么天机。

直到五更时分,他才提笔写下最后一首诗:「一面青铜镜,数重仓玉山。焕然液红发,移迹洞天问。宝殿香云合,无人万象闲。西山下红日,烟雨落潸潸。」

这首诗充满了悲凉之感。更令人惊讶的是,写完这首诗后,张继先就离开人世了,同时金兵也攻陷了北宋都城。

有人推测,也许是张继先通过他的特殊能力看到了宋朝的命运,才选择以这种方式离世。

值得一提的是,在张家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中,张继先的地位仅次于开山祖师张道陵。

从那时起,民间就开始流传「赤马红羊劫」的说法,人们把这样的年份视为多事之年。这个典故后来经常出现在诗词歌赋中。



把这个预言广泛传播开来的是南宋的柴望,他是中书省太学上舍。

柴望5岁时就能对着院中牡丹随口吟出「花开花落知多少,蝶舞莺歌日几回」的佳句。

到了34岁那年冬至,京城正午时分突然天色渐暗,众人抬头只见太阳被一轮黑影慢慢吞噬。

街市上摆摊的小贩纷纷收摊,有的百姓甚至跪地祈祷。朝中大臣们都说这是上天示警,可究竟预示着什么,却无人能说得清。

日食发生后第三日,宋理宗召开朝会,要求群臣对此天象发表看法。

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有说是上天谴责边关将领骄纵的,有说是因为青楼勾栏太多伤风败俗的。

独有柴望默不作声,连夜翻阅史书,写就《丙丁龟鉴》。

当他在朝堂上徐徐展开这卷长达三丈的奏章时,满朝文武都屏住了呼吸。



丙丁是指丙午和丁未年,取龟甲占卜和以史为鉴的意思。

柴望在书中记载了从三国时期到五代年间,共一千多年的历史,发现每逢丙午丁未年都会有大事发生。

他想借此提醒皇帝要居安思危,当柴望读到历史上每逢丙午丁未年必有大变时,宋理宗的脸色已经阴沉似水。

等他说到「天意难违,历史周期律恐难打破」时,理宗猛地拍案而起:「你是在诅咒朕的江山吗?」

柴望还想解释,却被御前侍卫拖了下去。

多亏太师苗允中从旁说情,称柴望是忠心过度、不懂事务,这才保住了性命,但也落得个削职为民的结局。

后来柴望在归乡途中感叹:「以史为鉴是为了明智,不是为了引祸啊……」



历史上的「红羊劫」确实离奇,从秦朝一直到现代,每隔六十年就会有大事发生。

据统计,从公元前255年到五代时期的947年间,就发生过21次大事。

加上后来的历史事件,这个现象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比如现代著名学者杨绛就专门写过《丙午丁未纪事》来探讨这个历史规律。

让我们来回顾历史上赤马红羊年都发生过哪些重大事件。



在公元前195年的丙午年,汉高祖刘邦去世,吕后掌权专政,几乎颠覆了汉朝的统治根基。

到了公元前134年丁未年,戾太子出生,为后来的巫蛊之祸埋下伏笔。

同年汉朝开始与匈奴的持久战,这场战争持续了三十年,造成了大量的伤亡。

公元前74年丁未年,汉昭帝驾崩,刘贺继位却因荒淫被废,一年之内朝廷两次更换皇帝。

公元前15年丙午年,王莽获封新都侯,赵飞燕成为皇后,这为王莽日后篡夺西汉埋下祸根。

公元46年丙午年表面平静,但朝廷勾结南匈奴的举动,为日后刘渊攻打中原埋下隐患。



公元106年丙午年,汉殇帝即位次年就被汉安帝取代,从此东汉朝政开始混乱。

公元167年丁未年,桓帝去世,灵帝继位,汉朝从此走向衰落。

公元226年丙午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