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华语电影大学生艺术工作站寒假社会实践项目
1月10日至23日,一系列形式多样、参与群体广泛、社会效益显著的大学生公益实践项目在苏中大地燃动起了“三下乡·返家乡”的星火光芒,从华语电影大学生艺术工作站、南通理工学院电影电视导演艺术工作室的寒假实践团队与泰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共同举办的“第七届华语视艺节‘非遗影像化传承’研学周暨南通理工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走进泰兴”启动仪式在泰兴市文化博览中心举行,到“公众艺术与公益事业”携手“艺心向党·光影锦绣”非遗纹样艺术墙绘走进南通市和平桥街道北濠东村和颐和社区,到“中影优秀电影放映公益行‘三下乡·返家乡’走进泰兴”,到组织参与由南通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主办的2025新春学子座谈会“指尖上的乡愁,记忆里的技艺”非遗展演活动,到摄制专题影像作品记录由中共泰州市委宣传部主办的2025年泰州市“三下乡·三进城”集中服务文艺活动之非遗集市并获“学习强国”平台发布,再到摄制“非遗影像化传承”系列纪录片之竹骨麻将雕刻、河失砖雕技艺,“艺心向党·光影锦绣”新时代文艺创研学基层志愿服务活动第二阶段在多样的活动构建体系中,走出南通市,走进泰州市,影响并逐步拓展至苏中大地。
(项目带队老师与泰兴市文体广旅局副局长华蕾为华语电影大学生艺术工作站分站揭牌)
(导师邢新彦、姜幸民带队参观调研泰兴市文化博览中心)
(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师生及相关单位人员合影)
1月10日,为推动非遗影像化传承,视艺节联合泰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南通理工学院艺术名师工作室(电影电视导演艺术工作室、彩锦绣艺术工作室)作出创新尝试:“华语电影大学生艺术工作站——新时代非遗研学基地”落地泰兴市文化博览中心;同时,在泰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的积极倡导下,结合视艺节、华语电影大学生艺术工作站、南通理工学院艺术名师工作室的各项专业属性联合建设泰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所,馆校合作模式通过大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年轻人视角,重新诠释传统文化之美,展现非遗魅力,还为大学生提供了创作、交流、展示平台。揭牌仪式结束后,在讲解员带领下通理工师生参观并调研了泰兴市非遗馆,在动态的“泰兴非遗地图”中开启了此次调研,让参观者领略了黄桥烧饼制作技艺、泰兴木偶戏、麻将雕刻等众多非遗项目的风采。
寒假伊始到1月12日,“公众艺术与公益事业”携手“艺心向党·光影锦绣”非遗纹样艺术墙绘在南通市和平桥街道北濠东村和颐和社区进行。据悉,该主题非遗纹样墙绘以南通理工学院校长助理、艺术教育中心主任、校工会主席严文缘题写书法主题为创作基础,由大学生志愿者开展非遗纹样设计绘制,并在二级导演、工作室领办人邢新彦,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彩锦绣大师姜幸民,原南通市工艺美术研究所设计师毛楠的联合指导下巧妙地融入彩锦绣、蓝印花布、板鹞风筝等南通代表性非遗项目的设计纹样,这一创作过程不仅体现了“公众艺术与公益事业”的核心意涵,也是“非遗影像化传承”在社会层面的实践。据悉,该系列墙绘活动也将进一步延续、拓展。
(部分参创师生在南通市和平桥街道北濠东村社区墙绘作品前合影留念)
(南通市和平桥街道颐和社区墙绘进行时)
1月14日,邢新彦携华语电影大学生艺术工作站团队走进黄桥镇朱履先中将府,开展红色文化研学与“非遗影像化传承”纪录片系列专题内容的摄制,聚焦河失砖雕技艺的部分取景拍摄。师生一行参观了朱履先中将的生平事迹展览,朱履先一生戎马,为国家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邢新彦向团队成员讲述朱履先生平事迹)
(取景拍摄中将府中的砖雕作品)
1月15日,“‘艺心向党·光影锦绣’中影优秀电影放映公益行‘三下乡·返家乡’走进泰兴”活动,是继中国电影集团出品的优秀主旋律题材电影继在南通市和平桥街道的放映后,首次走出南通市并走进泰州市;此次放映,邢新彦作为影片推介人为延令街道祥泰社区带来了由国家一级导演、南通籍著名导演江平执导的主旋律题材电影《那些女人》,通过公益放映让更多的南通光影故事通过电影的载体走进基层百姓视界,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明生活,乃至成为苏中城市群间的友好纽带。
(观影群众、通理工师生、社区党群工作人员映前合影)
1月21日,在由南通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主办的2025新春学子座谈会“指尖上的乡愁,记忆里的技艺”的活动现场,华语电影大学生艺术工作站团队成员将彩锦绣、麻将雕刻、砖雕等非遗技艺进行现场展示,并向参与此次的清华、北大、南大等通籍在校大学生代表190人介绍了江苏的非遗技艺和工作室制作的系列影视作品,通过展示传统技艺和乡土文化,让更多人感受到非遗的魅力,并参与到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行动中来。
(邢新彦、姜幸民两位导师参与现场活动与展台布置)
1月22日,由中共泰州市委宣传部主办的2025年泰州市“三下乡·三进城”集中服务文艺活动之非遗集市在泰兴市姚王街道桑木村举办,实践团队成员积极参与了非遗集市的拍摄工作,大学生制作者曹虹玉等通过镜头记录了这些非遗项目的精彩瞬间,为活动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将非遗文化传播给更多人,进一步增强了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此次非遗集市活动不仅为群众提供了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也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了实践和学习的平台,鼓励当代大学生用镜头记录和传播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推动文化传承贡献力量。
(摄制专题影像作品记录由中共泰州市委宣传部主办的2025年泰州市“三下乡·三进城”集中服务文艺活动并获“学习强国”平台发布)
1月23日,由二级导演、通理工电影电视导演艺术工作室负责人邢新彦监制,泰兴市文体广旅局文化遗产科科长李震霞参与指导的“非遗影像化传承”系列之泰兴麻将雕刻、河失砖雕技艺的前期拍摄完成,此次纪录片的拍摄作为“非遗影像化传承”系列的一部分,将通过影像化书写非遗技艺的原貌,让非遗文化以更加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公众,让大家更好地理解非遗背后的制作技艺、文化内涵、传承之路。当下,非遗项目正成为各族群众能够表达的文化记忆,成为增强文化认同、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未来,该系列作品的将继续延续,结合当代社会需求与时代精神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成为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
(邢新彦师生一行与刘明宏大师共同探讨非遗砖雕技艺)
(河失砖雕非遗大师与拍摄团队师生合影)
以"公众艺术与公益事业"为核心意涵,将红色基因融入艺术教育,在光影艺术中厚植家国情怀、文化认同,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文化熏陶、磨砺意志、强化技能;从校馆合作到研学互动,从非遗名匠亲身施教到电影大师名作导览,从学校保驾护航到地方政府协同非遗共建,形成了“以文化人、以艺通心”良性循环,立体化育人模式培育出兼具传统底蕴与现代视野的新时代文化传承者,在镜头语言中重构传统叙事,谱写守正创新的青春华章,将“艺心向党·光影锦绣”新时代文艺创研学基层志愿服务活动的新阶段建设走向更广阔的华夏大地。
责任编辑:任芯仪(EN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