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杜壮
在北京,由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的新城及地区组成的平原新城,聚集了全市约四成的规划城乡建设用地和建筑规模,空间资源丰富。作为优化完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圈层,平原新城内联中心城区、外携津冀,与环京地区已逐渐形成多个跨界城市组团,成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入新十年的新起点。近日,北京市相继发布了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五个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新时代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杨秀玲表示,落实平原新城功能定位,要依托区域资源禀赋,着力塑造城市品牌,全力打造现代之城、未来之城、智慧之城、活力之城、开放之城、伙伴之城、梦想之城。
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全方位、高质量深入推进新阶段,平原新城需要进一步提升发展能级。如何在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格局中找准定位,实现产业的高效集聚与协同发展,成为平原新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破题点与核心解法。
一区一策:带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世界大都市圈的发展普遍经历了中心城市集聚相对趋缓、产业从高梯度地区向中低梯度地区逐次推移的过程,梯度式发展布局也一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要求。
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平原新城是首都面向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门户,是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服务保障首都功能的重点地区,是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的重要一环。
对中心城市而言,各种要素和产业过度集聚的结果就是发展成本的急速上涨,这不仅会增加城市的发展压力,还会带来公共产品供应不足、交通拥堵、生活环境质量下降等一系列“大城市病”,不利于中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大城市、超大城市新一轮郊区新城建设火热,越来越多处于都市圈中心的城市意识到城市群、都市圈对区域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且赋予新城陆续发展新的时代背景和使命。
2025年2月,北京市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五个平原新城发布“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一区一策”量身定制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明确顺义重点建设临空经济先行区、产城融合国际新城,大兴重点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繁荣开放国门新城,亦庄重点建设新质生产力典范区、高端产业综合新城,昌平重点建设科技创新活力区、产教融合未来新城,房山重点建设科教融合文化名区、新质智造产业新城。
根据《北京市2025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北京市土地供应规模总量约54%集中在平原新城地区,并引导不低于80%的产业用地向重点功能区、产业园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等重点区域倾斜,重点保障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医药健康等产业。
2025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推进双智城市建设逐步向平原新城和中心城区延伸”,并提出要“着力提升平原新城承载力,加大建筑规模指标向轨道站点周边投放力度,建设职、住、商平衡的活力区域”。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表示,当前强调提升平原新城的综合承载力,是“顺势而为”。他表示,粤港澳、长三角等经济圈,均由多个国内较强的经济体共同组成,一同带动城市群发展。相较而言,京津冀三省市的经济总量较小。因此需要“一核”做强,带动津冀协同发展。
聚链成势:“1+1”要大于2
平原新城的发展,不只是实现区位“1+1”的聚集,更要探索特色产业因地制宜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模式。
在位于北京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内的北京飞镖国际创新中心(ATLATL),一间间如蜂巢般排列的小格子实验室里,来自一家家医药企业的工作人员,正以“秒”为计时刻度,全神贯注、马不停蹄地忙碌着,而这一间间规整的小格子内,有序摆置着平台所提供的各类精密且价值高昂的实验器材。
ATLATL是印第安语,寓意是能够为狩猎者带来丰富收益的梭镖加速器。与一般孵化器不同的是,ATLATL不只提供实验室和运营管理,更提供驻场研发服务和项目管理。北京飞镖国际创新中心副总经理江茂华介绍,作为提供一站式研发解决方案的生物医药领域孵化器,ATLATL为企业提供高水平实验室及专业配套服务,实现了创新项目“拎包入住”。在ATLATL,服务对象既包括创新项目团队,也包括大型跨国药企。这些服务对象与飞镖之间的合作,也在不断的交互之中得到催化,创新得到充分加速。据悉,即将竣工的三期工程,将建设“生命谷飞镖创新综合体”,打造基础研究、中试研发、生产流通与终端医疗一体化的全产业链资源聚集地和前沿优质生物医药项目的策源中心。
定位为“重点建设科技创新活力区、产教融合未来新城”的昌平区,作为北京重点打造的创新产业带和高精尖产业主阵地,区内的未来科学城是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枢纽型主平台,而位于未来科学城西区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如今正在成长为国内生命科学领域创新资源最为集中的专业园区。以生命科学园为核心,昌平区医药健康领域已聚集企业近2000家,产业空间版图仍在不断扩大。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昌平区医药健康产业全口径收入、产值分别达到1040亿元、440亿元,较2023年增长14.3%、18.9%(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收入934.8亿元、产值395.9亿元)。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北京昌平区注重三个“新”,即科技创新、产业向新和城市焕新。昌平区明确2030年地区生产总值较2020年翻一番、科技服务业增加值较2023年翻一番、重点产业功能区地均收入每平方公里达到350亿元等15项具有挑战性的指标,努力打造科教引领、宜业宜居的国际一流现代化新城。
育主体、促链接、拓服务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打造平原新城产业集聚的重要方法论。近年来,北京持续构建孵化、研发、中试、转化全产业链服务体系,打通从研发创新到产业落地的通道。在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发展上,北京市提出构建产业集聚联动发展格局,推进海淀区打造智医融合新标杆、昌平区打造创新提速新引擎、大兴区建设先进制造新高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药械智造新地标。
“因地制宜”体现了产业发展和区域国土空间的逻辑联系与内在规律,“特色布局”则强化了产业与区域资源的深度融合,让产业发展能更好地依托本土资源禀赋,实现优势最大化。
与昌平区产业、区位优势不同的顺义区,在特色产业聚链发展上,摸索出了一条以临空经济为引领、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特色发展之路。如今,依托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优势的北京顺义区,形成了以医药贸易为特色的健康医疗服务全产业链布局。
我国有2000多万名罕见病患者,由于发病率低,一直面临诊断难、治疗难、用药难等困境。位于北京顺义天竺综保区的北京市首家罕见病专业诊疗机构“北京罕萌诊所”,主要为罕见病患者的求医用药提供新的解决路径。不同于一般公立医院以诊疗服务为主,这里可以提供“筛查、诊断、治疗、用药、康复、健康管理”等全方位、一站式医疗服务。北京罕萌诊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顺义天竺综合保税区的药品引进政策,北京罕萌诊所探索了“药物共享”新模式,不仅提高了罕见病治疗药物的可及性,还可以通过集中采购和政策支持,有效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此外,因为毗邻首都国际机场,进口药品能以最快的速度抵达患者手中,同时也为外地患者便捷就医提供了支撑。
目前,顺义区正在加快推进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建设。除设立北京罕萌诊所这样的专业诊疗机构外,还保税进口了2款药品,推动建立了3个名单,打通了“政府前置指导、进口保税备货、一次审批多次进口”的便利化通道,实现了由“无药用”到“药等人”的转变。来自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管委会的数据显示,天竺综保区2024年全年进出口总值达1234.90亿元,其中,医药产业进出口货值达1069.34亿元,同比增长6.39%,持续领跑临空经济。
如今,化药、中药、生物药、医疗器械、医药服务、智慧医疗协同发展的多元化格局正在顺义加速形成。
对于平原新城的发展,顺义聚焦国际化类海外,重点建设临空经济先行区和产城融合国际新城。为此,顺义区设定15项高质量发展指标,包括到2030年,经济总量将突破3300亿元、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将实现1500亿元、天竺综保区年进出口额将超过2000亿元、对外骨干交通廊道将达到12条。
科技创新:向高精尖技术突破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它既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推动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提升区域竞争能力的必然要求。
抓取车门、车门安装,通过8台自动装配机器人的“巧手”协作,几秒左右两侧车门安装完毕,精度达到0.5毫米以内;车身车间里,AMR自主移动机器人如快递员般繁忙搬运着各种零件;压铸车间里,压铸岛将72个零部件一次压铸成型,整个过程只需要100秒左右……
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每76秒就有一台新车下线,而汽车里各种大大小小的精密零件,在制造工艺上不乏9100吨一体化压铸工艺,以及自研的高强高韧免热处理环保压铸材料“泰坦合金”这样的突破技术和碳纤维等新材料的应用。
小米汽车工厂所在的亦庄新城,涵盖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北京东南五环外,距市中心仅20公里,亦庄已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关键枢纽。这里不仅能承接北京内城的产业外溢,还能充分利用津冀地区的优质资源,实现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
以小米汽车为例,据工作人员介绍,当前小米汽车70%的零部件来自京津冀产业链,将带动京津冀区域的智能制造能力与产业升级。
求“新”向“质”是亦庄新城发展的城市底色,也是其重点建设新质生产力典范区、高端产业综合新城的关键。亦庄新城通过聚焦高精尖产业布局,将分散的企业整合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生物技术和大健康、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及战略新兴产业,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了协同发展新格局。
同样聚焦科技创新的北京房山区,要打造科教融合文化名区、新质智造产业新城。
不同于亦庄新城的科技创新发展路线,房山区更加侧重科技与教育的融汇。房山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如果将房山的发展方向比作一个人,那么良乡大学城就是“心脏”。作为北京市重点建设的高教园区,良乡大学城是房山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一方面,房山全力以赴提速园区建设,如加快推进北理工14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落地,切实发挥好“从0到1”的原创性科研攻关作用。另一方面,构建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发挥高校联盟机制作用,建设专业化、市场化和开放式的服务平台,构建从技术研发、概念验证、小试中试到小批量试生产的完整服务链条。
过去曾以传统的“黑白灰”产业为主的房山,如今转而瞄准“绿色能源、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智能制造、智慧医工”两大特色产业,在“优而精”“小而美”上下功夫。
在位于房山高端制造业基地的园区里,新源智储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的厂房室外堆场上,一排排储能电池舱准备运往全国各地;在储能大集控智慧运营中心,各地的电池使用情况清晰地展现在屏幕上。该公司副总经理王逸超表示,作为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控股的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和集成应用专业化平台,新源智储的储能电池舱像电网的“充电宝”,通过充放电解决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特点的新能源在高比例接入电网后面临的调峰调频需求。
据悉,下一步,房山将持续发挥新源智储、海博思创、卫蓝新能源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速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稳妥推进储能示范应用。
“软硬”结合:实现宜居宜业新生态
平原新城正在绘就一幅宜居宜业新画卷。如今的新城,已经不仅仅是“睡城”和产业园区这种单一功能,而是以产兴城、以城聚人,打造宜居宜业理想生活。
西邻永定河,东侧为京沪铁路,北至北五环,南至大兴生物医药基地北扩区,有着良好区位优势的大兴新城西片区,正在打造“产城融合”新典范。北京大兴区城建集团副总经理闫奇告诉记者,目前,西片区178万平方米回迁房建成封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未来这里将成为一座“河畔花园,永兴之城”。
提升城市宜居宜业水平、厚植招才沃土,既需住房、医疗、教育等“软”环境托底,也离不开便捷交通等基础设施“硬”支撑。
目前,平原新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约占全市1/4,并正在继续补强轨道交通网络,大力推动打造产城融合、职住商平衡的轨道微中心,发挥轨道交通对新城发展的带动作用。
杨秀玲表示,北京将持续加强平原新城交通、教育、医疗等领域设施建设,包括推动超50公里轨道交通线路和超150公里高快速路建设,加快形成与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环京周边地区半小时交通圈,优先布局显示度高、群众获得感强的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等。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今年将实施一批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标志性工程,如实现R4线一期北段、19号线二期等轨道交通快线开工建设,围绕中德产业园站、新龙泽站等站点打造一批轨道微中心,加快落地清华附中大兴学校、儿童医院亦庄院区、宣武医院房山院区等优质资源,试点建设花园城市示范街区,加快建设清华南口国重基地、北理工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集群、国际医药创新公园等高质量创新和产业承载空间。
以战略、要素、品质、政策“四项赋能”驱动的发展模式精准落子,激活了平原新城的发展潜力,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更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宏大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