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上午,汉中市中医学会八届二次理事大会暨2025年工作大会举行。汉中市卫健委主任张弦应邀出席并指导会议,汉中市中医学会会长何俊杰安排部署2025年学会工作。汉中市中医学会全体常务理事、理事、各中医研究院院长、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秘书处及宣传部全体成员齐聚一堂,共同回顾过去,展望未来,齐心协力为汉中中医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汉中市卫健委主任张弦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市中医学会自八届理事会成立以来取得的成绩,对学会在机构建设、活动开展等方面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他对学会下一步工作提出三点希望:一是紧盯目标任务,服务工作大局,认真贯彻国家和省级中医药发展政策;二是紧盯事业需要,服务广大群众,完善组织架构,提升服务技能,普及中医药知识;三是紧盯氛围营造,服务中医传播,发挥自身优势,为中医事业发声,壮大群众使用中医药基础面。
汉中市中医学会会长何俊杰从六个方面对2025年学会工作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
六个方面具体内容是:
加强氛围营造,立中医之魂:学会将与市融媒体中心深度合作,推进《大医精诚》专栏,开展“名老中医背后的故事”报道。通过中医夜市、青少年夏令营等活动,助力中医文化复兴。同时,举办“天汉中医学术大会”,开展患者故事征集、中医养生巡讲等活动。建立三级新媒体联盟,评选“十佳中医宣传作品”,组建中医文化宣传联盟,全方位传播中医文化。
拥抱科技浪潮,铸品牌之路:开展“一个专业委员会一个品牌”创建活动,支持各专委会结合特色融入信息技术,每年开展两次活动。学会将加强审核监管,评估活动效果。此外,支持专委会与抖音、微信等平台合作,直播学术会议,打破地域限制,提升中医影响力。
汇集大众智慧,树研究之风:各中医研究院在统一风格前提下制作牌匾并举行挂牌仪式。挖掘本地高校资源,推动陕西理工大学成立药食同源研究院。鼓励研究院师徒结对,开展中医适宜性技术培训认证,支持中医养生馆建设。推动中医理论研究,每年编印论文集。
强化中医传承,夯人才之基:办好“青年岐黄学者”研修班,邀请知名院校专家授课,选派会员进修。设立“天汉中医新星奖”,开展民间中医遴选和“寻找民间好中医”活动,为中医事业培养和选拔人才。
探索智能中医,牵AI之手:运用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推进智慧中医建设,变革传统中医。在社区设立“中医健康驿站”,提供中医服务。开发中医在线服务平台,鼓励体检中心与养生馆合作,倡导“治未病”。
加强自身建设,践惠民之心:完善中医研究院和专委会考评机制,表彰优秀,整改不合格。建立会员积分管理制度,奖励积分排名靠前的会员。实施“中医 + 文旅”“中医 + 康养”融合项目,打造示范基地。主动向中医发展强市学习,参加知名中医论坛和大会,探索汉中中医发展模式。
汉中市中医学会秘书长刘杨回顾总结2024年学会工作,会议对2024年市中医学会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汉中市中医学会秘书长刘杨指出,过去一年,学会成果丰硕,在中医传统工作上,通过传承、讲座和培训班等形式,培养了大批中医人才。组织建设方面,10个中医研究院和24个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多项科研项目取得显著成效。临床实践中,中医工作者以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赢得赞誉。在中医文化传播与学术交流活动上,学会通过公众号、艺术作品展示、举办报告和科普活动等,提升了民众对中医的认知与信任。
会议还进行了重要人事增补环节,对市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理事、副秘书长进行了增补,并为当选人员及各中医研究院院长颁发聘书,为学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汉中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杨旭在会上就该院如何办好“青年岐黄学者”研修班,邀请知名院校专家授课,定期选派人员进修学习,提升中医团队理论和技能进行了交流发言。
此次大会的圆满召开,为汉中市中医学会2025年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在新的一年里,汉中市中医学会将在全体中医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肩负起传承和发展中医事业的重任,不断创新,为汉中市乃至更大范围的中医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助力健康汉中建设,让中医这一民族瑰宝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杨伟)
责任编辑:任行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