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8日
市人大常委会在全省率先出台支持法院切实解决执行难工作的决定,《决定》指出,要健全完善执行工作联动机制,加强失信共享,深化网络查控,推动人民法院执行办案系统与网格化社会治理智能应用平台对接联通。
2024年9月2日
苏州市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联席会议在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支持人民法院切实解决执行难工作的决定》要求,进一步研究部署全市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
苏州法院在联动单位的支持与协作下,严格落实《决定》要求及会议部署,以群众需求、实际问题为导向,以数字化执行创新为抓手,拓展“法院+公安”“司法+登记”“执行+网格”联动场景,优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执行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切实兑现群众胜诉权益。
这几项工作落实情况怎么样?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工作推进效果
“法院+公安”
公安机关协助查找被执行人机制启动线上对接模式,进一步提升运转效率,压缩被执行人逃避执行空间。
《关于完善公安机关协助人民法院查控被拘留人和机动车辆工作机制的意见》《关于建立车辆执行查控协作机制的通知》《关于协助查找、扣押被执行人机动车工作协议》等文件相继出台,“法院+公安”联动模式走向深入。依托这一工作机制,苏州法院在市域内逐步实现了对逃避履行失信被执行人、查封但未能实际扣押车辆的精准查找。
如何进一步提升联动机制的运行效率?
经过研究,苏州中院联合市公安局将目光聚焦到数字化转型领域,共同研发线上系统交接相关材料,将线下对接环节转到了线上平台。
“以前报送查控信息需要交接纸质材料,现在有了线上查控平台,我们可以在办案系统发起查控事项,全流程线上流转,查控到人后由平台滚动数据、自动撤控,有效减轻了我们的工作量。”姑苏法院执行局蒋法官介绍。
王某因生意周转,向齐某借款5万元,齐某经多次催要无果后诉至法院,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协议。后因王某未按调解协议履行,齐某向姑苏法院申请执行。
执行过程中,案件承办法官蒋法官多次与王某联系要求其尽快履行还款义务,王某表示暂时没有还款能力,希望给予宽限期进行筹款,经沟通,申请执行人齐某同意王某在半年内全额归还欠款。到期后,王某多次以正在筹款等借口拖延履行,蒋法官致电王某,电话始终无人接听,上门查找,王某已“人去楼空”。
蒋法官考虑到王某规避执行行为性质恶劣,通过公安机关协助查找被执行人机制线上平台交接材料对王某发起了查控。
专线专员正在审核查控信息
3天后,公安机关反馈发现王某行踪,蒋法官立即率执行团队赶往现场顺利找到王某,并告知其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但王某仍不知悔改,姑苏法院依法对王某作出司法拘留15天的处罚决定。后王某亲属迫于压力联系到蒋法官,归还了半数借款并对剩余款项承诺分期支付。
2024年,苏州法院依托公安机关协助查找被执行人工作机制控制到2023名逃避执行的被执行人,化解执行案件1292件,执行到位金额6712万元。
“司法+登记”
法拍房过户不必再跑柜台,全流程线上办理业务正稳步推进。
“梁女士,您可以在‘苏易登’APP上发起依生效法律文书申请转移登记了。”
近日,苏州市民梁女士通过竞拍取得了坐落于劳动路988号云庭城市中心花园一套房子的产权,不久就收到了登记部门的电话,通过“苏易登”APP线上完成了法拍房的过户。
在以往的司法拍卖过程中,我们发现买受人竞得房产后,需要奔波于法院、税务、登记部门之间办理各种手续,来回路上耗费不少时间。
为方便群众线上办理相关业务,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苏州市税务局进一步完善不动产登记与司法、税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联动机制,在不动产线上查控系统基础上,研发协助执行过户模块,通过法院发起请求、税务线上核税、登记即时办结,实现相关业务全流程线上办理。
早在2019年,苏州中院与市资规局通过“一点接入”建立“司法专线”,执行法官通过专线可完成苏州大市范围内不动产查询、查封、解封等业务。
随着“司法+登记”联动机制的逐步完善,“苏易登”APP将成为法拍房竞拍人、人民法院和不动产登记大厅的线上对接桥梁。
一方面,竞拍人可“足不出户”办理涉案房产转移登记,让“数据跑腿”代替柜台办理,真正实现涉案房产从司法拍卖到缴纳税费到办理产证的全周期管理。
另一方面,执行法官能一键查控不动产,将传统“面对面”线下服务转变为“屏对屏”线上服务,缩短查控时间,简化办案手续,有效提升执行效率。
“执行+网格”
借助网格化社会治理智能应用平台,现场调查越来越便捷。
苏州法院积极与各县级市(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指挥中心对接,推动“执行+网格”联动机制运行,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在网格化社会治理智能应用平台中嵌入“法院事件”,明确法院、综治中心、各区镇网格分中心的工作职责及操作流程,实现发送指令、匹配网格、实名反馈等事项全流程线上完成。
在一起小标的案件执行中,昆山法院执行局叶法官通过网格化社会治理智能应用平台发起现场调查,经数据匹配后,对应网格员在5个工作日内反馈此次需要查询的地址,正是被执行人曹某父母的住所,并且被执行人时常回去居住。借助这条线索,执行法官成功将被执行人曹某拘传到院。
“我没钱!”被执行人曹某反复强调。“你们搜查的这块劳力士也是假货,根本不值钱。”
但据网格员反馈,周边群众反映曹某平时消费不低。经核查曹某的往来款项,叶法官发现他经常出入高消费场所,当场向其释明其违反限制消费令,可能被罚款、拘留。
“鉴于你没有可供执行财产,也没有如实申报,我们将对这块手表进行鉴定,如果是真的,我们将依法上拍,你也将因为不诚信面临罚款或拘留;如果是假的,我们也会和你做好手续,完璧归赵的。”
曹某当场表示手表是前几年从香港买的,购价要三十多万。面对强大的执行威慑,曹某终将涉案款项7万多元全部履行完毕。因其未如实申报财产,且存在高消费行为,昆山法院对其处以罚款以示惩戒。
自“执行+网格”联动机制运行以来,全市法院收到网格员反馈事项8386条,其中现场调查的平均反馈时间较运行前缩短了12天。
下一步
执行联动为破解执行难工作带来了“1+N”的强大合力,线上运行模式的加持使联动服务质量、案件办理效率产生乘数效应的提升。
苏州法院将持续聚焦执行领域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化联动协作,集苏州智慧推出更多便民、高效的创新举措,让更多“真金白银”装进胜诉当事人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