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工龄30、35、40年退休,养老金是不是5年一个档次?

临到退休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明白工龄的重要性,工龄意味着劳动时间的长短。虽然现在已经被缴费年限所取代,但是缴费年限也分为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

所以说里外里这表达的是同一个含义,但很多年纪大的人还是习惯叫工龄。本文也以工龄为称呼,为大家解读养老金与工龄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养老金是工龄越长拿到的越多,而很多人经常会说工龄30年,35年,40年退休,养老金是5年一个档次,2025年也这么做,是真的吗?



01,老办法才分档次

其实网友所说的5年一个档次来核算养老金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在机关事业单位的老办法。正是按照5年一个档次来划分的。



为什么这么来做呢?首先当时老办法的规定是没有要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缴纳养老保险的,所以说他们是按照职务职级职称以及工龄来核算养老金。而2014年10月1日之后,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在职人员都一样,需要缴纳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才能未来领到养老金。



02,新办法不分档次

我们来看新办法下企业职工养老金的计算公式,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基础养老金是与上一年度水平工资,工龄,还有个人的缴费有关系。

退休上年度社平工资,现在一般指的是全口径社平工资,一些省份还没有实现向全口径社平工资过渡,称之为养老金计发基数。



很显然,这三大要素都是与养老金呈正相关关系。如果在大城市退休领到的养老金就会高,如果在小地方退休领到的养老金自然会随着养老金继发基数的降低而降低。全国各省份的养老金计发基数或者全口径社平工资是在6401元到12183元之间。

所以做好退休养老计划,做好参保缴费计划,这也是为晚年生活做的一份规划。



03,外面缴费30年不如体制内缴费10年

有网友戏言自己在外面缴费辛辛苦苦30年不如体制内缴费,10年来的养老金更高,人家的工龄,简直就是自己工龄的好几倍。



其实我国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入职之后必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而且要按照工资总额来缴纳。

现实中存在着两方面的需求,一方面是单位为了减轻用工成本,会不惜违法少缴社会保险,另一方面作为求职者在现实中又会觉得到手的钱才是自己的,而养老又是很长远的事儿,所以他们也愿意以最低缴费基数来缴纳。。

长此以往,退休之后会发现35年的缴费年限还不如别人缴费20年的养老金高,这种情况也。是极有可能会出现的,毕竟缴费基数是在社平工资的60%~300%之间,因此,消费有差距,自然养老金也会有一定的差距。

2025年延迟退休的落地,大家的心中石头也随之落地。但是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说30年,35年,40年的工龄并不是每5年一档,而是跟缴费年限具体到多少个月有关系。大家怎么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