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考代评”渐成趋势
在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中,职称评定始终是备受瞩目的关键环节。最近,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的《关于做好职称认定工作的通知》,为相关领域的职称晋升制度带来了全面的优化升级。
该通知明确指出,对于卫生、会计、审计等多个实行以考代评、全国(全省)统一组织考试的系列(专业),不再开展相应系列(专业)和层级职称的认定与评审工作。这就表明,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要想获取职称,必须通过参加考试来达成。
以医疗系统来讲,职称和医生的待遇、职业前景以及社会地位密切相关。对于满怀事业抱负的年轻医生而言,职称晋升的时机极为关键,直接左右着未来的发展空间。然而,长期以来,受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国内医生职称评定存在容易受主观因素干扰的问题。
《中国卫生人力资源报告(2020)》的数据引人深思,64.9%的医生觉得现行职称评价制度无法体现自身真实水平,74.4%的医护人员对其表示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从各个角度来看,把职业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无疑是更让人安心的选择。所以,医生群体中“以考代评”的呼声越来越高,如今,这一期待终于在改革的浪潮中逐步成为现实。
实际上,湖南并非唯一推进此项改革的省份。去年,浙江省卫生健康委颁布的《关于深化我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通知》,完善了评价机制。医、药、护、技初中级职称全部实行以考代评,高级职称采取考试和评审相结合的方式,临床研究专业也如此。同时,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代表性成果作为职称评审主要内容,建立职称申报代表作案例库并公开公示。代表作涵盖项目报告、病案分析等多种形式。
由此可见,当下考试在医生职称评定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以考代评”的趋势愈发显著,这一变革无疑会给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以考代评”下的多元职称晋升
在职称评定改革的进程中,“以考代评”热度逐渐升高,但绝不是“唯考晋升”或“一考定终身”。从各地的改革实践来看,职称晋升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各地改革实践表明,下基层服务与职称晋升紧密相连,且监管愈发严格。以湖南为例,根据《湖南省卫生系列执业医师晋升副主任医师前下基层服务工作实施管理办法》,执业医师晋升副主任医师前需要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1年以上,每次连续服务不少于6个月,接收单位还需要对服务人员的考勤等信息严格记录并公示。
同时,医学人文因素也被纳入职称评定。重庆市实施的《重庆市卫生健康系统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评办法(试行)》,将考评结果与医务人员的晋职晋级等紧密挂钩。医德医风考评分数不足80分,不得申报高级职称评审或晋升。不过,医德医风考评由于主观性较强,在医生群体中存在争议。如果将考评权交给科室领导,上下级依附关系会影响公平性,甚至可能滋生权力寻租;若交给患者,虽然突出了服务属性,却可能忽略诊疗效果,对医生和患者都不利。
医疗改革复杂且影响深远,尽管难以确定职称评定的最终形态,但对个体的尊重理解愈发明显。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在2024年发布通知,申报副高级、正高级职称人员的任职资历时间可“分段”计算,为部分医生提供了更多机会。基层医生也迎来好消息,广东出台政策,为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的晋升途径。
此外,多元评价机制的完善为临床医生拓宽了晋升渠道。上海市胸科医院的“工匠型”医师评聘体系,聚焦手术能力等医疗核心指标;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破五唯”为导向,多维度考量选拔卫技人才。虽然不存在完美的晋升评判标准,但在医疗职称评定改革中,个体努力正得到更多认可,也向着公平公正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多地政策为“万年主治”赋能
在医院的日常工作中,“万年主治”这一略带调侃意味的说法,实际上反映出医生们在职称晋升道路上的困境。随着越来越多高学历的年轻人投身医疗事业,职称倒挂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但让年轻医生面临职业发展的困惑,也给部分资深医生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不过,随着各地陆续出台2024年职称评审相关政策,2025年的职称晋升标准也逐渐清晰,不少政策为“万年主治”医生带来了新的晋升希望,以下是部分地区的具体政策动态。
内蒙古:灵活举措,先评后补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24年卫生系列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评审申报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执业医师若想晋升副高级职称,需具备累计1年以上在县级以下或对口支援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经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针对申报2024年度、2025年度副高级职称评审且当年基层服务经历未满1年的执业医师,允许其先申请参加副高级职称评审,若评审通过,则需在2年内补齐基层工作经历。这一灵活政策,给那些因基层服务时间不足而犹豫不决的医生们吃了颗“定心丸”,让他们有机会先争取评审机会,后续再补齐经历。
辽宁:分段计算,利好未聘人员
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关于做好2024年全省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创新性地提出了“分段计算任职资历时间”。申报副高级、正高级职称的人员,若已受聘中级、副高级岗位,其任职资历时间可分段计算:2023年及以前按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时间算,2024年及以后按聘任相应专业技术岗位时间算,两段合并。以本科学历为例,若2020年取得中级资格,2024年6月30日前聘任中级,那么2025年便可参加副高考试评审。这一政策为那些早早通过中级考试却长期未获聘任的医务人员带来了重大利好。
江苏:职称管理权限下放
2024年7月1日,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关于下放高水平重点建设医院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权的通知》,自2024年起,将职称管理权限下放至全省各高水平重点建设医院,涵盖主任(副主任)医师等职称评审权。
广东:在基层连续工作满10年,可评定副高级职称
广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行动方案》提出,对在乡镇卫生院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聘用条件下,可通过“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聘用至相应岗位,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对取得中级职称后在基层工作满10年的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可按规定评定基层副高级职称。
山东:“双自主”改革模式
山东省卫省健康委和山东省人社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卫生职称制度“双自主”改革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自2023年度至2025年底实施卫生职称制度“双自主”改革工作,即单位自主用人,职称不与岗位聘用硬性挂钩,不作为岗位聘用的必要条件;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自主参加职称评审,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
重庆:医德医风考评结果与晋职晋级等挂钩
《重庆市卫生健康系统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评办法(试行)》将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考评结果与晋职晋级等挂钩,当年医德医风考评分数80分以下的,不得推荐申报高级职称评审或晋升,体现了对医生医德医风方面在职称晋升中的考量。
诚然,对于医生来说,或许并不存在绝对完美的晋升评判标准。但在现有的改革框架下,医生个体的努力正得到更多的认可,职称评定也在一步步朝着更加公平的方向迈进。
来源丨华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