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爸爸,哪吒的混天绫是不是和以前一样呀?”9岁女孩仟仟在影院里小声的问。

一旁的母亲,不知是被电影感动,还是为年幼的女儿感到心痛,努力的控制着自己的抽泣。

不想被女儿“听到”。

02

2023年4月,7岁的仟仟连续三天出现剧烈头痛。

没有多想的父母,带着她到医院进行了普通的诊断和治疗,可孩子的情况并没有好转。

5月份,仟仟被确诊为胶质瘤,之后渐渐失去了站起来的力量,听力也一点点的丧失。

生病前,仟仟的父母曾带着她一起看了《哪吒1》。

虽然那时候仟仟只有4岁,但顽皮、勇敢、不服输小哪吒还是成了她心里的小英雄。



当《哪吒2》上映时,母亲韦女士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女儿。

女儿虽然没有说自己“想看”,但韦女士知道,失明的女儿心里是期待的。

只是那双早已失去光明的眼睛,让女儿心里非常矛盾和痛苦,她知道自己“看”不到心中的小英雄了。

为了不让女儿失望,也为了让小哪吒那“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鼓舞女儿。

韦女士决定带着女儿去“听”电影。

影院中哪吒每一次出场,每一次翻腾、每一次与命运抗衡时的对白,都通过声音深深的印入了仟仟的脑海。

当哪吒再次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时候,韦女士发现女儿眼中也含着泪花。

“每次看到她那么勇敢的面对病痛,努力的接受治疗,我都觉得她和哪吒一样,在和命运的怪兽战斗。

她是我的女儿,也是我的小英雄。”



电影结束后,韦女士眼含热泪的说。

这则新闻让无数父母泪目,孩子的癌症与失明,是每对父母都不愿面对、无法接受的结果。

但这恰恰揭示了中国式亲情最动人的力量:父母的爱,是孩子重写命运剧本的勇气。

韦女士将药片包装折作风火轮,把哪吒的声音反复播放给女儿听。

这些都在诠释着最朴素的父母之爱:当厄运试图定义孩子的未来,父母便是那根搅动命运长河的混天绫。

仟仟失明的双眼,却被父母用爱编织的漫天星辰照亮。

03

留学生小娅在8天内狂刷31场《哪吒2》。

2019年,癌症晚期的母亲曾坐轮椅陪她看《哪吒1》,散场时轻抚影院扶手的动作,成了索菲娅永远珍藏的记忆。

如今她带着母亲留下的银戒指,在每场电影开场时触摸右侧空位:"妈妈,这次换我陪你看哪吒的故事。"

31张票根与高考前用口红管改造的哪吒手办,串起了跨越生死的亲情。

银幕上哪吒在改写天命,银幕下女儿用31张票根续写未完的母女情书。



上海程先生在儿子确诊自闭症后,辞去高管职位成为全职爸爸。

孩子看完哪吒2后,迷上了扮演小哪吒,于是他便也穿上自制的敖丙鳞甲,陪儿子演海底大战,用角色台词教会儿子表达情绪。

《哪吒2》中龙王敖光对儿子说“我只要你活着”的片段,让这位父亲在影院泣不成声:曾经我苛求他做完美龙太子,现在才懂,接纳比改造更需要勇气。



父母之爱的终极形态,是把自己炼成孩子灵魂的七色宝莲。

04

在河北一家儿童医院,一位母亲连续237天记录着儿子的“抗白”日记。

儿子不幸得了白血病,化疗夺走了孩子的奔跑能力,但却没有夺走孩子对神话世界的向往。

《哪吒2》上映后,她推着轮椅带儿子完成“五个一工程”:

听一场电影、画一幅哪吒踩风火轮的画、录一段扮演哪吒的视频、叠一盒混天绫折纸、写一句“今日妖怪打败的进度”。

这位母亲说:神话里的哪吒有三头六臂,现实中的父母也是。

中国父母从不用泪水浇灌希望,他们愿把自己碾碎成土,托起孩子向阳而生的倔强。



7岁的小宇因化疗掉光了头发,但却在《哪吒2》的放映厅里挺直腰板。

当哪吒怒吼着劈开巨浪时,他小声问:"妈妈,哪吒会赢吗?"

母亲曹女士轻吻他发烫的额头:"只要不放弃,就能赢。"

散场后,小宇主动伸出满是针眼的手臂:"明天打针我不哭!"

那张小哪吒的票根,被紧紧地攥在孩子的手心。

哪吒劈开的是滔天的巨浪,孩子攥紧的是明天的希望。

05

中国父母的"混天绫"

这些父母没有神力,却用凡人之躯为孩子织就抵御命运的"混天绫"。

深夜病床前为女儿朗读哪吒台词,带着儿子完成的五个一,儿子跌倒时咬破嘴唇克制搀扶的冲动......

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同一种信念:父母之爱不是为孩子遮挡风雨,而是教会他们在暴雨中起舞。



正如《哪吒2》中的那句台词:"山河万里路,抬头见星辰。"

当厄运如陨石砸向稚嫩的生命,我们中国父母会化身为最坚韧的盾牌,用爱把伤痕锻造成铠甲,让绝望的深谷回响希望的战歌。

苦难不值得歌颂,但爱与勇气永远值得。

谨以此文,致敬所有在黑暗中为孩子举起火炬的父母。

你们,才是现实世界里真正的"哪吒"。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