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电影节曾邀请了73位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影评人、学者、电影导演来评选历史上最伟大的亚洲导演,结果小津安二郎拔得头筹。这位无与伦比的日本电影巨匠,生前并没有获得太多的国际关注。
伴随着小津的去世,他的作品逐渐被世界重新认识,直到现在成为一个近乎难以撼动的地位。小津安二郎一生创作了54部作品,虽部分散佚,仍有30余部存世。
从细微之处观察生活的幸与哀,总在省略和留白之处让观者体会人生的无奈或明朗。今天分享会为大家带来格外珍贵的小津安二郎合集!
他的低机位,固定镜头,永远关于家庭主题的探讨,是他的标签。他横跨日本电影从默片到有声,黑白到彩色电影的历史,他在变化中坚守着自己的不变的风格,这种执着使得这份“余味”穿过历史一直留在我们心中!
看看小津本人,他是一个我们猜不透的谜。他出生于1903年12月12月,去世于1963年12月12日,享年60岁,一个甲子一个轮回,而在镰仓的墓碑上只有一个“无”字。
小津的的电影却都是关于家庭的探讨,他终生未婚,陪伴着母亲,小津跟母亲的感情异常深,母亲的去世对小津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在母亲去世的第二年,小津也病逝于医院。
而与他永远的女缪斯原节子之间的绯闻,也是足够满足了我们的八卦心理。从《晚春》开始后的几乎每一部作品都是以她为主角。
开始据说当年小津有跟母亲提过原节子,但是母亲以戏子之类的话回复,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而在小津去世那一年,原节子在事业上升期,突然宣布息影,一人独居在镰仓,大家知道镰仓也是小津之墓的所在地。原节子也于2015年去世,关于她和小津的故事,也成了永远的迷。
小津的作品所反映的都是现代日本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世态人情。他表现的现代日本风俗,不是杂乱无章的随意描写,而是通过电影的技巧把它统一在一种出色的形式之中加以表现。
即使是外国人对这种形式本身所具有的紧张感、层次感和幽默感也会很容易领会。他热爱生命,对镜头下的人物既是怜爱也灌注无限深情。他的电影继承了被美国电影所淡忘的一些东西,并把它作为一种日本式的美而予以完善发展。
第一部作品《忏悔之刃》是他唯一的古装片,他很快便爱上了“现代剧”的题材;一九二九年开始在“庶民剧”方面显露了他的才华,专门拍摄以日本中下阶层的日常生活为主题的影片。
早期作品颇受外国电影的影响,尤其是一连串的学生喜剧,以及好几部警匪电影和通俗剧。1936年开始大量拍摄有声片。
小津参加过战争,并且在部队中是负责投放毒气的。小津曾经这么说过战争,他不把士兵当做人,他们只是个物件,不管怎么射击,都显得麻木不仁。
我们无法揣度一个伟大的导演说出这种话的心理状态,他对战争的态度是如此的消极和不可理喻,拥有战场经验回国的他,只拍摄了一部《风中的母鸡》,别的再无多言。
这部电影让小津备受争议,他没有过多讲述战争,只是很平静地讲述了一个很残酷的故事,体现小津对战争的态度。
之后的影片《东京物语》《秋刀鱼之味》中都会稍微涉及到战争的元素,但是,他不做过多的说明,如《秋刀鱼之味》的笠智众,从前的部下很怀念当兵的岁月,笠智众却不愿提起。
并且关于他那部一波三折的《茶泡饭之味》,也因为原来写的是因为去上战场,夫妻很平常吃茶泡饭,审查通不过,因为审查者觉得上战场是值得开心的事应该吃红豆饭庆祝,而小津认为没什么可开心的,就应该吃普通的茶泡饭,最后不得不重新改写!
1936年小津的第一部有声片《独生子》,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影片。讲述农村的老母亲辛苦把儿子送去东京想让他出人头地,最后却梦碎的故事。
这部电影对于当时和战后的日本年轻人来说,都很有感触,关于艰难努力上进的故事,每个人都能产生共鸣。
但是小津更有深度的是,用家庭的亲子关系去解释日本社会的问题,贫富差距大,以及教育难以使普通人跨越等级等等,而对于当下的我们而言,这部电影依然是很超前。
到了《晚春》之后,在《麦秋》《早春》《秋日和》等等一系列的影片他的风格越来越成熟,更加精致凝练,关于嫁女,关于生与死。
而作为经典的《东京物语》更是把他的所有特点都发挥到了极致。
在社会的发展中,旧的家族形式面对着挑战,这是小津一直关注的问题。
看小津的作品时,你可以在他身上看到专属于日本导演甚至是日本文化的特点,完美地做到国际性与民族性的统一,即使小津年轻时压根不爱看日本电影,但是他拍出的作品不仅仅饱含浓浓的日本风格,并且还收获了一堆国际粉丝。
德国的电影四杰之一的维姆·文德斯,专门为小津拍了部纪录片《寻找小津》,去追求小津电影世界中的东京。
文德斯称小津改变了他的生活,他的电影使我们依序把生和死连结到一起。
即使小津在国外收获了一堆粉丝,然而对于日本新浪潮的旗手们,包括他的徒弟今村昌平而言,以及当下活跃的导演园子温等人,都是把小津当做反对的目标。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讨厌小津,而是他已经变成一个权威的象征,要想日本电影更进一步,必须打破他的限制。
跟随小津的这种一生不变的风格中,我们渐渐接近了生命的本身,也就是小津所说的余味。
1.《我出生了,但…….》1932
导演:小津安二郎
编剧: 伏见晁
主演:斋藤达雄
豆瓣8.8IMDb8.0
《我出生了,但……》是一部小津早期的以孩子、家庭为题材的默片。电影以初入城郊担任小职员一家的成人和两个年幼的男孩为主角,以大人与小孩世界各自上演不同的权力游戏为线索,关注城郊小市民的喜怒哀乐。
影片细腻刻画父子之间、朋友之间、下属与上级之间微妙的人际关系。以生活化的小事透视社会常态,以喜剧的手法影射伤感的悲剧主题。
2.《心血来潮》1933
导演:小津安二郎
编剧: 池田忠雄、小津安二郎
主演:坂本武、伏见信子
豆瓣7.8IMDb7.3
本片是喜八三部曲的头一部,也是1933年日本《电影旬报》第一名。描写了草根小人物同叫喜八身上发生的故事。
这部电影里小津技法已经趋于成熟,有日后有声电影的影子,电影中的人情味儿十足,导演对底层穷苦市民生活点滴的描绘自然生动。
3.《浮草物语》1934
导演:小津安二郎
编剧:池田忠雄
主演:坂本武、飯田蝶子
豆瓣8.2IMDb7.8
该片是喜八系列的第二部。我们的主角终于离开了东京,领着流浪戏班来到小镇。可最后喜八解散了穷途末路的戏班,也认回了亲儿,但他还认了命,不敢留在一个叫“家”的地方。
小津从早期开始就是这么从容、隐忍着。尽管在《浮草物语》出现了动手扇耳光的镜头,但影片的整体氛围还是始终萦绕着久弥不散的阵阵温情。
4.《独生子》1936
导演:小津安二郎
编剧:小津安二郎
主演:饭田蝶子
豆瓣8.2IMDb7.8
小津安二郎以“家庭”电影而著称,这部同样以伦理与两代关系为主,剧情简单精练,导演手法纯熟。
小津虽然效后期才能接受有声电影,但一出手便已风格尽现,人物与背景的声音配合混然天成,尽现大师风范。
5.《户田家兄妹》1941
导演:小津安二郎
编剧: 池田忠雄
主演:三宅邦子
豆瓣7.8IMDb7.3
该片为小津最成熟作品之一,处理三代同堂的细碎关系笔触敏感。豪门开场意气风发,对比片末处境苍凉,幻灭感觉尤其真实与强烈。尽显了小津强烈而成熟的个人风格。被日本“电影旬报"选为年度最佳电影。
本片是《我们要爱母亲》的变奏,故事同以父亲逝世做起点,但铺陈出另一种感情与关怀。家庭的凝聚力随着父亲的猝死而逐渐瓦解,母女最后被迫躲到海边破屋,感到无限的唏嘘与孤寂。
6.《父亲在世时》1942
导演:小津安二郎
编剧: 池田忠雄
主演:笠智众、水户光子
豆瓣8.3IMDb7.6
影片着力讲述了一对父子间的感情纠葛,没有浓重笔墨,节奏舒缓平稳,却自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导演小津安二郎采用的是低角度固定摄影,不改变拍摄位置和焦距,不用叠印、淡入、淡出等手段。
同时他十分讲究画面构图和剪接,镜头的长短是固定的,其独特的手法运用在不同影片中,对于刻画人物、揭示剧情起到重要作用。
本作品曾入选日本名片200部,获第三届日本电影杂志协会十佳奖第2名,第一届日本电影奖、教育推荐观摩影片。
7.《长屋绅士录》1947
导演:小津安二郎
编剧: 小津安二郎
主演:饭田蝶子
豆瓣8.0IMDb7.7
本片是小津安二郎战后所拍摄的第一部作品,延续着喜八系列对于贫民百姓细致的生活描写。
现实中的贫民区在战后被夷平,贫民窟厂景顿变成流沙幻影,充满小津对国家的感情投射,加上众多早期默片演员脸上留下的痕迹,使本片成为了小津从容不迫的人生悲剧。
8.《晚春》1949
导演:小津安二郎
编剧: 广津和郎
主演:笠智众、原节子
豆瓣8.7IMDb8.3
该片是小津安二郎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小津的作品一贯格调淡雅隽永,看后使人感到回味无穷。该片主题仍是以小津一直所关注的写父母与儿女之间的关系和感情为主线。
而小津最具代表性的低位摄影法、黄金分割置景法、超现实主义的黑白对比等独特的艺术特征都在这部作品中充分表现了出来。
9.《宗方姐妹》1950
导演:小津安二郎
编剧: 小津安二郎 / 野田高梧
主演: 田中绢代
豆瓣7.8IMDb7.4
《宗方姐妹》是在新东宝的邀请下,小津安二郎拍摄的首部非松竹作品。新东宝事前指定了改编报章连载小说和角色,小津安二郎首次不依演员性格塑造角色及构思故事,炮制出不一样的韵味。
影片讲述了妹妹满里子在知道姐姐节子的旧情人回来后鼓励生活不幸福的姐姐离婚再续前缘,姐姐却处于新旧观念的夹缝中,进退两难的故事。
10.《麦秋》1951
导演:小津安二郎
编剧: 野田高梧
主演:原节子
豆瓣8.7IMDb8.2
小津叙事永远是平淡里见真情的模式,细腻、自然。从《麦秋》开始,小津安二郎的电影常被认为是没有故事,或只有最低限的故事。
这也是原节子最出色的作品,她道出幸福况味时面露的一个笑容,为银幕烙下永恒的女神形象。
11.《茶泡饭之味》1952
导演:小津安二郎
编剧: 野田高梧 / 小津安二郎
主演: 木暮实千代
豆瓣8.1IMDb7.7
影片以两种视角静观夫妻感情转淡,妙子独个儿无言的几个简单镜头尤其出色,微妙道出她内心的变化。
本片有着晚期小津严谨的构图和节奏,同时有早期小津的轻巧畅快,还有许多当时代流行风潮的描写,看来非常轻松,但写情又十分动人。
尤其在一系列小津作品看下来,这部作品更显得温暖有味。
12.《东京物语》1953
导演:小津安二郎
编剧: 野田高梧 / 小津安二郎
主演:笠智众、原节子
豆瓣9.1IMDb8.2
《东京物语》是小津安二郎的代表作,是小津安二郎中晚期作品中最为以平易近人的日常得寓人生的经典力作。
以亲情为纽带,细腻内敛的家庭伦理呈现,将生活以最为写实的本色,既为人感怀于落寞孤寂,亦也得见着生活的脉脉温情。影片讲述了日本家庭关系的疏远。
13.《早春》1956
导演:小津安二郎
编剧: 野田高梧 / 小津安二郎
主演: 淡岛千景
豆瓣8.1IMDb7.8
《早春》是小津晚期作品中的较为颓靡和虚无的,高耸的烟囱,高耸的办公楼,还有高耸的酒馆招牌。而暗藏玄机的“早春”两字似乎在暗示七年前拍摄的《晚春》。
其实,将两部意向和内容都相去甚远的影片放在一起来比较,实在有些唐突和冒昧,但两部影片确存在某种隐蔽的起承转合,一种相通的禅意。
14.《东京暮色》1957
导演:小津安二郎
编剧: 野田高梧
主演:原节子
豆瓣8.3IMDb8.1
本片是小津战后仅有以严寒冬季为背景的电影,开首几个简单的暮色镜头,确立了本片灰暗的主题及调子。
小津晚期作品少见如斯戏剧化的故事处理,其中主角豁达面对生命的态度,更成为了小津后期作品的出路。
15.《彼岸花》1958
导演:小津安二郎
编剧: 野田高梧
主演:佐分利信
豆瓣8.3IMDb7.9
影片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叙述了父女之间因为婚姻和爱情所产生的矛盾,延续了小津安二郎导演一贯的温情细腻的风格。
是一部以温和优美的手法体现现代家庭冲突、反映亲情羁绊的杰作。影片在1958年电影旬报评出的年度十佳作品榜上占据了季军的位置。
16.《浮草》1959
导演:小津安二郎
编剧: 野田高梧 / 小津安二郎
主演:中村雁治郎
豆瓣8.6IMDb8.0
《浮草》是小津安二郎于1934年拍摄的黑白默片《浮草物语》的重拍版,影片基本情结与《浮草物语》相似。
该片堪称小津安二郎导演的代表作之一,剧情紧凑、不拖沓,人物形象丰满、立体,避免作出非黑即白的简单判断。
小津对亲情、爱情以及人性的精彩诠释使影片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几十年后仍能引起不同国度观众的强烈共鸣,使观众久久地沉浸在影片略带伤感的余韵之中。
17.《早安》1959
导演:小津安二郎
编剧: 野田高梧 / 小津安二郎
主演: 杉村春子
豆瓣8.7IMDb7.9
小津的影片几乎都以普通家庭为切入点,展示日本经济发展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变化,以及社会新风气与传统伦理间碰撞所擦出的生活变奏曲。
《早安》这部生活喜剧完全抛开了较为沉重的嫁女、养老、婆媳关系等话题,将视角对准东京郊区的居民,把发生在这里的琐碎小事串接起来。
18.《秋日和》1960
导演:小津安二郎
编剧: 小津安二郎
主演: 原节子
豆瓣8.4IMDb8.0
影片出奇的平淡,是任何人都能安心欣赏的影片;能给人带来欢乐,使人得到消遣,其中没有不安定的因素。
影片对话凝练,幽默,平和,没有冲突,体现了导演在对话方面的艺术追求,反映了战后日本平民们安居乐业的生活气氛,把观众带入了享受美的境界。
19.《小早川家之秋》1961
导演:小津安二郎
编剧:野田高梧 / 小津安二郎
主演:中村雁治郎
豆瓣8.3IMDb7.8
小早川家三位女儿已长大成人,对爱情也各有际遇,然而都仍需父亲照顾,直至他逝世,各女儿开始要面对选择自己的爱情路……
小津大神非常晚期的作品,此时小津风格已日臻完美,虽然本片在小津的作品中并不是最出名的,但是该片的艺术成就已经达到了小津的巅峰。
20.《秋刀鱼之味》1962
导演:小津安二郎
编剧: 野田高梧 / 小津安二郎
主演:笠智众、岩下志麻
豆瓣8.7IMDb8.1
影片《秋刀鱼之味》是小津安二郎的最后一部作品,是他穷尽一生的智慧和总结。小津用简朴清淡的风格和端然不动的摄影机,营造出了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和世界。
整部影片对生命流逝的缅怀有着浓烈的悲剧意味,细腻的展现了老年人的心理状态,是小津对自己人生的独特体会,但却充满了对整个生命的关照。
影片承袭了小津电影一贯的平淡隽永的风格,和小津其他影片一样,影片的细节尤其值得玩味,每一个小处每一个动作都让人难以割舍。
好消息:为感谢影迷长期以来的支持,特推出千余种商品,几百种精选图书,粉丝超惠选择,不妨逛一逛吧!件件亲测,七天无理由退货!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