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转向俄罗斯,欧洲再次强化援乌阵线
文|清哲木
自2025年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其“美国优先”政策在俄乌问题上迅速显现。他单方面推进美俄直接谈判,将乌克兰和欧洲排除在外,并黑白颠倒公开批评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开启冲突”,甚至暗示乌方应妥协领土以换取和平。美俄代表团在沙特利雅得举行会谈时,乌克兰未被邀请,而特朗普声称“乌克兰本可以在3年前结束战争”让国际社会哗然。此外,美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明确表示“恢复乌克兰2014年前的边界不切实际”,并拒绝承诺对乌安全保障,进一步削弱了乌克兰的谈判地位。
特朗普还以军事援助为筹码,要求乌克兰将50%的稀土矿藏交由美国企业开发,并敦促乌方在战火中举行选举,这些举措被视为向俄罗斯让步的“绥靖政策”。美国对北约的立场也发生转变,副总统万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直言“支持欧洲的时代已结束”,要求欧洲自行承担防务责任。
“特朗普转向俄罗斯,颠覆了几代美国政府的政策。”《纽约时报》称,特朗普正在抛弃美国的盟友,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站在同一战线。在特朗普看来,俄乌冲突爆发的责任不在俄罗斯,而在乌克兰,他还暗示乌克兰不配坐上谈判桌。报道称,特朗普正在实施几代美国政府以来“最令人震惊的外交政策转变”,其对俄政策发生了180度大转变。报道称,自二战结束以来,历任美国总统都认为,苏联和继任者俄罗斯至少是一支需要警惕的力量,但特朗普似乎把俄罗斯视为未来合作的伙伴。特朗普近来的表态预示了未来的跨大西洋关系。这些讲话给欧洲带来了新的冲击波。现在,欧洲正在接受这样一个事实:自己的传统盟友已经变心了。
面对美国的政策转向,欧洲多国迅速采取行动,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
欧洲议会刚刚以压倒性票数通过了《欧洲对乌克兰公正与可持续性和平承诺决议》。
这意味着:欧洲独自承担援乌责任,甚至单独对抗俄罗斯!而这也可能还意味着:全球秩序正在进入二战后的最大变局。
欧洲议会决议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全面加大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特别是远程导弹、防空系统和弹药,以弥补美援减少带来的空缺。
2.推动乌克兰加入欧盟和北约——尽管北约成员国仍需美国支持,但欧洲希望加快乌克兰的入盟进程,以提供长期安全保障。
3.强化欧洲防务,自主建立军工供应链——欧洲计划摆脱对美依赖,加强自身武器生产,以确保长期对乌克兰的军援。
4.对俄罗斯施加更严厉制裁——加强能源、金融、科技等方面的封锁,削弱俄罗斯的战争能力。
5.承诺长期支持乌克兰,不会接受“妥协式和平”——拒绝承认俄罗斯非法吞并的乌克兰领土,坚持乌克兰的主权完整。
欧洲议会的这项决议几乎全票通过,仅6票弃权,0票反对!这表明欧洲国家在援乌问题上达成了空前的共识。这和特朗普的一系列言论和政策有密切的关系。
法国总统马克龙紧急召集欧洲11国领导人举行峰会,协调对乌援助与安全保障方案,并强调“只有乌克兰人才能主导和谈”。北欧和波罗的海国家(如立陶宛、芬兰)明确表态支持乌克兰,立陶宛总统瑙塞达称“俄罗斯的暴行必须停止,乌克兰应得到最强支持”。与特朗普和俄罗斯的暧昧不同,欧盟初步批准对俄第13轮制裁,包括禁止进口铝、切断俄银行与SWIFT系统的联系等,计划于俄乌冲突三周年(2月24日)正式实施。同时,欧洲承诺填补美国削减的援助空缺,德国宣布增加对乌武器供应,并推动欧盟共同债务工具以支持乌克兰重建。
欧洲开始加速防务自主化进程,讨论建立独立于北约的快速反应部队和统一军工体系。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强调,欧洲必须“摆脱对美国的过度依赖”,并制定独立的冲突解决方案。特朗普的政策不仅动摇了跨大西洋同盟,还暴露了双方在战略利益上的根本分歧;欧洲试图通过支持乌克兰维持其“规范力量”形象,而美国则通过与俄合作重塑国际秩序,导致欧洲在俄乌问题上的话语权被边缘化。
特朗普的政策虽引发欧洲震怒,却也成为其战略转型的催化剂。欧盟外交官坦言,美国的变化“迫使欧洲走向成熟”。然而,欧洲能否真正实现防务自主、维系对乌支持,并平衡与美俄的关系,仍是一场充满不确定性的考验。正如欧洲议会联合声明所言:“欧洲不再仅依靠美国捍卫其利益”——这一宣言或许标志着跨大西洋关系的分水岭,也是欧洲重塑全球角色的起点。
欧洲能否真的能接过美国的担子,独立支撑乌克兰?从经济层面看,2024年,欧盟GDP总量超过16万亿美元,而俄罗斯仅约2万亿美元,欧盟的经济实力占据绝对优势。但是,在军事层面,欧洲目前没有像美国那样庞大的武器库存,很多关键武器仍然依赖美国供应。不过,好消息是法国、德国、波兰等国正在加快军工扩张,例如德国的莱茵金属公司已计划在欧洲,包括乌克兰新建多个弹药生产线。从目前来看,欧洲有经济能力和军事能力支撑乌克兰,但政治生依然面临不确定因素,当下的世界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上,全球的地缘政治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乌克兰战争的走向,将决定未来世界格局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