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延迟退休政策已经开始施行,马上第一批受影响的人员就要办理退休了,而在延迟退休政策落实后,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计发月数也迎来了新的调整,这将对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造成很大的影响,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我国退休人员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是通过个人账户的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算出来的,因此计发月数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多少。目前,我国的养老金计发月数有一个对应的表格,59岁退休计发月数是145个月,60岁退休计发月数是139个月,61岁退休计发月数是132个月,也就是退休年龄越大计发月数越小。
那么计发月数是怎么确定的呢?
我国之所以会将60周岁确定为139个月计发月数,是因为当时建立养老保险时,我国人均寿命是71.6岁,139个月大约为11.6年时间,将退休年龄加上计发月数,正好是我国人均寿命,这样就能够保证退休人员去世时个人账户养老金余额能够全部发放。
那么,如果是60岁5个月退休,计发月数怎么确定呢?
之前不同省份的政策不太一样,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按照60岁的计发月数139个月。比如广西自治区就明确:执行《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表》时,年龄满下一个档次不满上一个档次的,按下一个档次年龄的计发月数计发,例如:满60周岁未满61周岁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按《月数表》中退休年龄60岁的计发月数计发,依此类推。贵州省也明确,《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表》中的“计发月数”按办理退休手续时认定的满周岁的“退休年龄”对应的计发月数执行。
一种是按照61岁的计发月数132个月。比如江苏省的文件规定,退休年龄超过表列某整数的,按下一档计发月数确定。还有陕西省,退休年龄按整年计算后有余数时,按满1年确定对应的计发月数。
不过早期非整数年龄退休的人员比较少,而在2025年延迟退休政策落实后,这种情况会非常普遍,因此国家将计发月数的规定统一了,具体的计算公式就是:
计发月数=下一个档次的计发月数-(下一个档次的计发月数-上一个档次的计发月数)÷12,
比如60岁1个月办理退休,那么计发月数=139-(139-132)÷12=138.4月;60岁2个月办理退休,养老金计发月数是137.8个月;60岁3个月办理退休,养老金计发月数是137.3个月。
综上所述,2025年延迟退休政策开始正式施行,而养老金的计发月数也有了新的调整。对于非整年退休的人员,比如60岁3个月办理退休的职工,之前一些地区是按照60岁确定计发月数,一些地区是按照61岁确定计发月数。而从2025年开始,国家明确每个月都有不同的计发月数,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计发更加规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