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简报为2025年2月1日至15日中国入境游相关内容:

2024年,中国春节以“非遗”之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首个 “非遗春节” 由此诞生。这一里程碑事件为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注入新动能。

2025年春节期间,非遗年味游成入境游核心吸引力。海外游客深入体验赶大集、赏花灯、制美食、学非遗,沉浸于中国年的烟火气与文化韵。

此外,政策端持续发力,东盟国家旅游团免签入境、地方文旅“非遗+”战略落地,为入境游注入活力;然而,小语种导游短缺等问题亦凸显行业提质升级的紧迫性。

《中国目的地》团队推出《入境游简报》,每月更新,旨在及时追踪入境游市场动态,深度剖析行业现象,为读者提供全面且有价值的信息参考,助力中国入境游市场蓬勃发展。


制图 龚依萌

一、重点关注

中国迎来了首个“非遗春节”。

2024年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春节作为内涵最为深厚、内容最为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中国传统节日,随着海外传播范围的日趋扩大,已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首个非遗春节,加上来华签证及相关配套政策利好,让体验中国文化浓度最高的重要传统节日,成为不少海外游客开启中国文化之旅的选择。

“非遗春节”在哪里?

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今年春节来华外国人出入境达95.8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2.9%。

携程《2025年春节旅游总结报告》显示,2025年春节期间十大入境游客源国依次为韩国、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英国、泰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法国。此外,日韩、新马泰等短线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130%,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长线入境游同比增长近120%。

据去哪儿数据统计,春节来华的海外游客同比增长70%,排名前五的客源地为韩国、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加拿大。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特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王笑宇对《中国目的地》表示:“老外从以前的观光旅游,正在变成现在的生活化、社区化的体验,年味就是这方面最好的一个载体。”

携程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入境预订景点玩乐项目的人次同比2024年增长超8倍,入境游热门目的地依次为深圳、上海、广州、北京、珠海、成都、中山、哈尔滨、佛山、重庆,非遗年味目的地如石家庄、福州、西安入境游订单同比春节分别增长50%、52%、97%。

去哪儿数据显示,除了北京、成都、上海、广州、西安、杭州等历史文化厚重感强的城市机票预订量较高,越来越多海外游客转向探索二三线城市,新增目的地包括包头、大理、南通、台州、伊宁、恩施、义乌、临沂、珠海和北海。

当“China Travel”遇上“Chinese New Year”

在首个非遗春节,感受中国年味儿成为今年春节期间海外游客入境游的首要目标。海外游客的入境年味游有哪些元素呢?

感受传统年俗:无论是最为普遍的赶大集、贴福字、写春联、放烟花炮仗、赏花灯、逛庙会,还是各具地方特色的汕头醒狮和英歌舞、泉州游神、彝族跳菜,在中国全方位体验过大年,让海外游客真正感受到了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的热闹。在携程海外平台上,灯会、庙会、戏剧等非遗项目门票订单较去年同比增长近7.5倍。

参与制作美食:除了品尝地道美食,大理茶艺体验、广府传统小吃银针粉制作、潮汕工夫茶体验等传统饮食的制作过程也吸引了海外游客目光。

体验非遗活动:年俗之外,非遗春节也带动了其他具有传统中国特色的文化体验。欣赏国风民乐、戏曲演出等民俗表演,弹古筝、剪窗花、制作满洲窗特色杯垫,无论是作为观众还是参与者,都成为海外游客在体验春节以外,与当地文化产生更深联结的重要途径。


1月23日,在广东汕头市潮阳区,塔馆英歌队队员在街头表演。 新华社 图

与此同时,今年文化和旅游部也开展了“欢欢喜喜过大年”活动,70多个海外国家和地区举办了如中国新年音乐会、新春巡游、新年家庭日、新春庙会等400余场活动。各地也积极开展与海外的文化交流。从景德镇青花瓷工坊进驻米兰设计周,到泉州花灯点亮纽约时代广场,再到潮州英歌舞巡演巴黎香街……越来越多的非遗文化走出国门。

年味盛宴对入境游只是开始

年味盛宴对入境游的刺激只是开始,并不会随着春节的过去而降温,相反,由于中国节气与习俗的丰富性,反而会成为一个良好的“打样”范本,激活非遗文化在中国文旅市场的热度,但同时市场火热,更不应放松的是质量的把控。当入境游遇见非遗中国年,或可获得以下启示:

① 非遗为入境游“保鲜”,更多传统节日待开发

入境年味游带来的热度显示出,通过参与非遗活动、深度体验中国文化对海外游客的吸引力。虽然随着春节的结束,年味游的热度告一段落,但中国还有更多的传统节日和更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待发掘。

如何借助不同季节的传统节日,串联当地独特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成具有差异化的旅游产品,在有限的时间内给海外游客打开体验中国文化内涵的“大门”,又展现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入探索的可能性,为入境游“保鲜”,让海外游客“返场”也有新体验,年味游的“出圈”只是一个开始。


春节期间,泉州市木偶剧团提线木偶戏表演现场。 泉州木偶剧团 黄文生 图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要创新人们看见非遗的方式。非遗理当以全新的方式,展示其时代价值,成为更多人得以看见的时尚。”

中国文化产业协会秘书长金鹏则认为,当前非遗交流已进入“双向赋能”新阶段:既通过活态展演消解文化误读,又以现代转化重构文化吸引力。要将非遗体验打造成中国入境游的“核心吸引力”,未来应充分利用文旅融合的优势,以创新性、互动性、沉浸感和国际传播力为核心,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非遗旅游品牌。

除外,面对数字、AI时代消费者更新的需求,如何结合不断发展的技术,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肌理,从过去的“遗产”变为现在的“资产”,也是需要不断通过实践和反思去回应的问题。

② “非遗+”带动“奔县游”,地方文旅可借势出圈

首个“非遗春节”将不少具有年俗特色的地方文旅推向注意力的中心。多彩的非遗是地方文旅“一地一魂”差异化发展的核心,非遗的“冷资源”转化为文旅的“热经济”,成为今年春节地方文旅流量新的“增长极”。

对于愈发转向“在地文化体验”趋势的入境游,“非遗+”也让海外游客逐渐转向二三线城市或“奔县游”。因此,地方文旅或可抓住此股趋势,将在地非遗文化升级为中外游客都能喜闻乐见的文旅产品,不仅带动旅游市场,也顺势完成体验与口碑的闭环影响。

例如,今年安徽歙县是去哪儿网站上酒店订单量增幅最高的县城之一,其举行的鱼灯巡游表演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到来,设计在夜晚的非遗体验,也实现了让游客多停留一晚的可能性,有效提振了当地经济。

③ 高性价比“China Travel”,有低价还要有高质

今年春节,美国游客Ethan的视频火了。他在广州旅游时拍摄了以1-2美元每碟的价格就享用到的丰盛的早茶,并表示将多留两天。

“China Travel”的热潮一部分来源于来华旅游花费的高性价比。值得注意的是,“高性价比”不仅意味着低价格,还要求高质量,这对相关市场监管提出了要求。

比如,不少海外游客对中国各种地道小吃很感兴趣,而食品质量安全、涉及食品所含过敏原信息的标注等旅游服务的细微之处,应逐渐受到有关部门关注。

又比如,在住宿方面,部分海外游客偏好有传统文化底蕴的民宿,而非标准化的酒店,如韩国客人偏爱上海老洋房,日本客人喜欢住进广州古村落等。途家民宿预订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月4日,该平台春节期间持非中国护照的民宿预订量同比增长3.7倍,有51个乡镇第一次迎来了外国人的订单,包括浙江安吉、福建平潭、广东南澳等。

由此,国内民宿的接待海外游客的能力和水平也需不断升级,例如一定的英语口语能力与多语言的标识系统。另外,民宿可组织相关非遗活动,主动为海外游客提供体验地道中国生活的空间。

一、 政策速递

东盟国家旅游团入境云南西双版纳免签政策

国家移民管理局2月10日发布公告,即日起,实施东盟国家旅游团入境云南西双版纳免签政策。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10个东盟国家的旅游团(2人及以上),持普通护照经我国境内旅行社组织接待,可由西双版纳嘎洒国际机场口岸、磨憨铁路口岸、磨憨公路口岸免办签证整团入境出境,活动范围为云南省西双版纳州行政区域,停留时间不超过6天。

安徽省政府专项督查促入境旅游发展

安徽将采取“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深入重点风景区、交通站点、宾(旅)馆、离境退税商店、历史文化街区等,就做好入境旅游品牌构建、增强入境旅游吸引力、提升入境旅游便利化水平、提高入境旅游经营主体能力、强化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督查调研。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针对短板强化政策支持,细化落实激励办法,并加强宣传营销,提升旅游业现代化、品质化、国际化水平。

山东发布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引客入鲁”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行动计划》提出,加大国内旅游宣传推广、加强入境客源引流、创新境外宣传营销、提升入境服务便利化水平、推动旅游专列产品开发、打造邮轮消费品牌等,深入实施“引客入鲁”。

二、 数据说话

150%:2025来华过春节外国游客同比增长创新高

中国年再引海外消费热,China Travel范围进一步扩大

2025年蛇年春节为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中国春节,期间,中国入境游市场迎来显著增长,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外国游客人数较2024年同期增长150%,创下历史新高。银联、网联共处理境外来华人员支付交易笔数较去年春节假期增长124.54%,交易金额增长90.49%。此外,过境免签政策适用人数同比上升113.5%,全面放宽优化政策后,适用该政策来华人数环比上升29.5%。

180%:携程海外平台显示春节门票订单同比增长180%,酒店订单增长超60%

携程海外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期间,入境游门票、自由行、接送机订单同比2024年春节大幅增长,其中门票订单同比增长180%,酒店订单增长超60%。这表明,外国游客的旅行决策已逐步摆脱传统旅游宣传片的影响,社交媒体上的中国旅游视频日志正成为推动入境游的重要因素,激发了更多游客选择深度游,延长在华停留时间,并主动探索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超五成:春节假期北京接待入境游客与旅游花费同比增长均超五成

春节期间,北京接待入境游客9.1万人次,旅游花费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9%和52%;热门景区包括王府井、天安门等。


2025年1月30日,意大利游客皮耶罗(右)和玛格丽塔在北京天坛祈年殿前合影留念。 新华社 图

三、 趋势解锁

免签政策激发中老铁路跨境“旅游热”

中国实施东盟国家旅游团免签入境云南西双版纳政策,极大地激发了中老铁路跨境旅游的热潮。2025年以来,东盟国家游客赴西双版纳旅游订单同比增长超2.5倍。为更好服务跨境游客,中老铁路万象运营管理中心增加了多语言服务,磨憨铁路口岸设立了医疗急救点并新增ATM取款机,支持境外银行卡支取人民币现金。仅2025年1月,中老铁路进出境人员达29964人次,同比增长63%,进出口货物达47.8万吨,货值13.3亿元,同比增长7%和2%。


《云南日报》 图

亚冬会遇上中国年,冰雪游成新打卡地

2月7日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黑龙江哈尔滨开幕。“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冰雪文化和冰雪经济正在成为哈尔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对外开放的新纽带。今年春节假期,哈尔滨累计接待游客1215.1万人次,同比增长20.4%,其中接待入境游客同比增长144.7%。

当然,不只在哈尔滨,东北、京津冀及新疆等地的冰雪旅游产品,甚至包括广东、四川、湖北等南方地区的室内外冰雪场所,也成为广大国内外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官网 图

四、 仍待改善

入境游需小语种人才,但外语导游已显“断层”趋势

入境游市场火热的同时,双语导游成为稀缺资源,不少城市尤其是掌握小语种的导游需求旺盛。成都一家旅行社负责国际旅游业务多年的陈朝阳表示:“现在最缺的就是小语种导游,事实上从我们社的角度看,有小语种导游带团可以节约两名工作人员,人力成本可大大减少。”在成都,导游收入因掌握小语种而显著提高。

中国旅行社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孙桂珍曾在采访中表示,目前全国约有66万持证导游,中文导游占比约91.6%,外语导游占比约8.4%,存在外语类导游,特别是小语种导游欠缺的问题。

她指出,中国现有外语导游年龄结构已显现“断层”趋势。这不仅导致外语导游薪资不断攀升,一些热门小语种导游日薪可达数千元,增加了旅游产品成本,而且由于年轻力量补充不足,外语导游队伍稳定性差,难以持续为游客提供稳定、高质量的服务,影响整个出入境旅游服务品质的稳定性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满足目前激增的入境游市场,一些地区例如天津滨海新区试图通过与高校合作,聘请外语专业学生参与入境游志愿服务,以暂时缓解市场需求。

——————

《入境游简报》由澎湃新闻《中国目的地》团队出品

统筹:邵媛媛

采写:赖颖滢 刘阳 张思颖 万新

设计:龚依萌

若您对《中国目的地》感兴趣,请联系:shaoyy@thepaper.cn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