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海湖庄园回答提问时,严厉批评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日早些时候,美俄就解决两国间“棘手问题”和结束俄乌冲突等议题举行了会谈。当被问及乌克兰没有参与谈判时,特朗普批评了泽连斯基的领导能力,表示泽连斯基三年前就该结束这一切,就不应该开始这一切。他表示,泽连斯基本可以达成停火协议。特朗普暗示,如果乌克兰想在谈判桌上有一席之地,就应该举行新的选举。他表示,现在的情况是乌克兰还没有举行选举,乌克兰领导人的支持率下降到了4%。

特朗普“打脸”泽连斯基,不仅揭示了美乌关系的微妙变化,也折射出俄乌战争背后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特朗普的“打脸”与美俄在利雅得的会谈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乌克兰在当前国际格局中的战略困境。

特朗普对泽连斯基的“打脸”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认为泽连斯基未能及时结束冲突,二是质疑其领导能力,并暗示乌克兰应通过选举重塑政治合法性。特朗普的言论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其外交策略的延续。自重返白宫以来,特朗普在俄乌问题上的立场多次转变,从最初称赞泽连斯基为“和平追求者”到如今的严厉“打脸”,显示出其以实用主义为导向的外交风格。

特朗普的批评背后隐藏着多重意图。首先,他试图通过施压泽连斯基,推动乌克兰在谈判中做出更多让步,从而为美俄达成协议创造条件。其次,特朗普可能希望通过质疑泽连斯基的合法性,削弱乌克兰在国内外的政治影响力,为美国在谈判中争取更多主动权。此外,特朗普的言论也反映了其对乌克兰支持率低迷(仅4%)的担忧,认为泽连斯基政府已难以有效代表乌克兰利益。

面对特朗普的批评,泽连斯基给予了回应,他在回应中批评美国通过举行双边会谈使得俄罗斯摆脱全球孤立,也再次表明不接受美国单方面拟定的矿产协议草案,称自己不会卖国。他已经准备好公开美国财长访乌时提出的稀土矿协议草案,并指出迄今为止这份草案文件“并不明确”,其中没有提到为乌提供安全保障的内容。他在一天前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会晤后表示,乌克兰不愿沦为任何国家的原材料供应基地。

在此之前他已明确表示不会承认美俄谈判达成的任何协议,这次更是对美国提出了批评,双方有撕破脸的痕像。这种态度反映了乌克兰在美俄博弈中的艰难处境:一方面,乌克兰依赖美国的军事和经济支持;另一方面,泽连斯基政府不愿在主权和领土问题上妥协。

乌克兰的战略困境还体现在其国内政治与国际支持的矛盾中。特朗普暗示乌克兰应举行新选举,这不仅是对泽连斯基个人领导能力的质疑,也是对乌克兰政治稳定性的挑战。在战争状态下,选举可能加剧国内分裂,削弱乌克兰的抗俄能力。此外,泽连斯基近期对特朗普的“讨好策略”,但未能换取美国的坚定支持,反而使其在国内外的形象受损。

美俄在利雅得的会谈被视为解决俄乌冲突的重要一步,但乌克兰的缺席使其成为谈判的“局外人”。特朗普的“打脸”进一步表明,美国可能将乌克兰利益置于次要地位,以换取与俄罗斯的战略妥协。这种趋势若持续,乌克兰可能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而最开心的自然是俄罗斯。



然而,乌克兰的未来并非完全由大国博弈决定。泽连斯基政府仍可通过加强与欧洲国家的合作,寻求多元化的国际支持。例如,泽连斯基在慕尼黑会议上呼吁建立“另一个北约”,显示出其试图摆脱对美国依赖的战略意图。此外,乌克兰的经济潜力——特别是在矿产资源领域——也可能成为其争取国际支持的筹码。

特朗普的批评和美俄谈判的背后,是国际秩序的重构进程。美国试图通过与俄罗斯的直接对话,重塑其在全球事务中的主导地位,而乌克兰则成为这一进程中的被遗弃的“棋子”。然而,乌克兰并非被动接受者,其在地缘政治中的独特地位使其有一定的能力影响大国博弈的走向。

未来,乌克兰的命运将取决于其能否在美俄、美欧博弈中找到平衡点,同时通过国内改革和国际合作增强自身实力。泽连斯基政府需要在维护主权与争取支持之间做出艰难抉择,而国际社会也应认识到,乌克兰的稳定与繁荣关乎全球安全与秩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