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财联社报道,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日前宣布“排除了在领土问题上向乌克兰让步的可能性”。这也表明,在与美国外交团队举行会谈前夕,他代表俄方摆出了强硬的姿态。实际上,对克里姆林宫来说,俄罗斯在乌克兰控制的每一寸土地,几乎都是用俄罗斯军人的生命换来的,普京若是归还乌克兰,就对不起在这场冲突中牺牲的俄罗斯军人了。所以,从拉夫罗夫的表态来看,不管美国施加多大的压力,都别想普京归还乌克兰一寸土地。
当然,俄罗斯的强硬还远不止这些,他们虽说同意乌克兰加入欧盟,但乌克兰想要加入北约想都别想。另外,俄方还要求乌克兰必须从库尔斯克撤军,别指望用那里的土地换取他们在顿巴斯地区丢失的土地。近日,俄方又加上一个新条件,即要求乌克兰必须“去军事化”,即不能拥有进攻型武器,更不允许北约国家在其境内驻军,让乌克兰在战后成为一个对俄罗斯“无害”的非军事化中立国家。
美国之所以与俄罗斯进行接触,甚至还与对方在沙特举行领导人会晤,却不愿意带上欧洲盟友,无非是不希望有人会打扰他们与俄罗斯之间的交易。所以,尽管俄方近期提出的一些谈判条件,令乌克兰和欧洲难以接受,但美国还是继续深化与俄罗斯之间的合作,继续就乌克兰冲突问题进行谈判,希望取得一个令双方都满意的交易结果。此后,美国才允许欧洲和乌克兰参与公开和谈,并一锤定音在4月20日之前终结这场冲突。而令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感到绝望的是,当地时间18日,俄总统外交事务助理乌沙科夫表示,俄罗斯和美国在沙特持续四个半小时的会谈已结束,并且取得了成功。
这就意味着,美俄就乌克兰问题的交易可能已经谈妥,就等着两国领导人在沙特举行会晤时拍板完成交易。显然,对乌克兰而言,美国与俄罗斯进行交易,“商品”必然就是乌克兰的利益。所以,在美俄领导人即将举行会面的前夕,泽连斯基在极度绝望的情况下破罐子破摔了。他除了拒绝与美国达成稀土资源换军援的协议,同时还破天荒地打击美国的能源设施。据上观新闻报道,乌克兰无人机17日袭击了克鲁泡特金石油泵站。据悉,该泵站主要经哈萨克斯坦泵送美国和欧洲公司的石油。
据悉,乌军的袭击行动,重要的能源供应节点因事故停止运营。石油泵送量预计下降高达70%。导致美国在其中拥有大量股份的企业损失惨重,同时还影响欧洲的石油供应。显然,乌克兰此举绝非“误炸”,而是存心对美国在中亚的能源设施下死手。对此,路透社认为,毫无疑问,这是泽连斯基经过深思熟虑后有意识对美国的立场作出的回应。因为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表明,“乌克兰也有影响力杠杆”。
也难怪,乌克兰冒着国破家亡的巨大风险与俄罗斯干仗,其主要的服务对象就是美国。然而,乌克兰因此付出惨重的代价,换来的却是美国的出卖。所以说,泽连斯基此次袭击美国企业在中亚的能源设施,所释放的信号除了提醒美国“兔子急了也会咬人”外,还有可能是在得知被出卖后对美国撒气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