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根据资料改编创作,情节均为虚构故事,所有人物、地点和事件均为艺术加工,与现实无关,图片仅用叙事呈现。本文旨在宣扬人间正义、杜绝犯罪发生!



“芸芸,你答应过的,只要他还在,你就不会离开这个家。”

沈芸抬起头,看着病床上的婆婆王兰。十年过去了,这句话她无数次听到,但此刻的语气却让她心里一紧。

“妈,您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沈芸问,声音里带着隐隐的不安。

婆婆眼睛微微睁着,嘴唇动了动,但似乎已经没有力气再说话。沈芸只能叹了口气,将被子拉高一点,帮她盖好。

耳边,监护仪的滴答声显得格外刺耳。沈芸坐在床边,手指无意识地搓着衣角,脑海中却翻来覆去地回想着那句话。

“只要他还在……他是谁?许远吗?”这个问题盘旋在她心头挥之不去。

十年前,沈芸和丈夫许远刚刚结婚不到两年。虽然家里条件一般,但两人感情很好,总有说不完的话、做不完的计划。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

那天晚上,许远接到一个电话,匆匆出门后再也没有回来。第二天,传来消息说他的车坠入了河里,人和车都没能找到。

婆婆得知消息后几乎崩溃,整日以泪洗面,嘴里反复念叨:“他怎么能这么狠心,连最后一面都不让我见!”

为了照顾婆婆,沈芸辞掉了工作,搬进婆婆家。她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这个家里,却从没想过再开始自己的生活。十年来,她无数次梦到许远,梦到他带着歉意向她走来,却总在她伸手的时候化作虚影。

“你得走出来啊。”亲友劝过她无数次。

沈芸只是苦笑着摇头:“他走了,但这个家还在。我答应过妈,会守着。”

最近,婆婆的身体每况愈下,意识时好时坏。她总是说一些让沈芸摸不着头脑的话:“他还在。”

刚开始,沈芸以为她只是神志不清。可当婆婆提到“那个电话”时,沈芸的心猛地一颤——十年前许远出门时,也接过一个电话。

“妈,您说的是哪通电话?”沈芸试图追问,想从婆婆的话里找到蛛丝马迹。

婆婆却摇摇头,眼神中满是痛苦:“别问了,问了你只会更难过。”

沈芸越听越觉得奇怪,心里像堵了一块大石头。她无数次回忆许远失踪那天的每一个细节,却怎么都想不明白,那个电话究竟意味着什么。

一次整理婆婆房间时,沈芸无意间发现了一个藏在衣柜深处的小木盒。她打开后,发现里面有一本旧笔记本和几封泛黄的信件。

笔记本上记录的是一些琐碎的日常,比如天气、买菜的账单。但在某一页上,沈芸看到了一句话:

“12月15日,他接了电话后急着出门,第二天传来噩耗。”

沈芸的手微微发抖,12月15日,是许远出事的前一天。她清楚地记得,那天晚上许远只说了一句:“我有点事要去公司处理一下,很快回来。”

还有一页上写着:“人......怎么会没了。”

这句话让沈芸愣在原地,心里瞬间被无数疑问填满:“许远当年的车祸,难道还有什么隐情?”

她开始翻看那些信件,却发现信的内容模模糊糊,只能辨认出一句:“确认安全了吗。”

信封上盖着一个她从未见过的印章,像是某种机构的标志。

她拿着信件走到婆婆床边,声音颤抖:“妈,这些东西是什么意思?许远的车祸,和这个有关吗?”

婆婆没有回答,只是闭上眼睛,嘴里喃喃着:“芸芸,别问了,知道了对你没好处……”

夜里,沈芸翻来覆去睡不着,脑海中反复回想着婆婆的那句话和笔记本上的记录。

第二天清晨,婆婆清醒了一会儿,眼神深深地看着沈芸:“芸芸,别怨他。”

沈芸哭着跑到床边,抓住婆婆的手,泪流满面:“妈!您别走!许远还活着对不对?他在哪儿?”

婆婆的手指无力地指向床头的柜子,声音彻底断了。病房内,仪器发出刺耳的长鸣声。

沈芸僵在原地,眼泪模糊了视线。

她颤抖着打开柜子,在最深处找到一个泛黄的信封。

信封外写着“许远”,里面夹着一封信和一张地址卡。

信上的字迹苍劲有力,却透着疲惫:

“芸芸,对不起。等你看到这封信,我希望一切还来得及。”

沈芸的心猛然一紧,紧攥着信封的手因用力而发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