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来了一位肝内多发结节的患者,然而袁希福院长看过后,却说他当前最危急的不是肝上的肿块,而是大出血。
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何他会有大出血的危险呢?
肝内多发结节
2024年年底,张师傅体检中查出了“肝内多发结节”,最大的结节有54×35mm。查出来不久,他就听人介绍来到了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
把脉、看舌苔、看病历、询问,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从你问我答中,张师傅的情况逐渐明了。
原来,早在两三年前,张师傅就出现了黑便的情况。2023年,他就查出了肝硬化和血小板低,当时没在意。而现在他除了肝占位外、严重的肝硬化外,肝功也不好,脾大,脾门胃底静脉曲张,血小板只有42。
拿着红色的笔,看着桌上的病历,袁希福院长向一旁的学生划重点:“肝内多发结节,大者约54×35mm,加上个环形强化影,有个圈,这个圈呢?有人把它称为‘牛眼征’,跟牛眼一样,这是肝恶性的一个标志。”
看学生记好笔记后,他又用手指着病历,“甲胎蛋白1210”。他说:“甲胎蛋白高,又有个强化影,坐实了,是吧!基本上就坐实了。(甲胎蛋白高)百分之七八十的是恶性,也有那么百分之二三十的人不是。”
最危险的不是肿块
“你这里面呐,有两个风险。”他转向张师傅继续,边比划边说:“肿块的风险,说是快,但是相比起来你的那个静脉曲张(没那么快)。静脉曲张,这个会出现大出血,突然就爆了,会给你带来生命的危险。”
为啥静脉曲张会带来大出血的风险呢?
袁希福院长向张师傅解释:“关键是肝硬化以后,血管挤压后,主要的门脉过不来。大河现在被挤压着,堵,过不去了,侧面的,跟大河连接的有小河。在小河走了,小河就挤得很厉害,一多,随时就有决口的风险。这就会大出血,很厉害。”
但对于这种大出血的风险,袁希福院长也是束手无策:“(脾门胃底)静脉曲张治疗起来,没有一个好的办法,超出了我能力范围。现在给你个提醒,预防。”
脱掉棉服,撩起上衣,张师傅的上腹部并未有明显的肿块突出,但他的背部有很多红点点,一按压红色就下去,这是肝病的一个常见特征——蜘蛛痣。
在袁希福院长看来:“早期肝硬化,早发现早治疗,像我们治疗肝硬化,跟他们治疗肝硬化不一样。我们肯定加上防癌的,防止他癌变,是吧!这是搞肿瘤的人看(未病),包括肿瘤科也是……最好的治肿瘤的方式是预防,不是让它癌变。”
最后,他嘱咐张师傅在生活中一定要多加注意:“不能大便干,一定不能干,不能搬东西,(否则)造成腹内高压。也不能吃硬的食物,包括药片也要注意,刮破了,容易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