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城 陈静
2月14日,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亚冬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落下帷幕。中国代表团以32金27银26铜共85枚奖牌,高居金牌榜和奖牌榜双榜榜首。其中,黑龙江运动员贡献13金8银8铜共29枚奖牌。
作为冰雪资源大省和冰雪体育强省,黑龙江依托冰雪运动传统和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优势,借助亚冬会等冰雪赛事,带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冰雪经济成为新增长点,为龙江大地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无限活力。
“冰雪+体育”打造人才建设新格局
黑龙江冰雪运动的“基因”来自何处?
日益普及的冰雪运动、丰富多彩的冰雪活动、体教融合的机制保障给出了答案。
“1分30秒,有进步!”在哈尔滨体育学院大学生滑冰馆,2022级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李泽晨刚刚完成了速度滑冰1000米的训练:“我最崇拜的偶像就是中国速度滑冰运动员宁忠岩,亚冬会赛场上能亲眼见证偶像夺冠,别提有多激动了!”
高山滑雪比赛现场。人民网记者 张哲鑫摄
多年来,黑龙江持续不断地为国家培养、输送冰雪后备人才,并打造了多个独具特色的群众性冰雪活动品牌,带动和影响过亿人次参与冰雪运动。根据国家发布的《“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报告》显示,黑龙江冰雪运动参与率为57.80%,位居全国第一。
黑龙江省体育局副局长庄士超表示:“我们鼓励全省各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一市一品’‘一市多品’建设,比如七台河的短道速滑、齐齐哈尔的冰球、鹤岗的高山滑雪等,已经形成了特色人才、省市专业人才和业余后备人才三级梯队建设格局。目前,黑龙江已拥有国家级冰雪人才后备基地32家、省级冰雪人才后备基地24家。”
“冰雪+旅游”激活经济活力新引擎
冰雪赛事,不仅是体育盛会,更是面向世界的展示之窗。
夜幕降临,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冰灯缓缓亮起。塔吉克斯坦的苦盏博物馆、印度的泰姬陵、土库曼斯坦的婚礼宫等地标建筑造型冰灯缤纷呈现。
“亚洲各国的建筑以冰灯的形式展现,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看世界’。”哈尔滨市民路畅每年冬天都会带家人来欣赏冰灯,感受到今年以亚冬会为主题的冰雪大世界与往年大不相同。
“快来!这里拍照最好看!”快门按下,一张饱含“亚冬”元素的全家福留在了路畅的手机中。
借用剔透的冰,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将亚洲各国的万种风情娓娓道来,让每位游客都沉浸在异域风貌的冰灯艺术之中。
异域风貌的冰灯艺术吸引国内外游客打卡拍照。人民网 徐成龙摄
冰雪旅拍、体育装备、文创产品……随着“冰雪+”消费新场景的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冰雪景区、感受冰雪运动,一股冰雪消费的“暖流”正在悄然升温,冰天雪地正加速转化为“金山银山”。
“作为本届亚冬会的举办地,春节期间,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1215.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191.5亿元,冰雪文化和冰雪经济正成为哈尔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和对外开放新纽带。”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洪新说。
“冰雪+制造”释放冰雪经济新活力
随着亚冬会的召开,人们对冰雪运动的热情更盛,各种冰雪消费新场景不断被“解锁”,冰雪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黑龙江各大冰雪装备制造企业“摩拳擦掌”,紧锣密鼓迎战冰雪季。
走进哈尔滨乾卯雪龙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械运转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工人们将塑料颗粒填入机器,滑雪鞋、滑雪板固定器等零件源源不断产出。
“从去年7月到现在,公司订单不断,生产设备连轴转。”提及亚冬会带来的冰雪体育用品需求热,公司总经理李向东表示,公司前不久刚接了1万双滑雪鞋的大订单,直接带动效益大幅提升。
固定器注塑生产车间。受访企业供图
近年来,黑龙江省着力培育壮大冰雪装备制造企业,支持冰雪装备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加大冰雪装备器材研发力度,黑龙国际新推出一体式速滑鞋、冰球鞋以及定制碳纤维速滑鞋、碳纤维冰球鞋等产品,鸿基索道研发拖挂式架空索道工作基本完成并具备试生产条件,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智能自动化标准冰砌块生产设备、多机器人协作大型智能冰(雪)雕刻系统在冰雪大世界获得推广应用。
“当前,黑龙江省借助冰雪旅游火爆之势,紧抓亚冬会和上合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机遇,聚焦冰雪装备核心技术、重点产品、重点需求、重点环节,加快先进适用冰雪装备的研制推广,提升黑龙江冰雪装备企业知名度与品牌效应,支持更多企业‘走出去’。”黑龙江省工信厅装备工业一处处长杨宇介绍。
后冬奥时期,我国冰雪运动从小众走向大众并持续升温。为接住这份“泼天”红利,黑龙江省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冰雪经济新增长点加快打造,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获批建设、高端羽绒服等项目投产、北京直达亚布力滑雪专列实现夕发朝至、亚雪公路完成升级改造、新开通11条省内支线机场串飞航线、七台河获批全国首批国家奥运后备人才梯队建设重点城市……
在这片热情洋溢、开放包容的黑土地上,“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体育盛会完美收官,冰雪经济蓬勃发展,正谱写着新的“冰雪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