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榆
全荷学联举办春晚后合影。 作者供图
2018年,我初次参与全荷学生学者春节联欢会(以下简称“联欢会”)的筹备工作,到今年已经是第八次了。光阴似箭,回望往昔,每一年联欢会都承载着同学们精心准备的心血,每一次筹备过程都让我深深感受到团结的力量。
凝心聚力,方能成事
早在2024年暑期,我们就开始策划2025年的联欢会。2025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也是全荷学联成立40周年,我们想让这场联欢会不仅是一次节日庆典,也能成为中荷文化交流的桥梁,展现两国文明互鉴的成果。从主题设定、节目编排、舞台设计到嘉宾邀请,我和学联同学都力求做到最好。
在思考联欢会的主题时,今年是乙巳蛇年,我们结合留学荷兰的特点,将春节联欢会及学子对留学生活的美好期许结合。“惠风荷畅,前程巳锦”被确定为主题:每当春风拂过运河,郁金香悄然绽放,风车悠悠旋转,整个荷兰都沉浸在春日的柔情之中。“惠风荷畅”,意指四海学子怀揣梦想,来到荷兰追逐理想。“前程巳锦”,是新年的祈愿,更是奋斗的目标。学子们在挑战中前行,在成长中绽放,绘出留学生活的美好画卷。
确定主题后,学联迅速组建了多个工作小组,包括节目组、设计组、宣传组、外联组、游园会组等。团队成员均来自荷兰各大高校的在读学生,他们在完成课业、科研的同时,为活动做筹备工作。在策划初期,我们围绕如何突出本次活动的亮点、如何通过联欢会加强与荷兰青年社团的协作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并且面向全荷学生学者征集联欢会节目。
最终,从众多申报节目中选出了14个优质节目,并以“逐梦起航”“青春飞扬”“情满归乡”三个小主题划分,展现青年学子的家国情怀,让外国观众也能感受到春节的魅力。
然而,在筹备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不少。从场地选择到节目遴选,从灯光音响调试到嘉宾接待,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打磨。主持稿、宣传推文,我们要逐字校对,确保表达精准。
今年,春节入选非遗,我们首次在联欢会中引入“非遗互动环节”,希望通过非遗体验摊位,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想法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但执行起来并不容易:如何寓教于乐,让国际友人们通过剪纸、漆扇等传统技艺,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我们不断调整方案,最终通过“视听科普+实践参与”的方式,令现场观众在参与游园会的游戏项目中深度沉浸。
文化互鉴,连接彼此
晚会那天,500多名来自中荷两国的学生学者、华人华侨和其他国家友人齐聚。当大幕拉开,灯光洒在舞台上,从悠扬民谣《一寸相思》到古典舞《青山远黛》,青年学生用歌声、舞蹈、戏曲、器乐等共绘一幅节日画卷。
春节联欢会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也是海外学子团聚的契机。在异国他乡,学子日常忙于学业与生活,联欢会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也帮大家找到归属感,感受到关怀和支持。
同时,每年的全荷学联春节联欢会都见证了学子的成长与蜕变。许多曾经的学联成员,如今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优秀人才,他们依然对学联心怀热爱,并通过不同的方式回馈学弟学妹。
时常有人问我:“为什么你总能充满激情地投入学联工作?”我想,学联不仅是服务学子的组织,也是中荷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当外国友人参与学联活动,对中国传统文化好奇、惊叹时,我的内心充满成就感。
期待明年的联欢会,我们再见!
(作者系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博士生、全荷学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