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焦虑经常在摸鱼的时候出现。今天下午,我给朋友发消息:

「怎么办,再过 6 年,扫大街的活都做不了了。」

起因是看见了广州市白云区政府官网发布的一条招聘公告,里面明确指出,只招 35 周岁以下的环卫工,有驾驶证的,可以放宽到 40 周岁。

舆论发酵后,相关办事处解释是因为「工作强度较大且需在夜间和凌晨作业」,并把招聘撤回整改。

我真的很好奇,什么时候开始,35 岁成了人类命脉,究竟有什么科学研究证明过「人会在 35 岁突然丧失工作能力」。

甚至想问算命师傅,请仔细看看我手上生命线和事业线的交叉点,它学名是不是叫「35 岁」?

糟心的新闻一天又一天,但总有声音,在抵抗荒谬的现实。

本期新闻便利店,想为你介绍泛着希望薄光的 3 件事。

为什么受堕胎法限制的,

只有女性?」

最近,美国俄亥俄州的两位州议员提出了一项新法案:

如果一个男人没有生育意愿,却进行了无避孕措施的性行为,他将面临初犯 1000 美元、再犯 5000 美元、续犯 1 万美元的罚款。

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女人又不能自己怀孕,那为什么,堕胎法限制的只有女性,而放过那个射精的男人?

这是一个生物学常识,同时也是一个被法律长期忽视的公平问题。

在美国,没有任何一条法案,来控制顺性别男性的健康和生育选择。

提出法案的是民主党州众议员安妮塔 · 索马尼(Anita Somani)和特里斯坦 · 雷德(Tristan Rader),他们称之为「受孕始于勃起法案」(Conception Begins at Erection Act)。


安妮塔 · 索马尼

这个法案的提出,是为了正面迎击反堕胎人士的另一项法案。

2023 年,俄亥俄州以 57% 对 43%的投票结果,保障了女性的堕胎权,但共和党的右派人士们仍在试图推翻这一结果。

共和党即将提出「生前平等保护法案」,声称「生命始于受孕,未出生的胎儿应享有与其他人一样的法律保护」,从而以法律的名义来惩罚堕胎的女性。

对于索马尼提出的反击法案,一位共和党州议员称之为「荒谬绝伦」。

是的,确实很荒谬。索马尼回应道:

「如果你认为监管男性的生育行为是荒谬的,那你也该认为管制女性同样很荒谬。」

很难想象 2025 年,我们还要为这些明显的性别不公而据理力争。无论是对女演员的双重道德标准,还是对两性身体自主权的不同态度。

它们如此荒谬,却明晃晃地存在于社会上,被一众人默许,只因为掌握权力的一方选择了让它存在。

我查到,索马尼是一位医学博士,过去 30 年一直在妇产科工作。后来她参加州议员竞选,是觉得俄亥俄州在医疗保健、增加堕胎限制等问题上走入了错误的道路。

不把制定道路的权力,让给对不公视而不见的人。她想用自己的医学背景来参与立法。


美国各地堕胎法律现状:

红色:全面禁止

橙色:孕期 6-18 周以内堕胎合法

绿色:合法

截至目前,美国有 12 个州全面禁止女性堕胎,其中一些州甚至囊括了性侵和乱伦等极端情况。此外,还有 7 个州有条件地限制堕胎。

而此刻,由于俄亥俄州的众议院由反对堕胎的共和党控制,可以预料的是,索马尼的这份「受孕始于勃起法案」的反击法案无法走得太远。

但没有关系,多一个人意识到荒谬的存在,我们就离好的明天更近一步。

全世界打工人,

除了我都在休假吗?」

我的同事小群里,隔三差五就会出现一条转发,关于哪个国家或地区,又实行了什么新的工作制。类似消息多了,羡慕的情绪也变得模糊,晕成一句感叹:

好好好,全世界打工人,除了我都在享福是吧?

其中一条转发,是网上相传,青岛的海尔公司开始强制双休。

很多网友猜,这是受欧盟 2024 年通过的《禁止强迫劳动产品法》影响。这条法规明确规定,禁止在欧盟市场上销售、提供以及出口任何使用强迫劳动生产的产品,覆盖范围囊括了所有领域。

而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标准,过度加班、拖欠工资、恶劣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等行为,都构成了「强迫劳动」。

我们追溯得知,该法规虽于 2024 年 12 月 13 日生效,但 36 个月后,即 2027 年 12 月 14 日后才开始适用。这一法规是否和海尔双休有因果关系,尚未可知。


每天上网,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被两种极端情绪拉扯着,一边害怕 35 岁没工作,一边痛恨加班和单休。

部分网友甚至开始玩梗——「感谢上四休三政策,现在很想生孩子。」

现在世界上讨论更多的,无疑是「上四休三」。

去年年底,日本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宣布,计划从今年 4 月起,为东京都所有公务员推行「上四休三」工作制。目前全国 47 个都道府县中,已有 16 个地区的政府部门开始实施或计划引入这项制度。

这项制度是为了帮助员工能兼顾工作和育儿,采用「弹性工作制」,即,总工时不变,员工可以选择每天多工作几小时,来凑出一天假期。

制度公布后,没有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支持。想想也不奇怪。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反对意见是:

「与其增加假期,不如增加一下公务员的办事效率。」


而邻国韩国最近微博上引起关注,是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在演讲中提议,未来「韩国必须从每周 4.5 天工作制改为每周 4 天工作制」。

不排除这只是政客拉票的手段。就算是,也只说明,政客们都清楚,普通人最想要的是什么。

「上四休三」工作制在不同国家的执行标准都不一样,除了日本这类「工时不变,加班来凑」,也有冰岛率先试验的「工时减少,薪资不变」。但目前为止,没有国家全面普及这一制度,都只是地区、企业或行业试点。

不管怎样,对我们来说,比试点「做四休三」更迫在眉睫的,还是「保证双休」吧。

把电影票,

当作我们的投票」

「人物」公众号对导演邵艺辉的采访里,有一段我印象深刻。

《爱情神话》的制片人叶婷曾经担心,这样一个年轻导演,女孩,还会主动避开一些社交性饭局,要怎么让团队热络起来。

后来她发现是自己多虑了,团队的氛围意外和谐。她想:

「可能人有很多打开方式。你用烟酒打开他们,那就是烟酒的方式。你用职业工作的这种方式打开,他就是给你呈现这一面。」

男性长期占据话语权的领域,会催生出许多看似恒古真理的规则,譬如女人不能坐器材箱上,譬如越是严苛、乃至偏执的导演,越能拍出经典作品。

直到女性坐在监视器后,才有了对「向来如此」的颠覆。

而我们可以做的,是用手里的电影票,为带来新规则的女性导演、女性议题投票。

不久后,将有一大批女性题材电影上映,想为你推荐这些电影。

《你的颜色》

上映时间:2 月 21 日


豆瓣网友 @判官 评:

「好在2025年,东亚女女CP终于开始卷起来了,既然受众为女性的男男CP可以大火,为什么以绝对女本位的女女CP不能大爆?

我将给每一个人推荐《你的颜色》,因为她的背后是一位十多年始终坚持,致力于刻画女性情感的导演。」

《初步举证》

上映时间:2 月 28 日


豆瓣网友 @不糊泡爪 评:

「这部戏竟然让我对这个糟糕透顶的世界产生了一丝希望。在大众文化糊弄愚弄观众时,还有人写这么好的剧本。」

《还有明天》

上映时间:3 月 8 日


豆瓣网友 @CUBY 评:

「这次我不为爱情而奔跑,我为了自由为了权益奔赴明天。因为我知道情书曾让我身陷泥沼,只有选票争取来的权益才牢靠。」

《想飞的女孩》

上映时间:3 月 8 日


豆瓣网友 @六那个六 评:

「看点是女性/女性叙事,实际讲的是中式家庭式创伤是否能在一代一代中逐渐得到缓解。女性总是家庭中首当其冲承担伤害的角色,女孩们想要选择自由,用紧紧拥抱的方式或以死亡为代价.....不是单纯的相互救赎,而是一种非常本土、时代性的拥抱,在不会表达爱时也能传递温度与支持。」

希望她们可以成为你接下来观影计划的一部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