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说中的号称蒋公60万打80万苏联钢铁洪流的中苏库伦会战,在《蒋纬国口述自传》里有记载,不过真实性值得推敲,各位看官自辨。

提及祖国的统一大业,多数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便是台湾。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忆起库页岛、外兴安岭、藏南,以及那片孕育了成吉思汗和元世祖忽必烈,位于我国北方的广袤领土?

还有多少人知晓,抗战胜利并非中国人民抗击外侮的终点,而是反抗另一个国家的序曲?又有多少人了解,1946 年初,国民党在外蒙古与苏联那场震惊世界的战争…… 探究这段历史,撰写这篇故事,并非为了表明某种立场,只是想让大家知晓那段被尘封多年的过往 。

密谋与友谊:中国军人在库尔斯克

1943 年初,尽管苏联政府未派代表出席卡萨布兰卡会议,可斯大林对苏联在远东的利益始终密切关注,克里姆林宫与美英两国的私下交易从未中断。

开罗会议前几个月,苏联驻美大使阿纳托利・多勃雷宁与美国国务卿詹姆斯・弗朗西斯・伯恩斯签署了一份秘密协定。协定要求苏联军队在 “时机成熟时” 进攻日本关东军,明确战后苏联在外蒙古、东西伯利亚、库页岛等地拥有领土主权,在伪满洲国、伪蒙古国、朝鲜半岛等地与原政府享有同等权利,即双方共管;相对地,美苏在欧洲的势力范围则以德国边境(不包括东普鲁士)、捷克斯洛伐克边境和匈牙利边境划分;苏联亦承认英国在香港、西藏、印度和东南亚等地的一切权利主张。

由于这份协定内容太过露骨,美苏双方均未告知中国国民党政府 ,打算战后造成既定事实。然而,国民党蒋介石与夫人宋美龄在重庆结交的好友、罗斯福总统的特使温德尔・威尔基,偶然间得到了这份协定的副本。作为国民党的同情者,威尔基无法接受政府高层对中国人民利益的漠视,毅然将副本交给了正在访问美国的宋美龄。

国民党紧急商讨后,认为这个秘密协定无视中国人民在抗战中做出的牺牲与贡献,立刻发表公开声明,谴责和反对美苏间秘密分配利益、践踏同盟国主权的行为,强调 “类似行为不啻于对友邦的背叛”;同时,为了尽早结束战争、显示中国对抗法西斯国家的决心与对盟友的忠诚,国民政府决定派出军队,协助苏联对德战争。

1943 年 8 月 15 日,国民革命军第 206 师完成改编,作为首支赴苏部队开赴苏德战场前线。改编后的 206 师装备 T - 26 坦克、“地狱猫” 式坦克歼击车和 88mm 高射炮,是中国第一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装甲师。此时,蒋介石次子、巴顿将军的好友蒋纬国已从美国陆军实习归来,受命担任该师下属第 2 装甲团团长。9 月,206 师抵达乌克兰,在哈尔科夫一线展开兵力,参加注定会在世界战争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库尔斯克会战。

在库尔斯克会战中,206 师配属于草原方面军,成为苏军胜利的关键力量。师长马乾祖、副师长张承业等人均出身于曾经的王牌军队第五军,对机械化战争颇有心得;蒋纬国曾在德国留学,对德军的战略战术了如指掌。

206 师不论在武器装备还是人员上都是中国军队精锐中的精锐。在方面军司令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元帅的指挥下,草原方面军于 11 月 17 日包围并击溃了德军第12 集团军。集团军司令沃尔特・温克在战斗中被击毙,德军迅猛突击、苏军被动防守的局面被一举逆转 —— 摧毁温克的指挥部、并击毙其本人的,不是哪支苏联部队,而是作为苏军突击力量的 206 师的中国军人!

206 师在随后的反攻中掩护了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员伊凡・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元帅)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员尼古拉・费多罗维奇・瓦图京大将)的侧翼,扼杀了德军迂回攻击苏军的企图;蒋纬国指挥第 2 装甲团击毁德军中型坦克 21 辆,坦克歼击车 13 辆,俘虏 300 余人和 1 个高射炮连,他本人的座车击毁德军 “豹” 式坦克 1 辆、“象” 式坦克歼击车 1 辆。战后,科涅夫和瓦图京在回忆这场战役时,都对来自中国的 206 师评价颇高。战役胜利结束后,206 师所属营以上干部均被苏联授予红星勋章,蒋纬国由于战绩彪炳而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截至 1944 年 1 月止,已有 11 个师又 3 个旅、总计接近 15万人的中国军队奋战在欧洲战场的前线,中国对苏联战胜德国法西斯的贡献之大可见一斑,国民党政府也因此能够同苏联堂堂正正地就边境问题进行谈判。

然而,友谊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野心。无论是战场新星蒋纬国,还是蒋介石,抑或是沉浸在中苏友好气氛中的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曾想到,这竟是中苏在二战后第一次军事冲突的开端。

背叛与忠诚:血洒尤松布拉克

1944 年 6 月 9 日,国民党与苏联正式就中苏边界及苏联在华租界问题展开谈判。

国民党代表为张治中、邵力子、黄绍竑、章士钊、李蒸、刘斐等。



苏联方面则派出了 “中国通” 默林·斯罗诺维奇·别尔科夫以及拥有丰富外交生涯的名将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将军。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双方就大连、海参崴、库页岛等地的主权问题唇枪舌剑。由于中方代表的据理力争,双方最终签订《中苏同盟条约》:苏联同意中国收回大连、旅顺和远东地区;外蒙古在主权属于中国的前提下自治;因参加对德战争而进入苏联境内的国民革命军于 1945 年元旦前撤出苏联。

1945 年 1 月,前往苏联作战的国民革命军全部撤回国内。206 师作为最后一批归国部队之一,途径外蒙古首府库伦,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在欢呼声中,人们纷纷把鲜花撒在车辆和国军将士身上。当地政府还为全体官兵准备了酒肉和其他辎重,但马师长考虑到部队纪律,谢绝了馈赠的美酒。那是 206 师官兵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据蒋纬国回忆,部队在外蒙古行军期间受到当地群众照应,不论职阶,每人一天的伙食有米三斤、蔬菜一斤、肉一斤、油二两。

然而,206 师的官兵们并不知道,他们再也没有了踏上这片土地的机会……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战败投降。就在中国人民庆祝抗战胜利之时,苏联政府却悍然撕毁了《中苏同盟条约》。此时,国民党正在举行重庆谈判,筹备和平建国事宜,无暇北顾;苏联政府趁机指示乔巴山等亲苏派人士在外蒙古组织了脱离中国的公投。由于苏联和叛徒的操纵,公投结果自然在意料之中:参与投票的外蒙古人百分之百同意外蒙古脱离中国独立。

1946 年 10 月,在乔巴山等人正式宣布独立前不久,为了在事实上将外蒙古纳入势力范围,苏联开始筹备军事入侵。从欧洲调遣的精锐部队组建了新西伯利亚方面军,原白俄罗斯第 3 方面军司令伊万・丹尼洛维奇・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大将调任该方面军司令;在歼灭关东军作战中损失轻微的外贝加尔方面军和远东第 2 方面军也结束了休整,开赴中苏边界;上述 3 个方面军由远东苏军总指挥部协调行动,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继续担任远东苏军总司令,全权负责入侵外蒙古的 “海王星” 计划(二战期间,苏联实施的重大军事行动均以行星名作为代号)。

1946 年 11 月 3 日凌晨 3 时整,在猛烈的炮火急袭后,新西伯利亚方面军所辖近卫坦克第 5 集团军、外贝加尔方面军所辖近卫坦克第 6 集团军和远东第 2 方面军所辖第 16 集团军作为入侵先头部队,同时向外蒙古城市乌列盖、苏赫巴托尔和扎尔格朗图发起进攻。华西列夫斯基的计划非常简单:以占据极端优势的兵力对在中国军队发起三个方向上的向心突击,使其首尾难顾,最终彻底崩溃,从而达到消灭中国军队、军事占领外蒙古的目的。

此时,中国正处于战后重建的紧要关头,军队一部分重编或解散,一部分参与到工业建设中,在外蒙古驻防的部队下辖于北平行辕,且兵力仅有 7 个军。由于军队在外蒙古东北部修建有一批筑垒地域,7 个军中的 5 个部署在此地,重点防备苏军近距离突击外蒙古首府库伦;余下 2 个军中,第 8 军驻扎在库伦(军长李弥将军);而在外蒙古西部仅有唐生智将军的第 88 军,又分散驻防主要城市,力量薄弱。因此华西列夫斯基命令外贝加尔方面军和远东第 2 方面军在东面和北面作牵制性进攻,得到空军与重炮加强的新西伯利亚方面军则从西面长驱直入,占领库伦。

抗日名将唐生智素来有 “善守” 的名声,无论是在淞沪会战还是南京保卫战,日军在他的坚强防御下都曾寸步难行。现在唐将军所辖不过两个用以守备地方的师,共计 2 万余人,却要应对苏军强大的新西伯利亚方面军接近 40 万人的兵力,仅正面近卫坦克第 5 集团军的兵力就达 6 万,双方实力对比异常悬殊。

身临险境,唐将军依旧从容应对。早在 9 月,他已悄悄收拢部队,并加固了巴彦乌列盖地区的防御工事;在 11 月 3 日苏军炮击前,唐将军通过审问抓获的苏军士兵得知了苏军进攻计划,因而先期进行炮兵反准备,给苏军炮兵造成重大杀伤。在近卫坦克第 5 集团军面前,唐将军带领部队节节抵抗,节节后退,在撤退中巧妙安排伏击和反突击,苏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代价,甚至有一个团在乌列盖城附近被包围歼灭。据统计,近卫坦克第 5 集团军所辖近卫坦克第 3 军和坦克第 29 军在突破巴彦乌列盖地区的行动中损失了三分之一的人员和接近一半的坦克及装甲车辆。

由于众寡悬殊,在坚持抵抗了 1 个月以后,中国军队战死、战伤人员已达 8000 余人,新 21 师下属各团都只剩下了一个营左右的兵力,62 师有 7 个连成建制牺牲。唐将军被迫率军撤出巴彦乌列盖,并于 1946 年初在近卫坦克第 5 集团军和机械化第 10 军的夹击下退入外蒙古南部城市尤松布拉克(现名阿尔泰)。

此时外蒙古各战线的态势是:国军 5 个军共计 19 万人正在科布多和色楞格抵抗外贝加尔方面军和远东第 2 方面军共计 40 余万苏军的进攻,由于中国军队已把这两个地区修建成筑垒地域,配备了大量重机枪、堡垒和反坦克壕,苏军无法发挥其兵力优势,再加上华西列夫斯基给这部分苏军的任务是牵制中国军队主力、使其无暇支援在外蒙古西部苦战的唐生智所部,因而两方面军在此地进展缓慢;李弥将军的第 8 军于战争爆发的第一时间离开库伦,准备前往乌列盖支援第 88 军,然而在乌里雅苏合遭遇新西伯利亚方面军所辖近卫第 7 集团军,就地展开了拉锯战;唐生智将军的第 88 军伤亡过半,即将在尤松布拉克陷入苏军主力合围。为全歼外蒙古国军,远东苏军总指挥部于 12 月 9 日对切尔尼亚霍夫斯基下达指令:“…… 应于本月 15 日前消灭尤松布拉克当面的顽固敌军,或将其驱逐至新疆境内…… 占领库伦后,方面军应当以全部或大部分兵力共计科布多、色楞格两处敌军背后和侧翼,使他们没有机会撤退…… 上述任务应当于明年 3 月前完成。华西列夫斯基、伊万诺夫。”

关键时刻,为了最大限度破坏苏军夹击国军主力的企图,为了给国民党政府争取到更多调兵遣将的时间,唐将军放弃了全军撤出外蒙古的机会,而是在尤松布拉克城内同苏军展开了残酷的巷战,并计划用最后一份力量对苏军发动反突击。1945 年 12 月 31 日夜,新 21 师残部从城南冲击苏军包围圈,吸引了苏军的注意力,然而这只是佯动;于此同时,62 师 5300 余人借着夜幕的掩护从城西突出,对苏军展开了全面进攻。苏军由于麻痹大意,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近卫坦克第 5 集团军所辖近卫机械化第 5 军由于中国军队攻击和友军误伤,一夜间死亡 4200 余人,失踪 200 余人,重伤 8700 余人,各师均失去了战斗力;空军第 9 集团军误以为中国军队在组织大规模突围,出动大部分歼击机和轰炸机袭击尤松布拉克市区,然而中国军队已全部出城作战,苏军的袭击因此落空,反而误伤了城内红旗第 1 集团军的士兵。

面对不利局面,一向以铁腕治军的近卫坦克第 5 集团军军事委员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中将当机立断,组织了由警卫连和集团军直属部队构成的督战队,一旦发现有不听从指挥或者试图后撤的苏军士兵即行射杀。这一无比残酷的举动虽然使许多无辜的士兵死于来自战友的攻击,但却有效地制止了苏军的混乱局面,各师、各团开始收拢部队,应对中国军队的突击。由于双方的兵力差距实在太大,局面开始向朝第 88 军不利的一面倾斜。

新 21 师在巴彦乌列盖地区的战斗中已被打残,此时作为佯动部队又受到了苏军的重点攻击,终于不支,团营级干部几乎全部阵亡或重伤,只有 255 团团长李一鸣中校能够继续指挥部队。凌晨 1 时 30 分,师部与唐生智将军取得联系,接到了结束佯动、同主力会合的命令。在收拢部队后,师长罗君彤少将把剩下的人分为两组,师部和损失较轻的师直属部队先头突击,李一鸣带领 255 团阻击敌人。凌晨 4 时许,罗君彤率新 21 师余部千余人与第 88 军主力会合,随即转入对苏军的突击中;255 团最终全军覆没,李一鸣中校遭苏军飞机投掷燃烧弹轰炸牺牲。

至拂晓时,第 88 军人员编制被打散,中高级指挥人员大部分死伤,实质上已失去作战能力。就在此时,唐生智将军遭到一发迫击炮炮弹的正面轰击,身负重伤。他自觉无力继续战斗,便拿出预先写好的遗书交给罗君彤,命令他带队突围。然而造化弄人,罗君彤少将等 80 余人在战斗的最后时刻成功突围并进入新疆境内,但是在途径罗布泊地区时失去踪迹,从此杳无音讯;而唐生智将军被俘后在战俘营中度过了三个月,于中苏签署停战条约后获释。

同一天,对第 88 军的命运万分焦虑的李弥将军,通过数次强攻,突破了近卫第 7 集团军的防线,并于 1946 年1 月 1 日上午 10 时率部前进至距尤松布拉克不足 5 公里处,然而此时中国军队悲壮的反击已经停止,李将军的千里驰援最终功亏一篑!在同62 师残部和师长谭道平少将会合后,李弥将军回师再次突破苏军封锁,并在巴彦诺尔设防,准备应对苏军对库伦周边地区的进攻。

虽然最终消灭了第 88 军,但在夜袭中遭受这样大的损失令苏军上下都感到耻辱,斯大林 3 天后从莫斯科发报,责问华西列夫斯基和近卫坦克第 5 集团军司令瓦西里・季莫费耶维奇・沃利斯基坦克兵上将 “是否会打仗”。不久,沃利斯基因突发心脏病回国治疗,集团军由 M・Д・西年科坦克兵少将代为指挥。

尤松布拉克之战以中国军队的失败而告终,然而苏联人怀着敬意安葬了战死的中国军人。华西列夫斯基在回忆录中这样描述他在此役中的感受:“我们完成了对蒙古南部的解放,准备进入库伦。虽然胜利完成任务,但是比计划足足耽搁了两个星期。中国军队的勇气令人担忧…… 我有种不祥的预感:我们的失败,会从这场胜利开始。”

隐忍与反击:库伦突出部战役

在多次交涉无效后,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于 1945 年 10 月以来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对苏作战的可行性与实际方案;但是由于正在进行以和平建国为主旨的重庆谈判,调遣集结军队的进度非常缓慢,至 1945 年底总共向内蒙古和东北地区调遣了 18 个师共计 21 万余人的兵力,远远不够支持对苏作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