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出生于四川泸州的杨宇(饺子),曾是华西医科大学药学专业的高材生。

2002年,当同龄人忙于考研或求职时,他却做出了一个“疯狂”决定:放弃医生铁饭碗,自学动画。

在国产动画几乎“全军覆没”的年代,这一选择无异于孤注一掷。

父亲早逝,母亲每月仅靠1000元退休金支撑他的生活。

面对外界“啃老”的质疑,母亲只留下一句:“做你想做的,但别饿死。”



正是这份包容,让饺子蜗居出租屋三年,用一台老旧电脑自学MAYA软件,打磨出16分钟短片《打,打个大西瓜》。

这部处女作一举斩获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奖,成为他命运的转折点。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横空出世,以50亿票房刷新国漫纪录。

2025年,《哪吒之魔童闹海》更以全球123亿票房登顶动画影史榜首。

两部作品不仅让饺子跻身“百亿导演”行列,更让“三岁哪吒”成为全球最年轻的“百亿票房主角”。

然而,成功的背后是近乎偏执的坚持。

《哪吒2》制作周期长达五年,饺子坦言:“好东西只能慢慢磨。”



为了呈现细节,他甚至亲自表演70%的动画动作,只为让团队理解角色情绪。

《哪吒》系列的成功,离不开周星驰的“隐形加持”。

影片中诸多经典桥段被观众发现与周星驰电影“神似”:

太乙真人贱兮兮的“你打我啊”,复刻《九品芝麻官》方唐。

李靖为哪吒解毒的拳头,灵感源自《大话西游》至尊宝灭火。

“不知道我顶不顶得住”直接致敬《少林足球》。

对此,饺子毫不避讳:“我是周星驰的忠实粉丝,他的无厘头风格深深影响了我的创作。”

而周星驰也以行动力挺——连发10条微博高呼“我要看哪吒2!”,甚至cos哪吒造型为其造势。

名利双收的饺子,却陷入“甜蜜的烦恼”。



工作室被粉丝挤爆,雕像被连夜搬走。

社恐的他被迫应对无数采访,坦言:“生活完全乱套了。”

资本蜂拥而至,广告商、投资人争相示好,但他始终警惕:“爆火是把双刃剑。”

正如黄渤所言:“当你红了,身边全是好人。”

饺子选择回归初心:“每一部作品都要当成最后一部去做,不留后路。”



饺子的故事,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现实写照。

他曾被贴上“啃老”“不务正业”的标签,却用作品证明:热爱与坚持终能翻越偏见的大山。

如今,45岁的他白了大半头发,却依然执着:“只要能做动画,哪怕到生命最后一刻。”

他的成功不仅是个体逆袭,更预示着中国动画的崛起——从“低幼化”到全球认可。

从模仿到文化输出,这条路,饺子用热血与匠心走出了第一步。

从医学生到动画鬼才,从啃老青年到票房神话,饺子用20年完成了人生的“逆天改命”。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梦想,从不畏惧晚点。

正如《哪吒》中的呐喊:“若命运不公,就和他斗到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